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 |
![]() ![]() ![]() ![]() |
第八课 约翰贰书、约翰参书、犹大书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课目的: 探讨约翰贰书、约翰参书和犹大书的写作背景与信息。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1. 说出约翰贰书、约翰参书和犹大书的主要信息。 2. 说出辨别异端的原则,至少一个。 ▲本课金句:约翰参书 4 节 新标点和合本: 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 现代中文译本: 没有别的事比听到我的孩子们都生活在真理中更能使我快乐的了。 台语白话字: Goa thia-ki goa e kia-ji ti chin-li teh kia, goa e hoa-hi bo khah toa ti chit e. 台语汉字: 我听见我的子儿伫真理 行,我的欢喜无卡大伫此个。 ▲本课大纲:一、约翰贰书、参书的写作背景 二、约翰贰书:真理与爱 三、约翰参书:接待巡回传教师 四、犹大书:驳斥假教师 五、认识异端 附录:课堂上的讨论范例 ▲相关经文:约翰贰书、约翰参书和犹大书,每卷各一章。 ▲讨论与分享:
▲课程内容 一、约翰贰书、参书的写作背景 约翰贰书和参书内容很短,只有一章,分别写在一张 10 x 8 寸的蒲草纸上就够了。由于署名与结尾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咸信此两卷书出于同一位作者,名叫约翰,在公元第一世纪末、第二世纪初写成。这约翰是否就是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一位,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早期教父爱任纽(Irenaeus, 140-203 A.D.)曾说,约翰贰书是使徒约翰所作;俄利根(Origen, 185- 254 A.D.)则说,约翰贰、参书可能皆为约翰所作。滕慕理认为,如果根据一卷书的措词与风格可以推断作者是谁的话,那么,约翰壹书、贰书和参书的作者应该和约翰福音的作者一样,都是使徒约翰(注 1)。有人以为约翰贰、参书中作者既然自称为长老,就不可能是使徒约翰;陈终道却认为使徒后来自称为长老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彼得亦自称为长老(彼前 5:1),因此,约翰贰、参书的作者应为使徒约翰(注 2)。 约翰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早期教父帕皮亚 (Papias, 70-146 A.D.) 的书中曾分别提到「门徒约翰」与「长老约翰」,因此,巴克莱认为,写约翰贰书和参书的是长老约翰(注 3)。这里的长老,或可译为「长者」,他的年纪相当大,可以说是唯一与耶稣和他的门徒有直接关联而还活着的人。他在以弗所教会和邻近地区有相当的权威,颇受敬重。当他看到教会面临一些危机时,就以极诚恳的语气来提醒他们、劝勉他们。 约翰贰书、参书所反映的正是第一世纪末、第二世纪初,初期教会的光景。根据巴克莱的分析,当时在教会事奉的有三类人:(1) 使徒或使徒的门徒:这一类人的权威毫无疑问地被众教会所接受,他们的工作范围并不限于某个教会,而往往及于整个地区。(2) 巡回传教师:这是一些先知或教师,他们随着圣灵感动,到各处传讲主道。由于他们舍弃舒适、安定的生活,甘愿作上帝的使者,所以在教会中也特别受到敬重。(3) 在地的长老:他们通常定居于某处,是地区教会重要的同工。保罗和巴拿巴在宣教旅程中就曾经设立长老(徒 14:23)。在第一世纪的末期,第一类的人已经渐渐逝去,第二类人则产生一些问题。凭爱心接待客旅,本来是信徒应尽的本份,更何况是接待传道者?因此,信徒多半乐意接待传道者;但由于这些巡回传教师到每个教会都受到信徒热烈的招待,难免有些人会滥用这样的权柄。当时的着作「十二使徒遗训」一书针对这现象有极严格的规定:巡回传教师所传讲的必须与信徒先前所领受的相符合;如有偏离,就不要接受。如有先知教导真理,自己却不遵行,他就是假先知。他如果住一天,很好,住两天,还可以,住三天,他就是假先知,信徒可以不用接待他。为传道人送行,给他预备食物够吃到下一站即可,如果他要求金钱,他就是假先知(注 4)。 二、约翰贰书:真理与爱 约翰贰书是由一位长老写给「蒙拣选的夫人」的一封信 (注 5)。「蒙拣选的夫人」希腊原文是eklekth kuria,英文 NRSV 圣经翻译成 the elect lady。由于kuria这个字是对女性的尊称,所以翻成 lady 或「夫人」。但kuria也可以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因此有人主张,约翰贰书是是一封私人信函,写给一个名叫kuria的姊妹,劝她不要随便接待假使徒或假教师(注 6)。 但是,把约翰贰书的收信者视为一个个人,有实际上的困难。收信者似乎有许多儿女,远比一个女人所能生的为多(参看第 4 节)。