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 |
|
|
|
|
第十课 约但河外(比利亚)的传道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本课目的: 本课的目的在探讨耶稣在约但河外(比利亚)传道时所讨论的事 。 ▲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说出:
▲相关经文: 马太福音 19:1-20:16、马可福音 10:1-31、路加福音 16:1-18:30、 约翰福音 10:40-12:11 ▲本课金句:路加福音 19:10 新标点和合本: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现代中文译本: 人子来是要寻找和拯救迷失的人。 台语汉字: 因为人子到,是欲寻失落的,来救伊。 台语白话字: In-ui Jin-chu kau, si beh chhe sit-loh e, lai kiu i. ▲本课大纲: 一、比利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论离婚 三、论金钱 四、葡萄园的比喻 五、耶稣使拉撒路复活 六、失羊、失钱及浪子的比喻 ▲讨论与分享 (请择题讨论):
▲课程内容: 一、比利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比利亚相当于旧约的基列地,新约从未提及这名称,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曾提到它。新约有几次指这个地方,用的字眼是「约但河外」(太 19:1、可 10:1、约 10:40)。 其实比利亚这名称在被掳时期就开始使用了,它指的是约但河东 16 公里宽之地,南 起哀嫩河,北到雅博河与雅姆克(Yarmuk)之间。它地势很高,树木很多,有长达 1000 公尺的悬崖,可俯视约但河。在旧约时期,它可以说是一个受欢迎之地,因为流便、 迦得、玛拿西半支派的人看到它,竟然不想进入迦南。摩西答应把这片土地赐给这两 个支派半,只要他们的男丁仍然和其他人一起进迦南并肩争战。耶稣时代,在比利亚 居住的是犹太人,和加利利同样受希律安提帕所统治。由于它和加利利、犹太皆相邻 ,犹太人从加利利到犹太,如果不愿意经过撒马利亚的话,就可取道比利亚(注 1)。 耶稣在向北隐退之后、前往耶路撒冷受难之前,曾到约但河外,亦即比利亚小住 一段时日(马太福音 19:1-20:16、马可福音 10:1-31、约翰福音 10:40-12:11)。路加福音 9:51-19: 28 所记载,有些属于耶稣在比利亚传道的时期,有些则收录耶稣在各地的教训,但未标明时间地点。本课将沿马太福音的路线来走,路加福音只挑选 15 章「失钱,失羊与浪子」的比喻来加以解说,约翰福音则选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事件。 二、论离婚 太 19:3-12、可 10:1-12、路 16:18) 耶稣在比利亚时,有法利赛人来跟耶稣讨论离婚(休妻)的问题。犹太人当时对离婚的看法有保守和自由两派。摩西在申命记 24:1 吩咐以色列百姓,「人若娶妻以后 ,见她有甚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 」什么是「不合理的事」呢?犹太人对这一点有许多的争论。比较保守的沙买学派(Shammai School) 认为不合理的事只有一项,就是淫乱。稍自由的希列学派(Hillel School) 认为它涵盖较广,于是到最后变成几乎不论什么理由都可以休妻。法利赛人就来问耶稣说,「人无论甚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太 19:3) 耶稣根据「婚姻为上帝所设立 」,主张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法利赛人却搬出摩西的教导来反驳耶稣。耶稣要他们回到上帝创造婚姻的原意来看。原来,摩西是因为百姓心硬,硬要离婚,才准许他们写离婚书。这不是一项规定,而是一种「允许」。而且如果有人一定要离婚,有离婚书对当事人也是一种保障。 耶稣接着说,「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犯奸淫了;有人娶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太 19:9) 这一段,马可福音 10:11-12 所记载的略有不同,意思却更加清楚:「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辜负他的妻子;妻子若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耶稣的门徒一听到这些话,就说,如果是这样,不如不要结婚。耶稣说,能够过单身生活是一种恩赐,但不是人人都能够这样。 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夫妻双方在婚约之下应该努力学习爱对方、体会上帝的心意,而不轻言离婚。如遭遗弃,那就另当别论,但不要主动遗弃对方。单身生活是上帝特别的恩赐,尚未结婚者宜善用之。 以上所说,在现今日益开放的社会有可能是难以达成的理想。离婚可能是未来教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当记得,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罪人,须要彼此饶恕、彼此接纳。