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行销与包装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曾面试一位着名国立大学毕业的企管硕士,他熟悉英语以外的两种外语,学生时代是社团的领袖,办校园活动可以办到赚钱。目前不是没有收入,但仍来应徵一个月三万元的工作,对于这样的求职者实在很好奇他的求职动机,整个面试过程便不断确认他的动机与将来对工作的承诺。

关于动机,他这么回答「我想尝试代表贵公司对外接洽事务的感觉」。我进一步问:既然想代表我们公司对外接洽事务,那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结果他的回答竟然连公司与母公司都分不清楚。

关于对工作的承诺,再问他:「你希望在这里学到什么?你想在公司有什么发展?你对应徵的工作计画在专业上做什么发展?」他的回答是:「我希望学个一两年之后就可以离开去找下一个更好的工作。」

听到这边,不知道是该对这位求职者「诚实」的回答感到好笑?还是对他面对工作过于天真、应徵毫无准备的态度而摇头?最后用以下这段结束了那次的面谈:

XXX先生,很感谢您参加今天的面试,在您目前并不缺少一份收入的情况下;本公司无法透过您对工作的承诺(至少一年两内)来得知您的专长对本公司可以带来任何贡献时,请问:我们为什么要提供机会来让您「体验」代表本公司对外接洽事务的「感觉」?

像这样「毫无准备」、「过于天真」的求职者并不多见;其实是很少见。大多时候每一个应徵者对于公司的基本资料、应徵的动机、对于未来的计画都做了很完整的「准备」。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在教人如何准备面试,从履历表的撰写、到面试的应对进退、连该穿什么衣服都会教你,正因为这么多书籍、亲朋好友、过来人经验教求职者做了很完整的准备,所以连我身为人资工作者也不禁怀疑短短三十分钟的面试如何能决定求职者是不是公司所要找的人?

像上述的例子可以很快决定求职者不适合公司(他用这种态度可能很难找到工作)反而轻松,最令人头痛的是:面试完美的求职者后来成为部门的烫手山芋!

这是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专业的术语称为「行销」(Marketing),任何事情都需要行销,美国大学里的MBA课程还特别教学生如何做简报,因为一份好的简报;不论是推销自己还是推销产品,常常会影响结果的成败。对包装、行销很反感的人称则它为「虚伪」、「讲得天花乱坠」、「吹牛」、「华而不实」。

行销与包装不是件坏事,甚至有时候是件必要的事,因为它可以适度达到「隐恶扬善」的目的。但是古语说得更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在一切讲究专业的时代,谁行、谁不行,日子久了众人都了然于心。

「信仰」可以「包装」、「行销」吗?

不知道这个的标准答案,但以下是我个人的想法:教会的「活动」可以引起「注意」,但信仰无法被包装与行销,信仰只能被「实践」;被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生命实践。

您准备如何面对 神的「面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