而在这封书信里,「蒙拣选的夫人」在原文中有时用单数(4,5,13 节),有时用复数(6,8,10,12 节),不可能指一个人。因此巴克莱认为,约翰贰书的收信者最有可能是指教会,像彼得前书 5:13 的用法一样:「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这一节原文并无「教会」两个字,只说是「同蒙拣选的」。它采用阴性,事实上就是在指巴比伦的教会(注 7)。由于教会是基督的新妇,因此,「蒙拣选的夫人」指教会最合适不过。如此,约翰贰书的收信者就是小亚细亚一带的教会。 约翰贰书和约翰壹书第二章的内容非常相像,都提到要遵行真理,要彼此相爱,也提到敌基督者,就是不承认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者。 真理与爱是并存的,有真理在心中的人,他一定也会遵照上帝的命令彼此相爱。长老约翰写信给他所关心、所爱的教会,当他听到教会中有人按真理行,他就大大地欢喜(约贰 4)。但他更进一步地提醒他们,不要忘了起初所领受的教训,就是彼此相爱。 不过,爱心并不是盲目的。长老约翰提到有人不承认耶稣基督成了肉身来到世间,这是敌基督者,是迷惑人的,要特别小心。另外,还有人「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约贰 9 节),意思就是任意前进,在福音真道上加上许多自己的教训;现代中文译本译成「有人不持守基督的教训,反而偏离了」。这样的人「眼中没有上帝」,作者劝信徒不要接待这样的人,连问安都不可,免得在他的恶行上有份。虽然作者前面才刚教导信徒要彼此相爱,但这并非意味所有的传道者信徒都要接待;总要分辨他所传的是否合乎主的教训。 三、约翰参书:接待巡回传教师 约翰贰书提醒受信者,不要接待假先知和教师;约翰参书却要受信者,要接待真正为主作工的巡回传教师。 约翰参书是长老约翰写给该犹的一封信。新约中还有其他三处提到该犹:(1) 马其顿人该犹,在以弗所暴乱时和保罗同在一处(徒 19:29)。(2) 特庇的该犹,是该教会的代表,和保罗一起把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徒 20:4)。(3) 哥林多的该犹,他是保罗亲自施洗的少数人中之一(林前 1:14),保罗在哥林多写罗马书时就是住在他家(罗16:23)。该犹是当时很普遍的名字,究竟约翰参书的收信者该犹,是上面三个中之一,或是另外的一位,我们无从得知。但从约翰参书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有爱心,愿意服事主、服事人的信徒。 约翰参书中除了收信者该犹之外,还提到两个人:好为首的丢特腓,还有底米丢。丢特腓有可能代表在地的教会领袖。长老约翰在书信里责备他,说他「不接待我们」(约参 9),「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约参 10) 约翰参书 9 节那一句,不同译本翻译如下: 新标点和合本:「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 现代中文译本:「想作领袖的狄特腓不理会我所说的话。」 英文 NRSV: but Diotrephes, who likes to put himself first, does not acknowledge our authority. 英文 NIV: but Diotrephes, who loves to be first, will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us. 乍看之下,好像丢特腓不接待作者,作者就斥责他。巴克莱却指出,我们应该从教会管理与领导这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丢特腓代表的是本地教会领袖,他可能给该犹带来一些困扰,该犹要接待本地教会以外的权威,像代表使徒权威的长老约翰,或是忠心的巡回传教师,但为丢特腓所禁止。长老约翰写这封信来指出丢特腓的不是,并鼓励该犹,要接待那为主名出外工作的人,因为这样做就是「一同为真理作工」(约参 7-8)。底米丢代表的可能是这些忠心的巡回传教师,作者推荐他,要该犹接待他。 在初期教会刚设立时,各方面尚未上轨道,代表使徒权威以及巡回传教师可能给教会很多帮助。但随时间的进展,使徒逐渐过去,巡回传教师又不能长住,本地教会领袖就要慢慢地担起教会更多的责任。约翰参书所呈现的就是这个过渡时期教会的光景。 你有接待巡回传教师或旅行布道家的经验吗?请分享你的心得。如何才能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 在接待巡回传教师或旅行布道家之前,你是否会先分辨他所传讲的信息是否合乎真道?如何分辨? 你曾经凭爱心接待过客旅或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对方而又不会让别人滥用了你的爱心? 约翰参书第二节经常被人引用:「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这是一个祷告。