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鬼月?平安月? ----从基隆「老大公庙」普渡谈起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鬼月」,对教会而言,一直想以「平安月」的诉求,来扭转民间对「鬼月」的恐惧。诚然,民间对「好兄弟」的感受的确是充满恐惧,但是单单只是「恐惧」吗?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认为他们对于中元普渡,似乎只突显出「恐惧」这层面的情绪,这对于教会的宣教来讲,其实帮助是有限度的。虽然从民间在鬼月的各样禁忌来看,的确民间对「鬼月」是充满了许多「恐惧」;并且教会突显出「恐惧」这因素,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中元普渡的问题之时,可以有个对策,这对策就是藉着「平安月」的诉求,来介绍我们的主就是赐平安的主。

更这的确是一个对策,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对策。但往往也是这些看似不错的「对策」,就让我们真误以为已经完全看透问题的本质,甚至反而成了进一步探讨问题的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因着时代不断的变迁,我们必须还是必须从民间的种种信仰活动,不断反覆地去探讨问题,并据以检讨我们现有的宣教策略,这样才能挪去这个阻扰同胞信主的种种拦阻。

在此笔者将以基隆「老大公庙」中元普渡为例,藉由其公开的网站资料,来说明其实民间信众对于中元普渡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实也是不断地在变迁。文末将会从民间宗教的一些现象,反省到当代的教会的某些问题,就请多多包涵了。

