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 |
![]() ![]() ![]() ![]() |
第二课 约伯记:苦难的探索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课目的: 让学生对约伯记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从约伯记所探讨的苦难问题得到一些启发。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1.说出约伯记大致上的结构。 2.指出约伯记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课金句:约翰福音 16:33 新标点和合本: 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现代中文译本: 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们,是要使你们因跟我连结而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是你们要勇敢,我已经胜过了世界! 台语白话字: Goá í-keng chiong chiah-ê kā lín kóng, hō͘ lín tiàm-tī goá ū pêng-an. Tī sè-kan lín ū khó͘-lān; to̍k-to̍k lín thang pàng-sim; goá í-keng khah-iâⁿ sè-kan. 台语汉字: 我已经将诸个给恁讲,互恁占伫我有平安。伫世间,恁有苦难;独独恁通放心,我已经卡赢世间。 ▲本课大纲: 一、引言: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约伯记的内容与结构 三、约伯记的历史背景 四、约伯记的议题 五、约伯记和其他智慧文学 ▲讨论与分享(请择题讨论):
▲课程内容 一、引言:人生最大的痛苦 在你人生的经历中,你所感觉到、所经历过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当时你的反应如何?你从那里得到安慰?你认为最大的苦难是什么?(请每一个人都发言) 在尚未跟着本学期的进度读约伯记以前,你所听过或印象中认为约伯记的主旨是什么?读约伯记,对你所遭遇的苦难有没有帮助?(请两、三个人发言) 约伯记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有时候,研读多遍仍难掌握其重点。它却是一本相当丰富的书,每次研读所领受的有可能不同,而不一样的人来读它,所看到的重点也可能不同。 我们要用四课来探讨约伯记。首先,我们要对约伯记作一概括性的介绍。第二周,我们要从上帝、撒但、约伯的特性来谈信心的挑战,特别要探讨的是受苦时怎么办?第三周,我们要从上帝在旋风中的回响来探讨苦难的意义。苦难是人生的写照,也是许多宗教在追寻、诠释、并尝试去解答的。读约伯记或者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最后一周,我们要探讨危机协谈的艺术,免得像约伯的朋友一样,本来是要来安慰约伯的,到后来却变成指责和批评,对约伯全然无帮助。 二、约伯记的内容与结构 约伯记一共四十二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份: (一) 散文体的序幕:1:1-2:13 主角上场:1:1-1:5 第一幕:景一(天堂) 1:6-12;景二(地上) 1:13-22 第二幕:景一(天堂) 2:1-6; 景二(地上) 2:7-10 友人上场:2:11-13 (二) 诗体的对话:3:1-42:6
(三) 散文体的跋(结语):42:7-17 照以上所分析,约伯记的序幕和结语是以一种述说古老故事的散文体裁写成的,作者刻划出约伯这位不寻常人物的正直、敬畏上帝,以及他所遭遇极大的逆境与苦难。约伯实在是一个超越种族、文化、地域的一个赤裸裸的人。 约伯记的诗体部份,有人认为它是散文架构下的核心,是约伯记最重要的部份。 作者在此所展现的思想极其丰富,几乎包含了各种人生的体验。从约伯本身的呼喊辩屈,可以找到人生中各种经验的回响。约伯的三个朋友正确地指出,上帝是伟大的、公正的、智慧的、全能的,因此约伯应当接受人的有限,谦卑在上帝面前。但是他们却犯了一项错误,认为约伯的不幸遭遇是因为犯罪的结果;这种错误的注解使他们对约伯的关心和协谈完全徒劳无功。究竟怎样的态度与神学观点才会使协谈产生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的。 其实约伯最大的痛苦似乎不是他肉体上的疼痛,而是他的神学观点无法突破;加上他的朋友对他的遭遇多加指责,使他感到被遗弃。这种心理上的孤立和煎熬才是他最难忍受的。 上帝在最后并未回答约伯的问题,乃是宣告并显示他的全能,这已经足够使约伯心服口服,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有限,没办法完全了解上帝和他的作为。 表面上看来,约伯记其实并未直接给予苦难一个完满的解答,而是宣告上帝的伟大,显明他的同在。约伯的问题在他亲身体验到上帝的同在、了解上帝的伟大之后就消失了。约伯自始至终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遭遇这些,但他对上帝的信心帮助他度过这一切。上帝掌管一切,但无需向人解释他如何管理这个世界。有些事情并不是人所能理解的。在约伯所生活的时代,人们可能没有撒但的概念,上帝就是愿意向约伯解释,约伯也不一定能够理解。 约伯记最后是以约伯得以回复尊荣、富贵作为结束的,可以说以喜剧收场。 三、约伯记的历史背景 在讨论约伯记的历史背景时,我们需要先认清约伯这个人存在的年代和约伯记这本书的写成年代可能不同。 传统上曾经认为约伯记的作者是摩西,或是约伯本人(注 1),近代的学者比较倾向是后来的人引用古时伟人的故事或文献,创作或编纂出约伯记这本伟大的书。 约伯这个人生活的年代和创世记的列祖一样古老。他的财富和亚伯拉罕一样,是用牲畜和仆婢来计算的。他身为一家之长,亲自献祭,当时并无祭司代为执行这项任务。约伯存活了140 年,和列祖的寿命差不多(创 25:7、35:28、47:28、50: 26)。 这些事实都显示约伯的故事发生得很早(注 2)。有人甚至认为约伯就是雅各的孙子、以萨迦的儿子(创 46:13),不过这种看法没有圣经其他的佐证(注 3)。以西结书 14:14、20,雅各书 5:11 都曾提及约伯,可见约伯的事迹是众人皆知的。 约伯的名字,取阿拉伯文的字根是「悔改、回转」的意思,取希伯来文字根的意思则是「受逼迫」。约伯所居住的乌斯地,传统上认为是在巴珊境内,近代有人认为它在以东边界上。