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神学》

| | | | 转寄

【书摘】路德神学中的圣经与圣餐
Scripture and the Lord's Supper in Luther's Theology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篇名:Scripture and the Lord's Supper in Luther's Theology
作者:David C. Steinmetz
来源:Luther in Context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8) Chap.VII

内容摘要:

  因为更正教相信教义的建立必须以圣经为来源及规范,因此路德与慈运理之 间关于圣餐的争论,很快变成关于圣经文本的争论。对路德而言,关于圣餐之关 键经文可以整理为四方面:

  (1) 圣餐是基督的身体

  (2) 约六63之「『肉体』是无益的」

  (3) 相通(communion)的本质,并区分有益与无益的领圣体(reception)

  (4) 耶稣基督「坐在上帝的右边」

I.圣餐是基督的身体(太廿六26、路廿二19、林前十一24)

  在1215年的第四次拉丁会议中,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家们确立了基督在圣餐中 真实临在(real presence)的官方解释--化质说(transubstantiation)。此教义 建立在事物的本质(substance)与事物的外型(accidents)区分上。根据化质说,当 神父献上饼和酒时,饼和酒的外型仍然保留,但本质已经被上帝的能力变为基督的 身体和血。即存在的实体是基督自己。

  路德保留「真实临在」的教义,但拒绝天主教的化质说。路德主要是拒绝当中 所之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因为它严重阻碍新约思维的理解。虽然路德怀疑任何关于 圣餐的哲学解释,但是他的怀疑,并未使其在后其与慈运理的论战,避免有关哲学 上的诉求。

  路德拒绝圣餐化质说的主张在其他改教团体中获得回响,同时其他更正教领袖 也同意路德的主张--圣餐并非向上帝献祭,而是使教会获得益处。并且很快地形 成对于圣餐的一致性解释,是以新的脉络--道与信心,取代旧的脉络--献祭与 祭司。因此,圣餐是上帝可见的道,附着于饼与酒的应许,并直接指向教会。而其 焦点由献祭神职体系(sacrificing priesthood)转移到相通群体(communing congregation)。

  然而并非所有的更正教领袖都同意路德关于真实临在的教义。慈运理采纳荷兰 的人文主义者Cornelius Hoen的释经主张1,来解释「这是我的身体」,认为耶稣用 「是(to be)」来隐喻「象徵(to signify)」。因此,坚持饼和酒是基督的身体和血 (如路德所作)乃是犯了盲目崇拜,将属于上帝的荣耀归于受造之物(即饼与酒)。 Oecolampadius也同意慈运理的主张,并且引用早期教父的观点(特别是特土良以 figura称呼圣餐)予以支持。Schwenckfeld拒绝以「象徵」代替「是」, 虽然他接受圣餐设立的象徵性解释之必要性,否则在最后晚餐中出现的犹大,便也 吃了基督的身体和血。他建议设立圣餐的话--「这是我的身体」,应当反向解释 为「我的身体是这个:即约六中的属灵的饮食。」Carlstadt提出的解释则是,当耶 稣表达「这是我的身体」时,他乃是要强调他自己,而不是饼与酒。

  路德拒绝所有对设立圣餐话语的象徵或隐喻式解释,但非因为他认为这些解释 是不可能或荒谬的。而是瑞士改教神学家缺乏去论证此种解释的必要性,而非可能 性。圣经的中心信息乃是上帝在隐匿中被发现,即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在拿撒勒的 耶稣里取了人性。上帝总是在人所能看、摸及掌握的受造物质中临到人们,这并不 表示上帝的荣耀是可见的,而是基督的神性隐藏在肉体之下,因此身体和血同样隐 藏在饼和酒之下。所以道成肉身和圣餐是完全地平行,拒绝真实临在的教义,同时 也就拒绝道成肉身。

II.「『肉体』是无益的」(约六63)


  慈运理对本节的解释,至少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他对人性的二元化的了解2。 人的灵性无法靠身体或物质性的方式来滋养,例如:看、闻、听、尝或摸。灵性的 益处乃是藉由上帝的行动直接给予人的灵性,而非藉由物质。人的灵魂或灵性乃是 藉圣灵之不可见且无形的行动来滋养,而这也正是约六63的意思。当灵魂被圣灵唤 醒与滋养,身体吃饼和酒作为圣餐,或是作为对不可见并已完成之恩典工作的感恩 ,因此饼和酒属于一种公开认信及教会的回应。然而它们无法被视为施恩具,而不 被误导为盲目崇拜。