不过许多引用此段经文的人认为,这是上帝对基督徒的一个应许,基督徒一定会凡事兴盛、身体健壮。这种看法发展下去,就成为「成功神学」的基础,视成功、兴盛为上帝的祝福,是基督徒应当追求的目标。对于此等论点,我们需要小心分辨。的确,上帝会祝福他的儿女们,愿意赏赐给他们各样的恩典。但是有时上帝也让信徒受苦,为了试炼、管教、或一些人所难以理解的原因。上帝行事有他的主权,也有他的奥秘所在,我们可以祷告、寻求,但不能越过上帝的旨意。我们应该学习耶稣完全顺服的榜样:「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 26:39) 也相信「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 8:28) 四、犹大书:驳斥假教师 1. 作者:在本书中,作者自称「耶稣基督仆人,雅各的兄弟犹大」(犹 1),在新约圣经中,称为犹大的有五个人: (1) 加略人犹大:就是卖耶稣的门徒。 (2) 耶稣的另一个门徒犹大:雅各的儿子或兄弟(路 6:16),又称为达太(太 10:3)。 (3) 大马色的犹大:保罗刚悔改时,就是住在他家(徒 9:11)。 (4) 称呼巴撒巴的犹大:他是一位先知,和西拉同被耶路撒冷教会拣选,派往安提阿教会传递信息(徒 15:22,27,32)。 (5) 耶稣的兄弟犹大(太 13:55, 可 6:3)。 一般相信本书为耶稣的兄弟犹大所写,他自称是雅各的兄弟,由于雅各在当时已经成为教会的领袖,犹大以此自荐,颇可以理解(注 8)。 2. 收信者:信中提到是「那被召、在父上帝裏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最有可能是写给犹太散居各地的基督徒。 3. 写作时间:犹大书中有许多地方指责诺斯底思想的异端,有可能它是第一世末的作品。由于犹大书 17, 18 节提到要纪念主耶稣之使徒从前所说的话,似乎表示当时使徒已不在人间,而 3 节又说,「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巴克莱认为它是公元 80-90 年写成的(注 9)。陈终道认为更早,约在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前(注 10)。但包克赫姆(R.J. Bauckham)认为,17, 18 节提到使徒是因为作者自己并非教会的创立者,不需要假设使徒已不在人间,何况 18 节说,「他们曾对你们说过」,可见收信者是第一代的信徒,本书应该很早就写成,约为公元 50 年代的作品(注 11)。 4. 写作目的:本书系为了驳斥假教师所带来的教导而写的,这些人的错误有二:(1) 将上帝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2) 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犹4)。 巴克莱指出,这可能是针对两种异端而提出的警告: (1) 有人以为基督徒靠着恩典与信心就可以不受道德律法的约束。这等人主张律法是死的,无关紧要,恩典才是最重要,因为靠着恩典一切的罪都能得到赦免。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多。他们又认为身体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内心;一个人只要以内心爱上帝,身体要怎么行都可以。这样的人放纵情欲,却以上帝的恩典为藉口,罪不可赦(犹 4, 7)。 (2) 诺斯底主义的思想型态。他们主张灵魂是善的,物质是邪恶的;灵性的、良善的上帝不可能创造出邪恶的物质。因此,上帝发出一系列的爱安(aeons),或称分神体,作为神人中间的媒介。越后面的爱安离上帝愈远,一直到这一系列长环的末后,已经远离上帝了,而这最后一个爱安才可以接触物质。就是这一位远离上帝的、最后一个爱安创造了世界,他是次等的神,与原来的上帝敌对。他们又认为真神就是新约的上帝,而那次等的,与真神敌对的就是旧约的上帝,耶稣只是这一系列爱安当中的一个。如此不承认主耶稣基督为神的想法,犹大对此提出强烈的指责。 5. 结构分析: 本书虽然是一封信,但更像劝勉式的讲道篇。包克赫姆对本书的分析相当精彩,他认为犹大书的主要劝勉在 20-23 节。5-19 节虽然篇幅稍长,却不是本书主要信息所在,而只是作为 20-23 节主要劝勉的背景;它就像犹太人在解经一样,先提出经文,再加上作者自己的评论: 1-2 节:书信的开头语 3-4 节:说明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5-19 节:一共四次引经典,每次引用之后作者都以「这些人如何如何」来阐释 5-7 节:引用出埃及不信的百姓(民 13:25-14:29)、不守本位的天使(创 6:2)、所多玛和蛾摩拉(创 19:1-29)等三例 11 节:引用该隐(创 4:3-8)、巴兰(民 31:16)、可拉(民 16 :1-40)的错误等三例 14-15 节:引用以诺的豫言 17-18 节:引用使徒的预言 在 8-10 节有进一步的说明,而第 9 节又一次引用典故,这一次是从「摩西被提记」引出来的。 20-23节:主要劝勉 24-25节:以称颂作总结 6. 