信仰的标准固然很高,在主里的爱也是很大。 关于婚姻,你的看法如何?你对自己婚姻的期待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做 来达到这样的期待? 依你看,理想的婚姻应该是怎样?如果婚姻未达理想状态,该怎么办?你觉 得不结婚比较好吗?在婚姻生活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单身生活呢?它有那些好处? 三、论金钱 (太19:16-26、可 10:17-27、路18:18-30) 有一个很有钱的年轻人,路加福音说他是一个官 (路 18: 18),由于羡慕得永生来见耶稣。他问耶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太 19:16) 这人以为永生是可以靠行善而换取的,因此,他努力遵守每一条诫命;但做完了这一切,他对永生还是没有把握。他跑来跪在耶稣面前,问耶稣说,到底我还缺少什么?这里让我们看见,他用一个积极而谦卑的态度,找到了正确的对象,问了人生最重要的问题。英谚 云:"He came with the right attitude, asked the right person with the right question." 这就表明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有见识,有地位,有前途的青年。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 10:21) 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问题。原来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不但没有带给他快乐,反而成了他的重担与束缚,成为他得到丰盛生 命的拦阻。钱正是他所放不开的,所以他听了耶稣的话之后,就忧忧愁愁地离开了。依你看,耶稣为什么要求这个年轻人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呢?他会不会也这样要求我们每一位?「你还缺少一件」,对你而言,你所缺少的那一件是什么?如何才能获 得? 当这个年轻人走了以后,耶稣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门徒听了,感到不解,耶稣又说,「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难哪!」 (可 10:23-24) 耶稣接着用骆驼穿过针眼来形容其难度之高。或许有人会觉得耶稣这 样打比方有点夸张,骆驼怎么能够穿过针眼呢?有人认为耶稣说的「骆驼」,在原文是「绳」的音转,意思是绳子穿过针眼。也有人说,「针眼」指的是耶路撒冷大门城上的一个小门,每次骆驼经过这个地方,都需要一番折腾(注 2)。这两种解释,都是要降低骆驼穿过针眼的难度。不论如何,耶稣这样打比喻的意思指的是,倚靠钱财的人要进上帝国,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门徒的反应是,若是这样,就没有人能够得救 了,谁不爱钱财呢?耶稣却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太 19:26) 救恩不是凭靠个人的行为或钱财而可得,惟独信靠上帝方能得到。真的,关于救恩的事,惟有上帝能成就大事。 为了上帝的国来舍弃金钱,值得吗?为什么世人放不下钱财的追求?基督徒对于钱财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如何才能拥有财富却不倚靠它?如何才能够积财宝在天 ? 四、葡萄园的比喻太 20:1-16) 耶稣的言行一向很具有挑战性。有一次,耶稣讲了一个葡萄园的比喻,不同时间进葡萄园工作的人,到了晚上所得工价却一样。听到这样的比喻,会令你联想到什么 样的问题?上帝不公平吗? 耶稣在世时,用许多比喻来教导人有关天国的道理。有时候,这些比喻耶稣自己有讲解,像撒种的比喻(太 13:1-23);有时候没有说明。自古以来,解释比喻有许多不同的方向,比较理想的解释原则是根据耶稣当时生活背景来探讨其中心思想,而不必在比喻的细节上打转。葡萄园这个比喻的中心思想是,上帝的救恩临到那不配的人身上,这是当时的法利赛人所不能领会的。他们不断地批评耶稣,因为耶稣常常接近罪人,就是他们所瞧不起的人。 1997年,台湾社会发生艺人白冰冰的女儿被绑架撕票案,由于歹徒作案手法残酷,举国哗然。又由于歹徒屡屡持枪强奸无辜妇女,引起大家公愤。绑匪三人中的林春生和高天民,在警方围捕时自杀;最后一个绑匪陈进兴,则挟持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人,要胁警方释放其家人。最后陈进兴在卓妻安妮爱的感化之下,终于缴械投降。事后,卓懋祺探视在监里的陈进兴,赠送圣经。有人为此感恩,有人则不以为然。如果陈进兴果真悔改得救,相对于一辈子辛苦,努力遵照上帝诫命在行的人,如果也只是一样得救,他们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一个人要不要干脆在临死之前才来信主呢? 让我们从三方面来看这问题。第一,进葡萄园作工以前,工价其实是讲定的。主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 ,你就红了眼吗?」(太 20:13b-15) 第二,上帝赏赐救恩给凡信靠耶稣的人,虽然 这是一样的,不过将来的奖赏却有不同。这可从耶稣另一个比喻,按才干受责任的比 喻中看出来(太 25:14-30)。