  路德认为新约中的人类学术语,乃是强调人的身心相关的联合。因此,解释灵 魂、身体、灵和肉体,应该根据全人与神、邻舍和自己的不同关系。从路德的观点 而言,「肉体」既可以是指称人的软弱与失败,也可以表示以自我为中心的与神疏 离。因此「肉体是无益的」乃是指自我中心化的自我,无法恢复与神破裂的关系, 或是做为个人灵命更新的原则。简言之,本节经文与圣餐无关。


III.相通的本质,并区分有益与无益的领圣体(林前十16-33;十一26-34)

  在其他的经文,特别是林前十16-33和十一26-34,处理无益的领圣餐的问题。 慈运理特别对于在圣餐庆典中,圣灵活动对于会众群体(congregation)的果效。在 圣餐服事(eucharistic service)中变成基督身体的饼和酒并不是要素,而是围绕 物质而聚集的会众群体。会众群体变为慈运理之圣餐观的焦点,而回应圣灵工作的 信心变成慈运理圣餐教义的关键因素。恩典的工作乃是凭信心领受,优先于领饼与 酒。一个人吃饼与饮酒乃是做为内在且属灵恩典之外在可见的记号,做为基督身体 的教会,在分享圣餐的物质中,承认它自己做为基督的身体。然而,吃饼饮酒而没 有信心则是参与在空洞的礼仪中。对慈运理而言,并没有所谓的「无益的吃喝基督 的身体和血(manducatio infidelium)」,因为没有信心,就没有与基督身 体相通。


  路德担心慈运理拒绝manducatio infidelium,在无形中将造成信 心转化成善功,并且侵蚀上帝藉圣礼赐予教会恩赐之完全恩典性。对路德而言,圣 餐是一个约,一个单边的约,在其中上帝既设立条件(term)以施恩给教会,并自己 履行这些条件。使约成立的条件乃是立约者的死,而非受益人的信心。信心乃是领 受生效的应许,而非信心使应许生效。除非人能确认,即使不信的人所吃的也是基 督的身体和血,否则将造成一种新的「靠行为称义」偏差型态。然而这并不表示信 心在圣餐中毫无地位,或是无论有益或无益的领受中毫无差别。信心不使基督临在 ,而无论是凭信心或不信,基督都真实临在。但是信的人领受基督临在圣餐中所赐 的益处,而不信的人则增加他在末后审判中必须回答的责任。


IV.耶稣基督「坐在上帝的右边」

  第四项争论并非直接关于圣经经文,而是关于信条内容。慈运理以「基督取得 有限的人性(finite human nature)」做为此认信的起点。对慈运理而言,基督取 得、承受并且保持有限人性乃是必须的,因为唯独有限的人性才是真实的人性。除 非人性在本质联合(hypostatic union)中保持有限性,否则在上帝右手的道成肉身 、受苦、复活与无止尽的代求之救赎重要性,将被侵蚀。除非基督是我们中之一人 ,否则他不是我们的救赎主。因此,并没有真实的属性相通,只有各性之属性之隐 喻式归于基督的位格。

  如果即使在复活之后,基督的人性持续为有限的,那「上帝的右边」必定是有 限人性被发现的地方。如果基督的人性在上帝的右边,则它不会在圣餐的要素中。 因为有限性必然并需要独一的所在。

  然而基督应许常与教会同在(太廿八20),并且长远替它代求(来七20)。就 某方面而言,慈运理藉由约翰福音中的另一位保惠师的应许,来解释这个「同在」 。另一方面,他解释同在则是诉诸极端加尔文主义(extra-Calvinisticum)3。 基督是在其神性的能力中与教会同在,因此基督藉他的灵在神性的能力,也就是将 会众群体转变成基督圣体的能力中,与教会同在。即同在的神性与缺席的有限人性 在本质联合。

  路德在他给Occamist的论辩中,明白的区分「局限的(circumscriptive)」、 「确定的(definitive)」和「完备的(repletive)」三种临在:

    (1) 物体局限在一地方:如果空间与占用它的物体是精确的符合,并且符合相同的 度量。例如:酒或水在容器内。

    (2) 物体确定在一地方:如果物体并非容易被察觉地在一地方,并且根据所在地的 范围不是可测量的,但却占用一部份空间。这就是路德所谓的「非局限性临在一特 定地方」。这就是在基督从封闭的坟墓中出来,并向门徒显现时,他的身体临在的 方式。

