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神學》

| | | | 轉寄

成聖觀的再想(下)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成聖與稱義的關係

成聖與稱義是分不開的。更要正確的了解成聖,首先要清楚的了解並且把握稱義的真義。因為若對稱義沒有正確努力將都歸徒然。若沒有稱義的真理作成聖的基礎與指南,成聖的路只會愈走愈偏離身。

在稱義的工作上,是神主動的藉著耶穌基督的受苦與受死為我們罪人贖罪,使我們這些悔改信靠祂的人得蒙稱義。所以稱義完全是神的工作、恩典與禮物,絲毫不是我們的作為、成就或功勞。為保持稱義恩典的完整與純粹,路德主張我們應該把信心和行為 (或稱善功) 隔得愈遠愈好,免得有人覺得自己得救的事上有貢獻,有值得自誇的地方,因此就剝奪了福音的榮耀。

信義宗的改教家為了保護稱義的福音,曾把信心與善功看如永水火不能相容,免得善功滲透或參雜進信心裡,使人體驗不道良心在福音裡的真正自由與釋放。因為這個緣故,信義宗的改教家常被批評,說他們教導人自由,但也鼓勵人放縱。這點可以從從《奧斯堡信條》第二十條「論善功第二十條「論善功」的頭一句話裡看出來。但我們並非如是。」(註一) 那段接著又澄清說:「我們教會教導人必須行善,但不是叫我們相信因行善就配得恩典,但因行善乃是上帝的旨意。但因信才可以白白得蒙赦罪,而且既藉著信得了聖靈,我們的心就更新了,有了新的情意,這樣,才能行出善來。」(註二)

稱義與成聖的關係在柯白理 (Adolf kobere) 著之《稱義與成聖》一書《稱義與成聖》一書 (註三) 裡有詳盡的說明。在這裡我們只舉出幾項要點來概括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一,稱義是成聖的基礎稱。稱義是一次完成而永不重複的,但成聖卻是持續不斷的。

第二,成聖是稱義的表現,就是稱義之人新生命的表現,也代表與神復和之人在他與神之新關係上的更新與成長。

第三,信心是藉著福音在罪人心中動工的表現,使人稱義的信心是生動的、活潑的,而不是靜的、死的。保羅稱這種充滿活力的信心為「生發仁愛的信心。」(加五 6)

第四,稱義是指基督為我們捨身贖罪的大功;成聖則指聖靈在稱義之人心中的作為。兩者都是神的工作、神的恩典。

第五,在稱義的動作上,被稱為義的人有參與,但毫無貢獻。他的參與是指存感恩的心接納神賜給他赦罪的恩典。在成聖的工夫上,成聖的人也有參與,但他的參與,不是與聖靈競爭,而是順著也是靠著聖靈行事救人。

第六、成聖不是為了「取義」,不是為了得救。成聖的目標是為了使神在我們稱義時放在我們裡面的義,在我們的言語行為。生命與生活上彰顯出來。那就是說,成聖的工作是要我們的心志更新變化,是我們裡裡外外的生活愈來愈與基督所賜我們的義相稱,使我基督在我們身上不斷顯大。

對成聖的五種誤解

A. 律法主義


律法主義者認為神不是有恩典、有憐憫,而是賞善罰惡,斤斤計較、嚴密監視人的神。他們對神的基本態度釋出於懼怕,生怕神不喜悅他們,生怕神認為他們做的不夠多不夠好,因此他們戰戰兢兢,極度緊張地按神的律法生活。他們遵守是憑著字句,而不是憑著精意;而靠著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著聖靈的能力。他們面色憂鬱、行為拘謹、覺得成聖是重坦與壓力。他們的良心常受責備、常帶驚恐,以致一點也經歷不到作神兒女的喜樂與平安。

像這樣活在律法。而不是恩點之下的基督徒,他們不但律已嚴,而且也待人苛。他們很容易看出,也不放過別人的罪和缺失。對他們來講,愛不是「遮掩許多的罪」,愛就是譴責,就是把別人的罪一絲不掛的暴露出來。

B. 苦行主義

成聖的第二種誤解是苦行主義。有不少基督徒過的是苦行僧苦行僧的生活。他們認為肉體是一切罪的根源。因此,要遏制罪在自己身上的發展,就要把身體的一切需要降到最低限度,把肉體的一切慾望儘量的排斥壓抑。他們以為這樣才可以使靈魂脫離纏累,好更專心親近、敬拜神。早期及中世紀教會有許多修道士教就是為了不沾染世俗與情慾而逃遁曠野、山洞、沙漠去過禁慾苦修的生活。