(一)好兄弟要升格?
在时序进入七月之时,各新闻传播媒体依例仍然会去做一些相关的新闻,并且也几乎都会访问一些受瞩目的代表性地方。例如每年一次的基隆中元祭,使得当地的「老大公庙」,已成为台湾中元节的代表庙宇,当然也是媒体会报导的地方只是这两年来的报导,有几家电视台和报社,采访到「老大公庙」的代表之时,他们多少都强调老大公庙已不再是「阴庙」,而要升格为「阳庙」。庙方的网站文宣,将它们庙里的「好兄弟」比喻成「义民」,藉由这种方式,它们就将老大公庙升格为「阳庙」。为何要如此宣传呢?民间认为「阴庙」拜的是鬼,但「阳庙」拜的是「神」。
它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呢?当「老大公庙」逐渐知名之后,却因着「老大公庙」拜的就是「老大公」,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好兄弟,不管是按道教的标准还是按着民俗信仰的认知,「老大公庙」就是一间阴庙。也因此再怎么比,都不能和台湾其他知名的庙宇平起平坐。
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庙方主事就开始费尽心思要替「老大公庙」升格,这种升格的动作,从仪式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例如以前「老大公庙」的「开鬼门」和「关鬼门」,但渐渐地就改称为「开龛门」和「关龛门」。由于在民间「龛门」是神佛专用。藉着这个仪式名称的更改,「老大公庙」踏出了升格的第一步。
在过去,都是称为开鬼门,而不称为开龛门,但近年来,老大公庙进行「正名」的运动,其目的在于今日的老大公庙已非昔时的坟墓,亦更不是地狱,何以称为开关鬼门呢?因此,老大公庙希望更名为开龛门,况且老大公庙已非一座坟墓,而是一间庙宇,先民既然已被视为义士,且升格成了神,又怎能视之为孤魂野鬼呢?因此,将开鬼门正名为开龛门。
此外,「老大公庙」也藉着一些细致的动作,以此宣传「老大公庙」的正名举动在过去,老大公庙不只延请道士做法,而且还会请法师,但是近年来经过雷成坛道士的争取后,才改为全部由道士来主持所有宗教仪式在民间的习惯上,通常道士只参加「阳神」的仪式,法师则不一定,因此那些道士想必是用此理由来说服主事者,让道士来主持所有中元祭的中元仪式。
总而言之,只要有人拜,总有一天鬼也会变成神,这就显示出台湾人「神鬼不分」的本性。例如古老的「瘟王」,后来却成了姓「温」的王爷,就是一个例子。其实台湾民间信仰的复杂,除了神佛满天飞之外,「神鬼不分」也是台湾民间信仰极为根本的特性之一。基隆「老大公庙」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升格自然比较麻烦些。如果是地方性的阴庙,要「升格」就没那么麻烦了,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万应公 镇守有功 升官当将军(自由时报,2008/07/30)
〔记者蔡文居/台南报导〕神明也会升官!位于竹筏港溪畔的万应公庙,因竹筏港溪整治重建,地方人士请示妈祖,认为万应公多年来镇守地方有功,特予升官为「万应将军」,并于明天举办普渡,公告周知。
鹿耳门天后宫辖内的万应公庙,因年久失修,正巧3个月前市政府进行竹筏港溪的疏浚整治,万应公庙位于溪畔,经地方多次请示妈祖后,决定予以重建,并升格为「万应将军」,庙方于前天举行落成安坐仪式。
所谓的「万应公」当然就是好兄弟,只是这间小庙的「万应公」竟然还可以升官当成神明,由此就可一窥台湾其实一直有着不少「来路不明」的神明。特别是在那些在大家小巷随处可见的的神坛里,这种「来路不明」的神明恐怕还真不少,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某)将军」、「(某)王爷」,大概都可能是当地神坛坛主自己封的。
而就基隆「老大公庙」,藉由仪式名称的更改和网站上的宣告,他们终于在媒体上宣布,「好兄弟」终于要升格成神了。
(二)祈福赦罪
台湾的大型宗教活动,总是会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总会安排一些特有的祈福解厄的仪式,有许多地方是以「过七星桥」来帮信徒祈福解厄。至于基隆的中元祭,虽然主要目的是要招待好兄弟,但是在仪式的安排之中,地方的主办单位,仍然会在仪式中加入特定的祈福仪式,以满足许多地方人士祈福的愿望。一至于在基隆中元祭的祈福仪式,最明显的就是「迎斗灯遶境祈福」仪式。
所谓的「迎斗灯遶境祈福」仪式,就是一般民间的「拜斗」仪式。「拜斗」是道教独有祈福延寿之科仪,拜斗仪式的时间,一般是在该庙宇主神生日时,或是祭典或斋醮时,基隆的中元祭也将拜斗这仪式加进来,当然可以满足许多地方人士祈福的希望。特别是拜斗的斗内法器,都被民间信众认为具有消灾祈福的功用。
