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 |
![]() ![]() ![]() ![]() |
第九课 民数记〈一〉:百姓发怨言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课目的:让学生从民数记来看上帝怎样在旷野中引导他的百姓,并从以色列百姓之经历中学习教训。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本课金句:哥林多前书 10:11 和合本: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现代中文译本: 他们所遭遇的这些事都成为别人的鉴戒,也都记载下来作为我们的警戒,因为我们正是处在末世的时代。 台语白话字: Ta in tu-tioh chiah e su si choe kam-kai, soa ki-chai lai keng-kai lan, chiu-si chiah e se-tai be e lang. 台语汉字: 今洇遇着诸个事是作鉴戒,续记载来警戒咱,就是诸个世代尾的人。 ▲课前预备:请五位同学预备表演「窥地事件」的短剧,剧本在(五)之内。 ▲本课大纲: 一、民数记和你我的关系 二、民数记的背景和分段 三、数点与分工合作 四、百姓发怨言 五、加低斯的危机 ▲讨论与分享(请择题讨论):
▲本课内容
一、民数记和你我的关系 我们研读摩西五经,除了提到万物的起源外,大部份谈的是希伯来民族的起源。 在民数记里,我们更会看到发生在以色列百姓身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这些发生在以色列百姓身上的事跟你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为什么要特别详细研读以色列的历史呢? (在此稍停几分钟让学生思考并发表他们的看法) 不错,以色列民族是上帝的选民,但发生在上帝选民身上的事,跟你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看哥林多前书 10:11「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 更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鉴戒,希腊文是 Tupoi ,有两个含意,一是榜样,模范, 例子,另一个意思是警告。以色列百姓所遭遇的,正是给我们做榜样。他们跟上帝之间的关系, 上帝怎样爱他们,引导他们,管教他们,正是给全世界的人作模范、作例子。 另外,以色列百姓的失败也成为我们的警戒。因此,研读民数记的时候, 我们会在其中发现跟我们信仰生活有相类似或互相印证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从其中的事件学习到许多宝贵的教训。 二、民数记的背景和分段 民数记的卷名在希伯来文是 Be-midbar ,意即「在旷野」,中文圣经之「民数记」 乃是根据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之名称 Arithmoi (即英文 Numbers 的字根)而来。 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两个卷名合并起来「在旷野数点以色列百姓」就构成了本书的整幅图画(注 1)。 民数记所记载的事情发生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以后、进迦南美地之前。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 又率领百姓与上帝立约,要作上帝的子民。当会幕作好立好之后, 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引导之下再度起行,向迦南地迈进。他们在出埃及的第二年三月已经来到迦南地的门槛, 本来应该可以很快地进入迦南美地,却因为发生了一件事,使进迦南一事耽搁了三十八年。民数记就是记载这整个过程以及在旷野飘流的经过。 下面几个日期可以帮助我们对民数记的旅程有概要的认识: 出埃及第二年正月初一日 立起会幕(出 40:2、17) 出埃及第二年二月初一日 数点百姓(民 1:1-2) 出埃及第二年二月廿日 起行(民 10:11-12) 出埃及第二年三月 到加低斯巴尼亚(民 10:11-12、申 1:2) 出埃及第四十年五月一日 亚伦死(民 33:38)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再到加低斯巴尼亚(申 1:3) 巴斯德把民数记分为三大段:旧的世代,过渡时期及新的世代(注 2): (一) 1-14 章:旧的世代 这是描写百姓从西乃到加低斯种种。又可细分成三段: 1-4 章:数点 5-9 章:训令 10-14 章:起行 (二)15-20 章:过渡时期 这是描写在旷野飘流的生涯。 (三)21-36 章:新的世代 这是描写百姓从加低斯至摩押的状况。这里也可细分成三段: 21-25 章:新的旅程 26-27 章:新的数点 28-36 章:新的训令 本课我们要看到民数记第 15 章,其余留待下一课。 三、数点与分工合作 民数记一开始就记载摩西数点百姓,按家室宗族,二十岁以上能打仗的都要清点。 摩西数点百姓的目的在于调查兵力。在进迦南的沿路上有许多仗要打, 所以必须先估量自己的力量,做好准备功夫。今天我们服事上帝,从事属灵的争战也是一样, 必须先估量有多少同工,大家预备好,才能同心协力地争战。 摩西数点的人分成下列三类: 以色列人环绕会幕安营,其位置如下图:
从这样的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摩西所带领的以色列百姓并非乌合之众,而是十分有纪律。 利未人被分别出来,是要协助祭司办理会幕的事。他们从三十岁到五十岁都要出来作工, 而他们之间的分工如下:哥辖家族能作工的共有 2750 人,他们负责料理搬运约柜等圣物。 革顺家族能作工的有 2630 人,他们负责抬会幕的幔子、盖、门帘等。 米拉利家族能作工的有 3200 人,他们负责会幕的板闩及柱子等。他们都在祭司的领导底下办事。 这样的分工让我们想到,有些教会由于会友人数增多,牧师一人无法料理全教会的事, 需要有一、两位副牧师来协助教会事工。在这种情况之下,团队精神显得非常重要, 而各人职责亦须订定清楚,并且注明向谁负责,如此,事工方能按照计划推动而有进展。 有些教会不敢尝试或者认为不必要多请一位牧师,宁可让信徒与长执更多参与服事, 或干脆分出另一个教会。 您的看法如何?您认为一位牧师能够照顾到多少信徒? 多少人以上需要增聘一位牧师?教会如果有一位以上的牧师,要注意什么事? 牧师之间要怎样同工?信徒要如何帮助牧师? 摩西数点百姓以后,随即吩咐百姓要洁净,凡不洁净的都要出到营外,因为上帝要与百姓同住(民 5:3)。 