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 |
![]() ![]() ![]() ![]() |
第五课 彼得前书:活泼的盼望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课目的:探讨彼得前书的写作背景与信息。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1. 说出信徒在受苦中可以有什么样的盼望,至少一个。 2. 说出彼得劝勉信徒当怎样度在世的日子,至少一个。 ▲本课金句:彼得前书 4:19 新标点和合本: 所以,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现代中文译本: 所以,那由于上帝的旨意而受苦难的人,应该不断地以好行为来表示完全信赖那始终信实的创造主。 台语白话字: So-i chiau Siong-te e chi-i siu kho e, tioh eng ho phin-heng, chiong in e leng-hun kau-tai sin-sit cho-hoa e Chu. 台语汉字: 所以,照上帝的旨意受苦的着用好品行,将佃的灵魂交代信实造化的主。 ▲本课大纲:一、引言:基督徒会受苦吗? 二、使徒彼得的一生 三、受苦中有活泼的盼望 四、如何度在世寄居的日子 五、死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相关经文:彼得前书 1-5 章 ▲课前预备:
▲讨论与分享:
▲课程内容 一、引言:基督徒会受苦吗? 短剧 小玉:都是你啦,说什么信耶稣有平安,有喜乐,有永生。可是自从我信了主以后,可是接二连三有苦头吃。 信贞:怎么啦?这两天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小玉:你知道我祖父是个大财主,他知道自己在世的年日不多,就把财产分给所有的儿孙女。每一个人都有份,除了信主的姊姊和我。姊姊为了这样,还得全家搬出去。 信贞:哦,这样,你们的生活会有困难吗? 小玉:这倒不会,我是不在乎这些家产,可是祖父摆明了,就是因为我们两个去信耶稣,才没得到他的祝福。你知道在整个家族面前我们有多难堪吗? 信贞:真是难为你了。信耶稣真的是有喜乐平安,这个你自己也经历过。不过,信主的人有时候也会为主受苦。连我们的主自己都受过苦呀! 小玉:主自己也受过苦…… 信贞:是呀!「他并没有犯罪,口裏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他甚至还为逼迫他的人祷告呢! 小玉:你说得不错,多亏你想得出这些话来勉励我。 信贞: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圣经裏的彼得前书说的,彼得前书 2:22-23。 小玉:彼得前书?彼得前书在那裏呀?我怎么好像都没读过。 信贞:彼得前后书在新约的裏面,雅各书的后面,约翰壹书的前面。彼得前书是写给受苦中的信徒,带给他们活泼的盼望,裏面特别提到耶稣自己做我们的榜样。彼得写完这些书信不久,他自己就殉道了呢! 小玉:什么?耶稣的大门徒彼得也殉道了?那不是死得太可惜了?平白丧失宝贵的生命。 信贞:表面看来好像死得不值得,可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却因而广传,等到后来,连罗马皇帝都信了主了呢! 小玉:真希望我的祖父也能信主,这样,姊姊和我这些痛苦就没有白白受了。 信贞:让我们一起来为你祖父祷告吧! 小玉:好。我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地读彼得前书,看看上帝要藉着它对我说些什么。 二、使徒彼得的一生 彼得前书是耶稣的门徒彼得所作,可能由带信的西拉所润饰(彼前 5:12)。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记得他的那些事迹?请一个人说一件,让我们来拼凑出彼得一生的图画来。 彼得是由他的弟弟安得烈带领来到耶稣面前的,安得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经由施洗约翰的介绍认识耶稣,然后立刻将耶稣介绍给彼得(约 1:35-42)。彼得的个性热情又冲动,在跟随耶稣三年多的过程中,慢慢地认识主,也被主所改变。他和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与约翰,三人经常随侍在耶稣身边;当耶稣登山变像时,只有他们三人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耶稣受难之前,彼得信誓旦旦地表示,即使别的门徒都跌倒,他一定不会跌倒,一定跟随主到底,就是与耶稣同死也在所不辞(太26:30-35)。当晚,耶稣面临被抓的威胁,彼得果然拔刀相助(约 18:10-11),可是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却三次说不认识耶稣这个人(约 18:16-27)。当时,耶稣回过头来看彼得,彼得想起耶稣说过,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路 22:60-62)。 耶稣被审判,最后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彼得都亲眼看见了。耶稣复活以后,彼得接到妇女们的通报,跑去看空的坟墓。后来,他回去打鱼,耶稣向他显现,三次对他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你喂养我的羊。」(约 21:15-19) 彼得因此重拾对主的爱心与信心。 耶稣升天以后,使徒们遵从主的吩咐,在耶路撒冷等待。五旬节时他们领受圣灵,彼得就站出来,勇敢地为主作见证。当时目睹门徒被圣灵充满的,就有一些人来自迦帕多家和本都(徒 2:9),他们就是彼得前书的收信者之一。 使徒行传一开始,我们看见使徒彼得有力的证道,使许多人归信耶稣,他也成了信徒们的领袖。后来基督徒遭受逼迫,彼得就开始巡回布道,他到过撒马利亚和安提阿,也有可能向北走到迦帕多家、本都、庇推尼,还有加拉太和亚细亚的北部。彼得前书就是写给分散在这一带的信徒们,一般相信是彼得从罗马写的,所以在信末他说,「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彼前 5:13) 巴比伦是基督徒用来称呼罗马的代号(注 1)。 