关于「迎斗灯遶境祈福」仪式,基隆中元记的官方记载如下:
游行活动--迎斗灯遶境祈福(地点:基隆市区)
斗灯为寺庙建醮,普渡常见的避邪祈福之物,可为信众祈求福祥,每年固定于农历七月十三日下午举行,平常这些斗灯大都安奉在各字姓会馆中,游街后,安奉在庆安宫,这个活动一直都被视为放水灯之前的一个小高潮,每年都能吸引一些有兴趣的人。前来观赏各宗姓美仑美奂,具有民族艺术价值的斗灯。
除了「拜斗」仪式之外,由于中元普渡又与道教的中元地官有关,因此在七月普渡即将结束之时,道士会念一些相关与三官大帝有关的经文,而其内容就不外乎是祈福、消灾与解厄。
也因此在基隆的中元祭活动,「祈福」当然是极为他们重视的一项活动,藉由这活动,他们自认为找到可以克服「恐惧」的方法。简单来说,他们会认为他们仍然做了「保平安」的保险措施。
(三)做功德
「鬼月」跟「做功德」的关连,主要来自佛教和民间的传统习俗,最主要是来自佛教的「放焰口」的传统,甚而道教也学了佛教「放焰口」的仪式,把它放入道教的普渡仪式之中。
受到佛教影响的鬼月,往往就会流传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原先说明目连尊者的生母,堕在饿鬼中,请佛救济。藉由佛的开释,就在佛教的僧自恣日,也就是在七月十五日,目连藉着发心供养僧众,可以使七世父母,六亲眷属等脱离苦报。这个传统流传到中国,其故事内容与起源之处已有改变,但藉着七月而与鬼月产生关连,而「放焰口」的仪式也就成为普渡法会的仪式重点之一。
焰口,是指饿鬼道之中的鬼王。民间所谓的孤魂野鬼,当然就是饿鬼。民间相信这一类鬼的喉管细的像针,面上又喷火,食物难以吞咽。至于「放焰口」对于鬼道来说,就等于是对饿鬼放赈,所以又叫做「施食」,也因此在佛教传统之中,放焰口就是对饿鬼做放赈济苦的功德。
除了佛教的影响之外,基隆中元祭的主办单位,认为他们的「放水灯」仪式,同样也有做功德的目的。例如,按照基隆中元祭的官方记载,放水灯的用意是「为招请海上孤魂慰安,并化赠新的栖止之所及通用之财。」
这就是说,他们认为中元普渡也是施舍行善事的场合,也就是做功德的场合。原来这些阴间中的「无主孤魂」,其角色就类似于人间的乞丐,在人世间的乞丐,只能靠行乞来讨生活。至于阴间中的好兄弟,当然也是靠施舍维生。而普渡就是让他们在阴间的居所能够换新,接下来各地方摆出的供品,也顺便让这些好兄弟能够存下足够的食粮。所以普渡活动,就和「做功德」产生了关连。若要提起「做功德」,民间历来总有一些「做功德」的方便法门,较为人熟知的就是「放生」,当然「放生」这种事最后会产生弊端,原先基于恻隐之心的「放生」活动,后来就有不肖商人专门捉动物来供「放生」活动之用,这时「放生」之前反倒是害了这些动物。
除此之外,有的人会助印善书和佛经,认为这也是做功德;有的人则是帮往生者助念,认为这也是做功德。近年来在慈济功德会的鼓吹之下,包含「做环保」等许多活动,也都是「做功德」。
所以只要跟「做功德」扯上关系的活动,当然是会受到民间信众的欢迎。只是这种「做功德」,是真的功德吗?是发自内心的功德吗?这年头受到许多「职业乞丐」的影响,导致那些真正的乞丐行乞之时,还得要看别人的眼色,一整年下来也难得温饱。
只是阴间的好兄弟就不同了,一整年下来,至少还有一整个月的时间,可以到处吃喝游玩,临走时还可以外带打包一拖拉库吃的喝的。这样说来,活着的真乞丐反而还远远不如那些在阴间的好兄弟喽!唉!这个奇怪的社会价值。
(四)好兄弟也要「拼经济」
当代的商业社会,就是资本主义当道。甚而是「鬼月」这样活动,当然也逃不过资本主义的入侵。
就拿基隆中元普渡来说,几乎成了台湾普渡活动的主要代表。在近年来基隆中元祭的活动设计,一直都以文化观光作为主轴。由于基隆中元普渡活动横跨整个农历七月,为了让产面热闹些,很多活动都集中在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日这三天来办,以吸引热闹的观光人潮。这些活动包括斗灯遶境游行、点灯发表、放水灯、祈安法会、跳钟馗、交接手炉等。这其中十四日的「放水灯」和十五日的「跳钟馗」,可说就是重头戏。
「放水灯」的目的,按照基隆中元祭的官方记载,放水灯的用意『是为招请海上孤魂慰安,并化赠新的栖止之所及通用之财。』
只是「跳钟馗」又是什么意思?按照基隆中元祭的官方记载,就是要『请前来领受施食的「好兄弟」,既已听经闻忏,理应解悟;又已领受甘露法食,得餍饥渴,就应依冥规回转。莫要流连徘徊阳间。』说白一点,「放水灯」不就是为那些无主孤魂照亮幽冥路,好引导他们来共享人间美味吗?怎么才请来,隔天就就翻脸了,还「跳钟馗」要你们这些好兄弟赶快收拾收拾,不要再流连徘徊阳间,不然就要动刀动枪了。
真的是要赶走它们吗?好像又不是,因为鬼门会在七月结束后才关起来:
基隆中元祭关龛门的时间为八月一日。这是因为民间一般认为,开龛门的时间不可晚,以免耽误到好兄弟出来阳间进食,而关龛门的时间不可早,让四方的好兄弟能赶得及回去。