現代式的苦行主義反映在弗洛依及其他精神分析學家所描寫的虐已行為,大多是為了藉自我懲罰來代贖自己的罪過與歉疚。在這方面,保羅曾說:那些人「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西二 23)

C. 感覺主義

成聖的第三種誤解暫且稱之為感覺主義。這種完全以感覺為中心的觀點,把成聖的內涵與衡量的標準完全感覺化或情緒化。他們認為成聖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只有平靜而沒有風暴;只有喜樂而沒有痛苦;只有和諧而沒有矛盾或衝突的心靈狀態。這樣的成聖觀幾乎把感覺神格化了。我們的感覺怎麼樣,神就怎麼樣;我們感覺神近,神就離我們近,感覺神遠,神就離我們遠。這樣的神,再也不是超越的神,而是被感覺的神。

D. 合模主義

抱這種觀點的人,具有真誠追求成聖的心。在追求成聖的歷程中,他們特別被某一類型或具有特殊魅力的屬靈領袖或長者所吸引。他們羨慕他、跟隨他,聆聽他、仔細觀察他,甚至不知不覺像崇拜他、模仿他,真希望自己能愈來愈有他的形象與樣式。殊不知聖靈給每個人的恩賜都是不同的,聖靈在各人心中工作的方式與表現也不全部一樣。

簡而言之,成聖的經驗視覺對不能翻版的。是同一位神、同一位靈在祂的兒女心中動工,但神在各人身上動工的表現,有相似之處,卻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E. 完美主義

持著完美主義之成聖觀的人,認為成聖的目標就是完美。不進到完美的地步就沒有真正進入成聖的境界。他們記得神對亞伯拉罕的吩咐,要亞伯拉罕在祂面前做完全人要亞伯拉罕在祂面前做完全人(創十七 1)。他們也認真實行耶穌登山寶訓的吩咐:「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 48)

完美主義有兩種。第一種人相信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達到完美的地步;第二種人相信可以靠神的能力達到完美的境地。第一種的完美主義可以作為自我欺騙。對於第二種完美主義,我們在原則上是沒有什麼非議之處。不過有幾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深思熟慮。第一,我們所追求的完美是什麼樣的完美?在聖經裡除耶穌以外,我們能找出第二個在今生得著完美的人嗎?

成聖的真義

以上我們提出五種對成聖的誤解,這五種誤解(除第五項中的第二小項外)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都有想靠自己的努力成聖的意圖,也就是它們都有想靠自己的努力成聖的意圖,也就是都含有想藉成聖的工夫來達到稱義目的之成份。

成聖的真義是什麼,我們在前面介紹聖經的看法時已有交待,在這裡我們只提出三點來作總結:

第一,成聖是表示我們在基督裡的成長。基督是葡萄樹,我們祂的枝子;基督是教會的頭,我們是祂身體上的肢體。我們的工作不是用自己的智慧能力,或用積思想的方法去改善、修練或提昇自己。我們最重要的認務是常保持自己在基督裡面,讓基督的道、基督的愛、基督的忍耐、基督的溫柔、基督的虛己、基督的順服,在我們裡面逐漸成形,也逐漸結出果子來。成聖不是別的,成聖是尊主為聖,使基督在我們的身上流露出來、彰顯出來。

第二,成聖是表示我們在聖靈裡的更新。我們在受洗時不但領受了最及赦免的恩點,也領受了聖靈內住的應許。這聖靈是我們成聖能力的泉源。因為有聖靈與我們同在,在我們裡面不斷的光照、教導、責備、安慰、督促、激勵、引導、幫助,祂使我們與神的關係愈來愈密切、愈來愈深刻。「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敝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7、18)

最後,成聖也表現在我們對鄰舍的愛與服從上。真正成聖的人不是孤傲高潔、不屑與販夫走卒為伍、不關心他們疾苦與需要的人。相反的,成聖的人乃是有僕人心腸,不斷受基督的愛,肯捨己服從他的人。因此,成聖的人不但是聖徒也是僕人,而就因著祂的僕人真摰忘我的服事,神的名被尊為聖。


作者為信義神學院的院長。
歡迎大家蒞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