在这里摩西特别提到两种人,一种是拿细耳人,是自己许愿分别为圣,归给上帝的;另一种是利未人, 是上帝所选召来服事他的。不论是那一种人,上帝的要求都一样,就是要洁净。 利未人在开始事奉之前要先洁净(民 8:5-26),拿细耳人在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也要洁净,归耶和华为圣(民 6:6-12)。 你向上帝许过愿吗?事情的经过如何?你如何还愿?申命记 23:21-23说,向上帝许愿偿还不可迟延。诗篇 50:14 也说,「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上帝,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这是跟上帝有一个特别的关系,不可轻忽。 四、百姓发怨言 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第二年二月廿日离开西乃山起行,有云柱和火柱在他们前头引导他们。 走了十一天就到了加低斯巴尼亚(申 1:2) ,准备进入迦南地。但是在这短短的路途中却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 百姓一再地发怨言(民 11:1-9)。旧约学者称这段记载为旷野传统或怨言传统(注 3)。 其实百姓刚出埃及,第一次遇到困难,法老的追兵临到时,他们就曾经发过怨言(出 14:10-12)。 后来在旷野没有东西吃,也发过怨言(出 16:1-3)。当时上帝并未责备他们或惩罚他们, 因为他们对上帝的认识还浅;上帝立即藉摩西的手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民数记中记载,百姓屡次发怨言,引起上帝的怒气和审判。 这样的对比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把需要陈列在上帝面前,上帝一定会眷顾和应允。 但如果我们在屡次尝到上帝的恩典之后,稍遇困难即埋怨上帝、不信上帝,上帝就不喜悦了。 民数记 11:4-35 说,有一些闲杂人起了贪欲之心,他们惦念在埃及有黄瓜、西 瓜、韭菜、蒜,而在旷野除了吗哪以外什么也没有。最后上帝为 他们预备许多鹌鹑,让他们吃也吃不完。可是他们却因此而遭遇灾祸。 LB;这让我们 反省,我们在奔跑天路时是否也有一些割舍不下的东西,令我们念念不忘呢?要怎样 才能让我们彻底觉悟,专心仰望前面的标竿前行? 以色列百姓发怨言的这个事件引发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事情: 五、加低斯的危机 请五位学员表演「窥地事件」的短剧: (以下的「百姓」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轮到百姓时,大家就一起开口,如此可以增加真实性, 使每个人都能像身历其境一般。至于「耶和华」这角色,可以使用幕后发声音,所以所需要的演员总共有五位:摩西,探子代表两位,约书亚和迦勒。) 摩西:看哪,耶和华你的上帝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上帝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申 1:21) 百姓: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申 1:22) 耶和华晓谕摩西: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民 13:1-2) [摩西就从每支派中挑选一人,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申 1:23、民 13:3-16) 。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民 13: 17-24、申 1:24)。] 探子回报:1.果然那是美地。2.但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宽大坚固。3.还有亚衲族的人。(民 13:25-29、申 1:25) 迦勒安抚百姓: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民 13:30) 探子反应: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民 13:31-33) 百姓喧嚷、哭号、发怨言,说: 摩西: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必为你们争战, 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 华你们的上帝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申 1:29-31) [百姓不信(申 1:32)] [摩西亚伦俯伏在全会众面前(民 14:5)] 约书亚和迦勒: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 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 那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庇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 们同在,不要怕他们。(民 14:6-9) 全会众: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民 14:10) [耶和华的荣光显现(民 14:10)] [耶和华发怒,要歼灭百姓(民 14:11-12)] [摩西为民求赦,耶和华应允,但惩罚他们不得进入迦南(民 14:13-35、申 1:34)] [百姓后悔莫及(民 14:39-45、申 1:41-46)] 请分享您看完这出短剧的感想。你遇见过危机吗?你是如何化解的? 埋怨和不信的恶心使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了三十八年。以色列人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民14:2);上帝说:「我必要照你们达到我耳中的话待你们」(民14:28)。上帝就这样待他们。我们真是要小心口中所出的话! 民数记在记载这样的事件过后,插进一章献祭的条例(第十五章) ,彷佛在告诉我们,上帝要赦免一切的过犯,但是要按照上帝的方法。永生的上帝是我们唯一的盼望!! ▲附注: ▲背金句:哥林多前书 10:11 ▲作业:
|
欢迎参观 梁望惠 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