如果按照民间「鬼月」的观念,「放水灯」这仪式就像是发出请帖一般,所以只要在摆出祭品前举行就可;但「跳钟馗」这仪式则不同,严格来讲是必须在七月结束之后举行。结果,为了七月半的热闹场景,硬是把「跳钟馗」这仪式往前拉。这样的仪式安排,满足了观光客,却怠慢了好兄弟。
或许「老大公庙」的主事者,在此之前已情商求过这些好兄弟,为了地方的观光发展,只好演个「跳钟馗」以娱外来的游客。反正鬼门还没关,就拜托做做样子吧。
其实这种现象,所反应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好兄弟」,它们成了商品。为何会如此呢?不要忘了这些年来,许多的民间宗教活动,都用文化祭的外衣包装起来,目的当然是为了「拼经济」,基隆中元普渡当然不例外,好兄弟当然也得帮忙「拼经济」;在拼经济的大前提之下,观光客增多了,地方老百姓也赚了许多钱,那么供品不就更多了,所以就只好请这些好兄弟委曲求全了!
也因此通常这类活动,就在政府的文化或观光部门作后盾的情况下,于是官方和庙方合作,至于活动仪式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基于宗教理念,反而是顺应着商业观光的需求来设计。
(五)拿明朝的尚方宝剑来斩清朝的官
仪式的问题还不只如此,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在谈这问题之前,就先来谈个电影吧,只是在此声明笔者可不是在做影评喔。
说话说谐星周星驰,有一部电影「九品芝麻官」,内容大要是提到周星驰所饰演的包龙星,因着审查戚家上下十三口被杀害案件,幸存者戚秦氏反而被诬告,至于那个犯下命案的权贵子弟常威则勾结贪官。为了查明真相,害得包龙星落得丢官逃亡的下场。
后来包龙星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告了玉状,最后以八府巡案的身份重审此案。审案之际,由于贪官这方势力庞大,就在案情胶着之际,这时包龙星的娘突然出现,还说带了「尚方宝剑」,包龙星起先以为他娘脑袋不清楚,谁知最后真的拿出了一把「尚方宝剑」,只见那个犯案者常威的干爹李莲英李公公不疾不徐的说:「大清开国以来,从没听说过有尚方宝剑,这什么剑?」,就在查证之下,结果这一把竟然是明朝崇祯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结果李公公回了一句:「你这是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搂」。
当然这个剧情的设计纯粹只是为了娱乐,只是这段关于「尚方宝剑」的无厘头剧情,想不到在现世的社会还真的有个翻版。地点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基隆的中元祭里,每年活生生的重演一回。
话说基隆中元普渡,在七月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分别有开关龛(鬼)门的仪式。根据基隆中元普渡老大公庙的官方记载,在关鬼门时必须先由道士来封住艮方。
关龛门是七月中元祭的结束仪式,孤魂饿鬼,已在人间享受一个月的祭祀,就要回转冥间,关龛门,以免孤魂野鬼遗害人间。「封龛门」的仪式,由一身穿海青的道士担任,手持七星剑,清净五方后,便召来官将驱逐邪魔,其动作矫捷俐落,或双钔飞舞,或双手扑打,之后再持长剑追索四方,驱除孤魂滞魄,最后再艮方封住「鬼门」,此时道士现「雷神相」,威仪赫赫,极具气势。
在仪式当中,道士要封住代表鬼方的艮方,艮方之被视为鬼方当然是来自于八卦,只是八卦的艮方到底对应的哪些时期,唉,这可就展现出民间不求甚解的特性了。八卦的每一卦要对应多少天,答案是四十五天,而非鬼月的三十天;不仅如此,至于艮方所对应的日期,那可是再怎么说,跟七月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回事。这样说来,道士不管在艮方怎么砍来砍去,最终就是「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搂」。
这可严重了,道教仪式向来在方位、时间、颜色等方面严守他们的规范,为何会如此呢?原来民间习俗在鬼月结束之时,举行的就是之前所说的「跳钟馗」仪式。现在「跳钟馗」仪式拿去当成了娱乐节目了,只好再找个节目塞进来,所以就找个仪式来替代,没想到这个仪式会和七月的理念产生冲突。只是尽管如此,因着民间向来对于信仰是只求能实践就好,至于理念,大多不被关注。
其实整体反省起来,整个台湾民间信仰的架构,就是「拿明朝的剑来斩清朝的官」。这是因为整个民间信仰,整个鬼神的体系本来就是错的,而它们只想以法术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却不知道只有一位真正的神才能解决问题。这岂不就是「拿明朝的剑来斩清朝的官」?