主要信息:本书最主要是劝收信者,不要受到那些假教师的迷惑,以为可以放纵情欲;「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裏祷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 20-21) 作者对这些假教师的谴责相当严厉,说他们是礁石,是谋利的牧人,是没有雨的云彩,是没有果子的树,是海里的狂浪,是流荡的星(犹 12-13),他们自夸,又谄媚人(犹 16)。可能当时情况很糟糕,作者必须立刻提出紧迫的、严正的警告。 7. 成为正典:犹大书在第二世纪的穆拉多利正典目录(Muratorian Canon, 170-190A.D.) 中已经出现,相对照,希伯来书和彼得前书在当时都还未被列入此正典目录,犹大书能被列入,足见其地位颇受肯定。第二世纪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第三世纪的俄利根都曾提到这卷书,但第四世纪的优西比乌以本书为争议中的书卷,最主要是因为它引用一些伪经的资料,第 9 节取自「摩西被提记」,第 14-15 节取自「以诺壹书」,这都是犹太启示文学的作品,未被列入正典(注 12)。 五、认识异端 彼得后书、约翰壹、贰、参书和犹大书,这五卷书多少均反映出当时的教会已经受到异端思想的侵袭。其实,异端在教会历史中,各个时代都有,现代的教会也不例外。我们有必要认识异端,并知道如何对待传异端或持异端思想的人。 异端和教派不同。在正统基督教里有许多教派,这是因为强调圣经某部份的教义,或为了推动某些特殊事工而产生的。各教派间虽然对圣经的解释或强调点不一样,但大体上还能彼此接纳、彼此尊重,沟通上也没有太大困难。这是因为他们同样根据圣经真理,其差异仅属于核心教义以外之边缘细节,并非教义上最重要的部份。一般说来,基督信仰核心的教义有以下几点: (1) 相信三位一体的上帝。 (2) 承认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 (3) 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 (4) 人是因信称义,不是因行为称义。 (5) 唯独圣经是信仰的依据。 脱离这些主张其中的一点或数点,而仍然宣称属于基督教的团体,就是异端。异端通常有以下几点特性: (1) 他们拥有圣经以外的权威。 (2) 拒绝因信称义。 (3) 他们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 (4) 认为他们是唯一能得救的团体。 (5) 正统基督教都说他们不是基督教,但他们却说自己是基督教。 以摩门教(耶稣末世圣徒会)、基督教科学会、耶和华见证人会为例:
此外还有统一教(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由韩国人文鲜明所创立。他根据原理讲论,认为耶稣是第二亚当,只完成灵的救赎,信徒要相信第三亚当,也就是文鲜明,才能得救。统一教的活动经常采用许多不同的名称,像世界和平促进会等等,让接触人难以分辨。 接触过异端吗?如何看待异端?如何对待有异端思想的人? 如果有人敲门要来与你查考圣经,而事实上是宣扬他们异端思想,当如何对待? 附录:课堂上的讨论范例 请分享大家与异端接触的经验: 甲:「聚会所」是异端吗? 乙:我在念书时曾经被会所的人拉去受洗,后来因为常被强邀参加聚会,压力太大,就落荒而逃。 丙:我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当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邻居是会所的,他们聚会时非常大声,引起其他邻居之不满。 丁:说起来,聚会所应该不是异端,因为他们也是根据圣经。不过他们聚会的形式比较特别,让别人受不了。 戊:在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单枪匹马地进入摩门教会去跟他们讨论真理与谬误,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他们并不会因为我跟他们的这一席谈而有什么改变。 丁:摩门教的人经常两个两个骑脚踏车出去传福音,他们做逐家布道。如果遇见有这样的人来敲门,我会挡在门口,不会让他们进来。 丁:统一教比较麻烦的是,他们都不说自己是统一教。有一次,我的朋友遇见有人请她去看录影带,是有关世界创造之初的故事,搞了老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统一教。 甲:我老早就知道他们是统一教,所以没有去。我在杂志上看到有文章报导其教主文鲜明家族的问题。 乙:我对统一教的印象是,他们常常举行大型的婚礼,由教主为他们祝福。 丙:他们的名堂真多,实在难以应付。 己:遇到有人敲门要来传福音,我也不会开门,不过我会告诉他们说,我已经是基督徒了,请你去跟还没有信主人传福音。 ▲附注:
▲背金句:约翰参书 4 节 ▲作业:
| ||||||||||||||||||||
欢迎参观 梁望惠 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