约伯的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有人说他是以扫的妻亚大为他所生的儿子(创 36:10)。 创世记 36:15 也记载,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不论约伯记中的以利法是否就是以扫的儿子,他来自以东是可以确定的。书亚人比勒达,有可能是亚伯拉罕的妻基土拉的幼子书亚的子孙(创 25:2)。至于拿玛人琐法,虽然约书亚记中曾经提及拿玛的地名(书 15:41) ,但是否就是琐法的家乡无法确定。 至于约伯记如何写成,由于约伯记明显地包含了散文和诗体,它们究竟是如何被编排、放在一起的,有三种理论存在(注4): 1.对话诗先写成: 约伯记的对话诗写成以后,有后人加上序幕和跋,把它编成现有的形式。这个理论把诗体部份视为独立存在的作品,直到有人为它加上散文的架构。 但由于约伯记的诗体是以「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说……」(伯 3:1)来作为开始,如果没有前面的序幕,要解释这句话比较困难。所以对话诗独立存在一段时期才加上散文,这种理论的可能性比较低。 2.对话诗和散文同时写成: 约伯记诗体部份的作者采用古时流传下来的故事,同时写下了序幕和跋。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虽然约伯记的诗体部份和散文部份有许多的歧异,但是书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即使是在诗体,依然可以见到故事进行的脉络(注5)。因此,极有可能对话诗的作者,为了使它的着作更加完整,加上序幕和跋作为本书的架构,来探讨人生一些重要的问题。这种看法是把约伯记的全部视为出自同一位作者的手笔。 3.散文部份先写成: 散文部份已经以文字形式流传很久了,对话诗的作者引用它作为其作品的序言和结语,来介绍他神学反省的心得。特芮安(S.Terrien) 认为散文是被掳以前的作品,可能早在主前第九或第八世纪,而对话诗则不会早过主前第六世纪(注 6)。持这种看法是认为约伯记的作者有一位以上,它比较容易解释为何散文和对话诗有许多的不同: (1) 散文部份非常重视献祭,视献祭为虔诚的要素之一,而诗体部份则对献祭只字未提。 (2) 约伯在散文部份被描述成绝对正直、毫无不义;但是在诗体部份他却是一个怀疑者、挑战者,以致于到最后必须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 42:6)。 (3) 散文部份是以传奇性的故事体裁呈现出来,对灾害临到的描述相当具戏剧性(伯1:15-18),又有童话故事惯有的快乐结尾;诗体部份的讨论比较多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4) 约伯受苦的原因,在散文部份交待得非常明白,而在诗体部份则只字未提。 (5) 散文部份称呼上帝时,大部份用以色列人惯称的「耶和华」,而诗体部份则用「上帝」,不用「耶和华」。 以上三种理论,究竟何者为正确,很难决定。事实上,旧约许多卷书的作者和成书过程都是一个谜。但是透过学者这样锲而不舍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对约伯记全书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 四、约伯记的议题 约伯记讨论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五、约伯记和其他智慧文学 约伯记被列在正典中,自古以来很少受到质疑。不过,它在正典中与诗篇、箴言的次序却没有定论。在马所拉抄本 (注7)中,约伯记被列在诗篇、箴言的后面。在他勒目(注 8)和亚历山大抄本中,它被列在诗篇和箴言的中间。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把约伯记摆在诗篇、箴言的前面。自从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之后,西方教会一直都把约伯记放在诗篇、箴言的前面。 约伯记被列在智慧文学中。圣经里属于智慧文学的尚有箴言和传道书;此外,不列在正典中而属次经的尚有所罗门的智训和传道经。这五本书通常被称为智慧文学,因为它们探讨的是在地上如何过适当的生活。 克耐斯(D.J.A.Clines)曾经比较箴言、传道书和约伯记这三卷书(注 9),箴言可以说最主张因果报应的。它提到行义要受报赏、罪恶必受惩罚,并且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义人,也就是聪明人,和恶人,也就是愚笨的人;这是一种简单的二分法。 传道书和约伯记对智慧的哲理提出比较复杂但合乎现实的看法,并对箴言的基本假设提出质疑。传道书并未怀疑智慧的价值,事实上它也承认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传2:13),但是它问,一个人的智慧在他死亡时有何益处呢?既然死亡会取消一切事务的价值,追求那至终会失去的东西,还不如把握有生之年好好享乐。约伯记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质疑箴言的因果报应论。约伯这个人的存在,按照箴言的看法,根本是不可能。 虽然约伯最后又恢复他所失去的一切,但是他曾经遭遇过的痛苦,是箴言所无法解释的。约伯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虔诚人的受苦,而不必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约伯记也帮助我们认清楚,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虔诚,不能用他物质上或看得见的成就,而必须看他的道德生活。再者,一个真正敬虔的人,不必对所遭遇的灾难默默顺受,他可以勇敢地向上帝求问、祷告。一个人受苦时当如何自处,约伯记比箴言更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其实,并非圣经中才有智慧文学,古代近东也有许多智慧文学的作品,像埃及、苏美人、巴比伦人都有类似的作品。特别是义人受苦这样的故事,古埃及和巴比伦都有类似的记载。和圣经中的律法、先知书比较起来,智慧文学可以说更具有普世性。 ▲附注:
▲背金句:约翰福音 16:33 ▲作业 (本周作业比较多,请注意。要先完成作业比较容易进行下周的上课):
|
欢迎参观 梁望惠 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