作者 俞继斌 2003.05.25
成圣与称义的关系
成圣与称义是分不开的。更要正确的了解成圣,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并且把握称义的真义。因为若对称义没有正确努力将都归徒然。若没有称义的真理作成圣的基础与指南,成圣的路只会愈走愈偏离身。
在称义的工作上,是神主动的藉着耶稣基督的受苦与受死为我们罪人赎罪,使我们这些悔改信靠他的人得蒙称义。所以称义完全是神的工作、恩典与礼物,丝毫不是我们的作为、成就或功劳。为保持称义恩典的完整与纯粹,路德主张我们应该把信心和行为 (或称善功) 隔得愈远愈好,免得有人觉得自己得救的事上有贡献,有值得自夸的地方,因此就剥夺了福音的荣耀。
信义宗的改教家为了保护称义的福音,曾把信心与善功看如永水火不能相容,免得善功渗透或参杂进信心里,使人体验不道良心在福音里的真正自由与释放。因为这个缘故,信义宗的改教家常被批评,说他们教导人自由,但也鼓励人放纵。这点可以从从《奥斯堡信条》第二十条「论善功第二十条「论善功」的头一句话里看出来。但我们并非如是。」(注一) 那段接着又澄清说:「我们教会教导人必须行善,但不是叫我们相信因行善就配得恩典,但因行善乃是上帝的旨意。但因信才可以白白得蒙赦罪,而且既藉着信得了圣灵,我们的心就更新了,有了新的情意,这样,才能行出善来。」(注二)
称义与成圣的关系在柯白理 (Adolf kobere) 着之《称义与成圣》一书《称义与成圣》一书 (注三) 里有详尽的说明。在这里我们只举出几项要点来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称义是成圣的基础称。称义是一次完成而永不重复的,但成圣却是持续不断的。
第二,成圣是称义的表现,就是称义之人新生命的表现,也代表与神复和之人在他与神之新关系上的更新与成长。
第三,信心是藉着福音在罪人心中动工的表现,使人称义的信心是生动的、活泼的,而不是静的、死的。保罗称这种充满活力的信心为「生发仁爱的信心。」(加五 6)
第四,称义是指基督为我们舍身赎罪的大功;成圣则指圣灵在称义之人心中的作为。两者都是神的工作、神的恩典。
第五,在称义的动作上,被称为义的人有参与,但毫无贡献。他的参与是指存感恩的心接纳神赐给他赦罪的恩典。在成圣的工夫上,成圣的人也有参与,但他的参与,不是与圣灵竞争,而是顺着也是靠着圣灵行事救人。
第六、成圣不是为了「取义」,不是为了得救。成圣的目标是为了使神在我们称义时放在我们里面的义,在我们的言语行为。生命与生活上彰显出来。那就是说,成圣的工作是要我们的心志更新变化,是我们里里外外的生活愈来愈与基督所赐我们的义相称,使我基督在我们身上不断显大。
对成圣的五种误解
A. 律法主义
律法主义者认为神不是有恩典、有怜悯,而是赏善罚恶,斤斤计较、严密监视人的神。他们对神的基本态度释出于惧怕,生怕神不喜悦他们,生怕神认为他们做的不够多不够好,因此他们战战兢兢,极度紧张地按神的律法生活。他们遵守是凭着字句,而不是凭着精意;而靠着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着圣灵的能力。他们面色忧郁、行为拘谨、觉得成圣是重坦与压力。他们的良心常受责备、常带惊恐,以致一点也经历不到作神儿女的喜乐与平安。
像这样活在律法。而不是恩点之下的基督徒,他们不但律已严,而且也待人苛。他们很容易看出,也不放过别人的罪和缺失。对他们来讲,爱不是「遮掩许多的罪」,爱就是谴责,就是把别人的罪一丝不挂的暴露出来。
B. 苦行主义
成圣的第二种误解是苦行主义。有不少基督徒过的是苦行僧苦行僧的生活。他们认为肉体是一切罪的根源。因此,要遏制罪在自己身上的发展,就要把身体的一切需要降到最低限度,把肉体的一切欲望尽量的排斥压抑。他们以为这样才可以使灵魂脱离缠累,好更专心亲近、敬拜神。早期及中世纪教会有许多修道士教就是为了不沾染世俗与情欲而逃遁旷野、山洞、沙漠去过禁欲苦修的生活。
现代式的苦行主义反映在弗洛依及其他精神分析学家所描写的虐已行为,大多是为了藉自我惩罚来代赎自己的罪过与歉疚。在这方面,保罗曾说:那些人「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 23)
C. 感觉主义