写彼得前书时,西拉和马可都和彼得同在罗马(彼前 5:12-13),当时约为公元 60-64年。这时,罗马皇帝尼禄(54-68A.D.)开始逼迫基督徒,众人的信心正面临严重的考验,彼得前书就是要鼓励并安慰这些人。彼得前书 1:1 所描述的收信人是「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这些地方的人有些到过耶路撒冷。有关这些地方的位置,请见图一。根据教会的传统,彼得本人就是在公元 65-67年在罗马被倒钉十字架而死。 图一 小亚细亚各省及七个教会 在你个人信主的经历中,那一件事令你印象最深刻,使你在与人分享时愿意特别提及? 三、受苦中有活泼的盼望 彼得前书的时代,基督徒面临空前的试炼,因为罗马皇帝尼禄纵火烧城,却嫁祸给基督徒。信主的人有可能连生命都保不住。作为信徒的领袖,又被主耶稣赋予喂养群羊的重任,彼得提笔写信,希望能够坚固众人的信心。 彼得前书一再提到耶稣基督,因为主耶稣是众人喜乐之源、盼望之源(彼前 1:6,8): 1. 基督早在创世以前就被上帝所知,却在这末世才显现出来(彼前 1:20)。他是活石,虽然在世的时候被人弃绝,却是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彼前 2:4)。 2. 基督的宝血使我们得赎(彼前 1:19),他受苦受死为要成就上帝救赎大工,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好让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彼前 3:18)。 3. 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使我们重生,又有活泼的盼望(彼前 1:3)。这是彼得自己亲身的体会。若不是主复活,彼得一辈子就继续作渔夫了。但是耶稣的复活带给彼得不一样的生命,又带给他盼望。 4. 将来主耶稣基督还要显现,带给我们救恩(彼前 1:5,13)、喜乐(彼前 4:13)。信心经过试验的人,那时必得称赞、荣耀、尊贵(彼前 1:7);而忠心牧养群羊的长老,那时必得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 5:4)。 基于对主耶稣基督这样的信仰,又亲眼看过主为我们受苦,彼得鼓励受苦中的信徒说,遇到试炼不要以为希奇,也不要忧愁,倒要欢喜(彼前 4:12-13);因为基督在肉身时也受过苦,所以我们应该有受苦的心志(彼前 4:1)。你想,一个人在受苦中有可能喜乐吗?如何才能在受苦时有喜乐、有盼望呢?彼得说,「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前 4:14) 他接着又说,不要因行恶而受苦,若是为作基督徒而受苦,则是一件荣耀上帝的事(彼前 4:15-16)。而且,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彼前 4:1)。「所以,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前 4:19) 你曾经为主受过苦吗?当时感受如何?你怎么知道不是因为自作孽而受苦呢? 四、如何度在世寄居的日子 人生不长,彼得前书 1:24-25 就说了:「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在世上,彼得说,我们只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 2:11),那么,要如何来度这在世寄居的日子呢?彼得前书有以下的建议:
彼得如此谆谆劝勉,有点像保罗书信里的实践篇。最主要是因为彼得视收信者为上帝的子民:「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 2:9) 既然是上帝的子民,行事为人就要像上帝子民的样式。 今日的基督徒当如何度在世寄居的日子?你认为最重要的是那一点? 身为基督徒,有那些上司(老板、丈夫、父母、婆婆…)你觉得不容易顺服?彼得前书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或安慰? 五、死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彼得前书 4:5-6 说: 「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帐。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上帝活着。」 这是一段不容易解释的经文,为什么说,死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呢?难道死后还有得救的机会吗?关于「死人有福音传给他们」,一般的看法可分为四类: 1. 「死人」就是指那些灵性上死了的人。 这是按照灵意来解「死」这个字,而非指肉身的死亡。如此,在灵性上死了的人,意即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人,曾听见过福音而有所回应,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这样解释,和前一节的「审判活人死人」,意义不同。在前后两节经文,「死人」有不同的解释是不大可能的。 2. 「死人」指彼得前书 3:19「那些在监狱裏的灵」。 这种看法刚好与「耶稣到阴间传福音」的解释相符合。但是这样的解释也有困难,人已经死了,不再有反应、也无机会得救,传福音给他们有什么用呢?而且彼得前书 3:19 所说「监狱里的灵」,是指挪亚建方舟那个时代不信从的人(彼前 3:20),但这里的死人并未限定年代。 3. 「死人」是指那些生前听过福音而肉身已死了的人。 这些人的肉体受了审判,灵性却靠上帝活着;他们曾听闻福音,可享天上的荣耀。这种解释比较容易与上下文相符合,为陈终道、顾韦恩所采用(注 2)。 4. 泛指所有死人。 巴克莱倾向这种看法,他认为「死」本身就是上帝对人的一种审判,因此,这里所说的「死人有福音传给他们」,是泛指所有的死人(注 3)。采用此等见解暗示死人有第二次听到福音的机会。 ▲附注:
▲背金句:彼得前书 4:19 ▲作业:
|
欢迎参观 梁望惠 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