第三,如果信主是一件喜乐的事,早点信主,早点得到这样丰盛的生命,不是更好吗?那些整天徘徊在葡萄园外面,或是一辈子都不认识主、到最后才相信的人,实在是浪费了先前的时光和生命呢!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话的意思虽在说明听到真道机会的宝贵,但以此来看,早一些闻道,不是更早一点享受活在真道中的好处吗? 在你身上,你体会到多少上帝的恩典?当你看到上帝更多的恩典临到别人时,你的感想如何? 五、耶稣使拉撒路复活 (约10:42-12:11) 耶稣来到约但河外,也就是当初施洗约翰施洗的地方时,那里的人对耶稣有这样的评论:「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约 10:41) 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起来了。施洗约翰如果知道这件事,他一定会很高兴 ,他为耶稣作见证的任务可以说完成了。不过这却发生在他死后一段时日呢! 耶稣在约但河外时,住在伯大尼的拉撒路发生了不幸的事。拉撒路和他的两个姊姊马大、马利亚,都是耶稣所爱的。马利亚就是那曾经在主耶稣面前安静地听他讲道 (路 10:38-42),后来又在耶稣上十字架前用香膏抹主、得主称赞的那一位(太26:6-13)。他们的弟 弟拉撒路这时却病了,且病得很严重。拉撒路的姊姊赶紧差人去请耶稣来帮忙,耶稣却不慌不忙地耽搁了两天才出发。等他抵达拉撒路的家时,拉撒路已经死了,而且埋葬有四天了。姊姊们当然很伤心,她们何等希望耶稣能够早一点抵达,这样,拉撒路可能就有救;因为她们都曾经看见耶稣医好许多生病的人。可是,拉撒路现在却已经死了,耶稣来迟了一步,多么可惜呀!耶稣对前来迎接他的马大说,拉撒路必然复活。马大以为耶稣是在说末日的复活。这时,悲伤的马利亚也前来迎接耶稣。可是,耶稣却走到坟墓,吩咐拉撒路出来。拉撒路果然从坟墓里出来。拉撒路复活了!这真是一个不得了的神迹! 当然,拉撒路跟所有其他的人一样,到后来还是死了。为什么耶稣在此时要使他 复活呢?约翰福音 11:4 说,这是为了上帝的荣耀,11:42 说是为了使众人相信耶稣是天父所差来的。很多人因为这个神迹相信了耶稣,连反对耶稣的犹太人也没办法否认拉撒路复活这件事。不过他们却想要杀耶稣,而且计划连拉撒路也要一起杀掉,以防止更多的人相信耶稣(约 12:9-11)。 除了拉撒路之外,耶稣在世时,曾经使另外两个人复活,一个是拿因城寡妇的儿 子(路 7:11-17),另一个是管会堂睚鲁的女儿(路 8:49-56)。这些事件都在表明耶稣 是复活的主,是生命的主(约 11:25)。 六、失羊、失钱及浪子的比喻 (路15:1-30) 路加福音 15 章记载耶稣所说失羊、失钱及浪子的比喻。这三个比喻主要的信息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在说明天父的慈爱,非常欢迎罪人悔改。根据路加福音 15:1, 耶稣讲这三个比喻是针对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对耶稣亲近税吏和罪人很不以为然, 就纷纷地议论耶稣。 失羊的比喻告诉我们,牧羊人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他撇下那安全地在羊圈里的九十九只,去寻找那走失的一只。找到的时候非常欢喜,扛在肩膀带回家,还到处邀请邻居朋友一起来庆祝。 失钱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妇人有十块钱,掉了一块,并不以仍然有九块钱为足,于是点灯打扫,到处寻找那失去的一块钱,直到找着为止。找到的时候也是欢喜得不得了,要邻居朋友一起来庆祝。 浪子的比喻非常有名,可能我们都听过。请一个学员简单述说一下。其实,浪子的定义是,「只要父亲产业、不要父亲的人」。当我们只期盼得到上帝种种恩典,而不问上帝旨意时,就跟浪子一样。浪子的哥哥,虽然身在父亲旁边,却一样不能体会父亲的心意,不知道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也不知道享用父亲所给他的一切,他其实也是另一种浪子。浪子的转捩点在于他醒悟过来,思想到父亲家中的一切。当他的心转向父亲时,他已经离家不远了。 浪子的父亲影射天父的慈爱,正像前面葡萄园比喻所说,他乐意赏赐救恩给人。浪子的哥哥抱怨父亲未能为他宰羊羔,却宰羊羔给浪费了家产一半的浪子。但是他的父亲却回答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1-32) 这正是天父心情 的写照。父亲对浪子不计前嫌、完全地接纳,带给我们很大的鼓励。「死而复活,失而又得」,他说了两遍(路 15:24、32)。在天父的眼光中,生命比财产更重要;只要我们回转归向他,他都会接纳我们。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浪子回头的故事中,父亲一直在家等待;而在失羊与失钱的比喻中,牧羊人与主人却主动去找寻那走失的羊与遗失的钱。究竟上帝何时会采取主动、何时会在原处等待我们回转?你的看法如何? 你见过失丧者、被人看轻者吗?你对他的感想如何?你对他的态度又如何?别忘了,天父绝不轻看任何一个小子。 ▲附注:
▲背金句: 路加福音 19:10 ▲作业:
第一种进度表:路加福音 9-16 章。 第二种进度表: 马太福音 20:17-34、马可福音 10:32-52、路加福音 9:51-15:32、 18:31-19:28。 |
欢迎参观 梁望惠 的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