    (3) 物体完备地占用一地方:如果物体是同时(simultaneously)完整地(whole and entire)出现在所有地方,充满所有地方,并且无法被其所占用的地方所量度。这 种存在的模式唯独属于上帝,并且这种模式乃是无法理解,超越理性,并且唯有在 信心与道中被持守。
  路德认为「上帝的右边」乃是上帝掌管之处的一种隐喻式表达。因此「基督在 上帝的右边」意指他乃是上帝行使其治理的最佳人选。既然上帝治理任何地方,甚 至是阴间,因此上帝的右边乃是到处可被发现。既然上帝的右边是到处可被发现, 并且基督的身体就是上帝的右边,那基督的身体便是到处遍在(ubiquitous)。它不 被空间和时间所限,而是临在任何上帝所治理的地方。但这并不意指他按我所选择 的方式,无论何时或何种方法,为我临在;他唯独透过他所选择的施恩具临在。

  基督的身体是到处遍在,因为在复活的基督里有「属性的相通」。基督荣耀的 人性已经具有神性的属性,好比到处遍在的性质。然而对路德而言,最要紧乃是看 「基督的身体到处遍在」的教义在神圣意志与道的处境中。

  在路德与慈运理争论「上帝右边」的背后,乃是关于升天本质的争论。慈运理 视升天为戏剧的最后一幕,信经列举此戏的每一幕--道成肉身、受苦、复活和升天 ,视其为在道成肉身历史的接连性行动。因此,升天乃是意味着,在我们的时空中 ,基督的人性对我们不再是可感受到的(accessible)。路德则视升天为截然不同的 事件序列,因为基督既然已经道成肉身,就不会离开我们。因此升天并非改变基督 临在的事实,而是临在的模式。在升天之前,他是以局限眼见的方式,在升天之后 ,则是在施恩具中以不可见的方式。过去,他能被敌人拘禁与鞭打;如今他只能在 他自己藉着他的道所限制的所在中被发现,也就是在饼、酒和水中。升天并不是指 出在上帝右边的基督的人性缺席,倒不如说是这庆祝神-人耶稣基督的到处遍在,并 且藉着宣讲与圣礼的普遍可及(universal accessible)。

V.结论

  路德对于基督在圣餐中真实临在的辩护,对于今日更正教神学有下列重要的含 意:
    (1) 慈运理与路德双方都意识到,圣餐的讨论势必涉及基督论。然而路德对慈运理 过度灵意化倾向感到质疑。基督教不是诺斯底式宗教,而是奠基于上帝在时空中的 行动的历史性宗教。因此,对路德而言,道成肉身的实在论理解与圣餐的实在论教 义乃是相互依存的。

    (2) 反对圣餐作为施恩具的同时,同时也是拒绝讲道。讲道也是一种实体行为;听 与说,无异于吃与喝,包含在生物性的处理。因此,同可以样按照慈运理的方式, 引用约六63来论证讲道如同圣餐:「肉体是无益的。」如果实体行为不能将属灵的 滋养传递给灵魂,那就没有理由将讲道的地位置于圣餐之上。

    (3) 上帝的临在是不合宜,除非有可靠的所在能与其际遇。在路德之前与之后,都 没有神学家比他更重视上帝普遍的临在。升天及基督的身体到处遍在的教义以此方 式被解释,为的是要强调上帝直接的(immediate)临在-「在(in)、与(with)以及之 下(under)」所有人类经验。路德不以「上与下」来解释内在性与超越性,而是以可 亲近性(nearness)和可及性(accessibility)。上帝是可亲近的,这是其内在性;上 帝的临在是不可及的,除了在他的道与圣礼中,这是其超越性。

    (4) 上帝的恩赐与人对它的回应,两者是同样的重要。恩赐是首要的(primary),回 应是次要的(secondary)。藉由奠基于道的首位,路德要强调的是信心的回应性,而 非信心的成因性(causative)。圣餐使我们得以进入已经正在发生的救赎事件,是我 们未曾遗漏,但是却太轻易遗漏全部。这也就是为何路德以具体且现在事件的「是」 来说明圣餐。上帝不是靠着人的敬虔被召唤进入圣餐中。信心是合宜的,唯独当上帝 已经确实临在。因此,圣餐乃是上帝临在的宣布,以及进入此临在的邀请。信心对享 受此临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并不是其前提。这也就是为何路德所有关于圣餐 的论点,最后都会回到其起点经文:「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注释】
  1. Hoen主张一种文法观点,即「是」有时用于隐喻 (metaphorical),例如:在约翰福音中耶稣所说的「我是」语句。
  2. 也就是说人有灵魂(或非物质)与身体(或物质),两者都是上帝所造,并且都是好的,而且灵魂高于身体。
  3. 极端加尔文主义乃是建立在严格区分基督的神人二性。人性在本质联合中保持其有限,神性在同一联合中,则保持其无限及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