成圣的第三种误解暂且称之为感觉主义。这种完全以感觉为中心的观点,把成圣的内涵与衡量的标准完全感觉化或情绪化。他们认为成圣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只有平静而没有风暴;只有喜乐而没有痛苦;只有和谐而没有矛盾或冲突的心灵状态。这样的成圣观几乎把感觉神格化了。我们的感觉怎么样,神就怎么样;我们感觉神近,神就离我们近,感觉神远,神就离我们远。这样的神,再也不是超越的神,而是被感觉的神。
D. 合模主义
抱这种观点的人,具有真诚追求成圣的心。在追求成圣的历程中,他们特别被某一类型或具有特殊魅力的属灵领袖或长者所吸引。他们羡慕他、跟随他,聆听他、仔细观察他,甚至不知不觉像崇拜他、模仿他,真希望自己能愈来愈有他的形象与样式。殊不知圣灵给每个人的恩赐都是不同的,圣灵在各人心中工作的方式与表现也不全部一样。
简而言之,成圣的经验视觉对不能翻版的。是同一位神、同一位灵在他的儿女心中动工,但神在各人身上动工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却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E. 完美主义
持着完美主义之成圣观的人,认为成圣的目标就是完美。不进到完美的地步就没有真正进入成圣的境界。他们记得神对亚伯拉罕的吩咐,要亚伯拉罕在他面前做完全人要亚伯拉罕在他面前做完全人(创十七 1)。他们也认真实行耶稣登山宝训的吩咐:「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 48)
完美主义有两种。第一种人相信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达到完美的地步;第二种人相信可以靠神的能力达到完美的境地。第一种的完美主义可以作为自我欺骗。对于第二种完美主义,我们在原则上是没有什么非议之处。不过有几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熟虑。第一,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什么样的完美?在圣经里除耶稣以外,我们能找出第二个在今生得着完美的人吗?
成圣的真义
以上我们提出五种对成圣的误解,这五种误解(除第五项中的第二小项外)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们都有想靠自己的努力成圣的意图,也就是它们都有想靠自己的努力成圣的意图,也就是都含有想藉成圣的工夫来达到称义目的之成份。
成圣的真义是什么,我们在前面介绍圣经的看法时已有交待,在这里我们只提出三点来作总结:
第一,成圣是表示我们在基督里的成长。基督是葡萄树,我们他的枝子;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是他身体上的肢体。我们的工作不是用自己的智慧能力,或用积思想的方法去改善、修练或提升自己。我们最重要的认务是常保持自己在基督里面,让基督的道、基督的爱、基督的忍耐、基督的温柔、基督的虚己、基督的顺服,在我们里面逐渐成形,也逐渐结出果子来。成圣不是别的,成圣是尊主为圣,使基督在我们的身上流露出来、彰显出来。
第二,成圣是表示我们在圣灵里的更新。我们在受洗时不但领受了最及赦免的恩点,也领受了圣灵内住的应许。这圣灵是我们成圣能力的泉源。因为有圣灵与我们同在,在我们里面不断的光照、教导、责备、安慰、督促、激励、引导、帮助,他使我们与神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深刻。「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我们众人既敝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7、18)
最后,成圣也表现在我们对邻舍的爱与服从上。真正成圣的人不是孤傲高洁、不屑与贩夫走卒为伍、不关心他们疾苦与需要的人。相反的,成圣的人乃是有仆人心肠,不断受基督的爱,肯舍己服从他的人。因此,成圣的人不但是圣徒也是仆人,而就因着他的仆人真摰忘我的服事,神的名被尊为圣。
作者为信义神学院的院长。
欢迎大家莅临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