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

| | | | 转寄

请发挥你的爱心?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老同学介修翻译了一本书,中文书名叫作《玻利维亚街童的春天》(When Invisible Children Sing),由台裔美籍基督徒医师黄至成(Dr. Chi Huang)所着,内容是他刚刚从医学院毕业后,随即前往第三世界国家玻利维亚,参与了一个街童计画的过程、感受与想法。这是一本读了让你胃痛的书,因为书中呈现了玻利维亚当地儿童在恶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不得不留浪街头,参与帮派、吸食油漆稀释剂、卖淫……的现况。身为一位从怀疑论者到坚定的信者的基督徒,黄至成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他在计画中,带入了多少我们平时熟悉的,那些主日学式的活动与语言(跟孩童们说圣经故事?还是那些唱唱跳跳的康乐活动?还是那些感谢主之类的词汇),反而诚实地记录了他在参与计画的过程中所目睹当地社会的现状、以及他本身的困惑、愤怒与无力感。而读到书末,我看到这样一个街头计画,志工们所成立的收容之家,也才区区容纳十个孩童而已。对于期望督的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而言,这几乎有些令人灰心。

无独有偶,近日阅读精神医学与人类学家凯博文(Arthur Kleiman)的新作《道德的重量》(What Really Matter)(这本书的封面跟卢云神父《浪子回头》一样采用了林布兰特画的「浪子回头」),其中也提到一位前往非洲进行人道救援的法国人Idi的故事;故事是说,身为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伊蒂(Idi)纵然投身外援,却无法认同她自己,或是与她同样献身人道工作的伙伴们本身的「位置」问题。她所面对的道德困境在于,身为来自于西方世界富裕国家的白人,带着某种新殖民主义的气息进入第三世界,却又享有被视为圣人的权利,这简直让她在实践中更为困惑,无所凭恃而一度崩溃。而事实上,伊蒂所主持、运作的计画,也许只是在众多外援组织与计画里,在浩瀚的非洲世界里头的小社区里所进行的小型方案。而贯串于这本书的几个故事,提醒我们去仔细分辩生命中所面对的真实道德。

在台湾,我们很常听到一句话:「请发挥你的爱心」;在捷运广播系统,在百货公司前的募款志工,以及在便利商店与社服团体合作的募捐单张里头,这个口号忽略了一个观念:我们会把应该透过更缜密的社会分析与公民意识来实践的行动,当成是一件单纯的善行;而所谓的善行,却似乎没有提供这个社会真实的需要。于是,我们动辄看到企业家许多财大气粗的捐献,或宗教团体突兀的计画与建设。面对多元缤纷的价值组成的社会,动不动用道德来指着别人的鼻子说话,恐怕只是让人跟人之间充满了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仇恨,却少了分析问题的态度。同样的,太过仗恃着自己道德的一面,也容易混淆问题意识,以为这个社会只需要用暖呼呼的爱心烘烤,而无须冷静看待整个发展失衡的世界。

在黄至成医师主持的街童计画,或是凯博文笔下的伊蒂,乃至于晚年在方舟团契服事的卢云神父(Fr. Henri J.M.Nouwen),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特质,也就是不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信念作夸大的宣传,但是却从他们所服事(或许,说「陪伴」会更贴切恰当)的对象身上,得到更真实的回馈。而这个回馈,又不是用来使自己功成名就,而是成为让自己更坚持在那个令人困惑的位置上做更多事情的动力,去完成那些极为耗时费力,投资报酬率极低的计画。耶稣要我们「左手做的事,右手不要知道」,虽然在媒体当道的世界,我们似乎很难回到那个不用email、网页、部落格、宣传车去推动事工的时代,但能够分辨道德的真伪,并在行动中保持警醒,将「爱」转化成一个明晰的问题意识与实践策略,那才是「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的现实意义。

★本文原发表于作者的部落格:OJ.候诊室
(原刊载在台湾教会公报「窗口无遮拦」专栏)

about 吴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