●反省一

本文以基隆中元祭为例子,说明「鬼月」对民间信众的影响,是不只有恐惧而已。因此教会的应对,若是只有「恐惧」和「平安」的答案,恐怕是把问题太简化了。

为什么呢?我们不是常说魔鬼诡计多端吗?从基隆的中元祭来看,确实是如此,魔鬼会想出许多不同的诡计,让民间的信众去膜拜它。

随着时代的不断转变,魔鬼也利用着时代的特性不断地迷惑人。魔鬼当然会利用人类的恐惧心理来迷惑人,但除此之外,魔鬼还会不断地利用许多其他人性的软弱之处来迷惑人。

面对着诡计多端的魔鬼,我们必须不断地检讨我们的福音策略,这样才能在这场持久性的属灵征战中,识破魔鬼各样的诡计。

●反省二

其实在台湾还有不少跟鬼月相关的传统活动,例如新埔义民庙、头城抢孤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去探讨。只是毕竟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此投入研究的少,等答案的人倒是满多的。更甚者,还有人坐着等答案还不打紧,甚至还嫌东嫌西。

「他山之石」是可以拿来作为殷鉴的,就从「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这件事来谈,台湾的道教信仰,只知道从师父传承仪式,依样画葫芦就好,从来就不注重义理的探讨,反正也没有多少人懂得这仪式是什么,因此只要有人请,可以有钱赚,就只有翻箱倒柜找出个招式比画比画就好。就这角度来看,道教只注重能够「搬上场面」就好,但对义理却不会花心思去检讨。

「重实用而轻义理」,看起来好像是不求甚解宗教的问题。但在近年来,教会界好像也兴起这风潮。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甚至会打断笔者的教学,要求只要提出如何能够实践的步骤就好。

如何实践?还是同一句话,魔鬼诡计多端,哪里可能有实践的捷径和标准答案?甚至,如果连问题的角度都看不清,如何还想奢求实践? 但偏巧,我们一会儿在教授到「魔鬼」的课堂上会说魔鬼诡计多端;但转眼间却又要球老师拿出一个能够马上实践的方法。好像只要一个特效药,嘿,那个魔鬼马上就可以克服了。

近年来因着肠病毒等疫情肆略,大家才发觉到为何还没有相关的疫苗,也才知道疫苗研发并不是一件说说就可以成功的事。在医界疫苗的研发,要包含从病理学的研究到临床的实验等许多步骤。

在教会界,我们对于一个宗教文化议题到底投入多少心力?遗憾的是投入心力的人知道那问题必须要积累多人的力量才能完成,反而是对宗教文化一知半解的人,越是用挑剔的眼光要人家马上给你一个实用的答案。

还有一个极为严重的现象,每当有学生希望直接给个能实践就好的建议之时,面对着台湾「重实用而轻义理」的种种宗教现象,如果我们只求实用的话,这样的信仰心态又与他们有何不同?

此外,当我们越了解一个文化现象,在传福音的时候,圣灵自然会给我们智慧带领我们怎样去「应用」;但如果我们太相信有一个实用的答案,而不愿用心去了解这些文化现象,不知是否反而限制了圣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