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0章0節 到 0章0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
1998年畢業離開新竹,來到高雄。從學生身份變成上班族,很多事情要適應,研究聖經
的動力就大幅低落。

但在,高雄三一長老教會認識 ksf 與 tzeyao。他們兩人信主沒多久,非常渴慕認識真
理,但教會當時沒有牧師,所以就在家裡帶他們查經。從福音書開始,漸漸地他們熟稔
並喜歡上這種查經方式,於是成為研經資料的同工。

資料提供者:tjm,ksf,tzeyao

但同一時間,台中的信望愛查經班,kkang,sunflower,rhlu三人也英雄所見略同,是查
考啟示錄。所以,這份資料是彙整台中與高雄兩處的查經班研經資料而得。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2023年12月17日第二次查考啟示錄,也是在高雄三一長老教會查經班中查考的。
**************************************************************************/
啟示錄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使徒約翰。
    (一)教會傳統認為作者是西庇太的兒子使徒約翰。殉道者教父游斯丁(西元150年)就說啟示錄的
          作者是使徒約翰。里昂的主教愛任紐(西元200年)說「主所愛的使徒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數次引用啟示錄的話語時,都說是使徒約翰的話。迦太基的特土良引用啟
          示錄也如此說。可見初代教會相當普遍認同使徒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
    (二)作者四次提及自己的名字是「約翰」 啟 1:1,4,9  22:8 。此字是希伯來文「約哈難(神是恩
          惠的)」的音譯,是第一世紀相當普遍的猶太名字。
    (三)作者說自己是當代信徒的弟兄 1:9 ,顯然是當代信徒熟識的人。
    (四)啟示錄的希臘文文法不佳,顯出作者的母語不是希臘文。但文字間所表現出的希伯來思想,及
          所引述多達20卷舊約經卷(如:出埃及記、詩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
          、撒迦利亞書等),又熟悉聖殿的建築結構,因此可能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但在 2:1-3:22 
          中顯出作者對小亞細亞的地理歷史背景相當熟悉,因此作者很可能於小亞細亞居住了一段長時
          間。
    (五)啟示錄的文體是「啟示文學」,猶太的啟示文學傳統僅見於巴勒斯坦當地,因此作者應該是來
          自巴勒斯坦,而非散居於外國的猶太人。
    (六)1945年發現的約翰偽經(寫於西元150年左右),引用了 啟 1:19 ,並自稱為西庇太的兒子約
          翰。此本偽經反應出當時教會對啟示錄作者的普遍看法。
    (七)亞歷山大城主教丟尼修(西元190-264年)反對使徒約翰是啟示錄作者,原因是啟示錄的作者
          強調自己是先知,參 啟 10:11  22:7,10,18,19 ,又用第三者提及使徒 啟 21:14 ,因此作者
          應該不會是使徒。當時有兩種傳道人:一是地區教會的傳道,如長老、執事、教師;另一種是
          工作範圍不限於地區教會的遊行傳道,包括使徒及先知,故先知在當時教會中佔有特別地位。
          再者,以希臘文而言,約翰福音文字簡明精確,啟示錄則文字生動、但卻生硬且文法不佳。並
          且約翰福音文中極力避免顯露其名,啟示錄則直稱其名,因此可能不是同一個作者所作。
    (八)不過當時的人寫信常會利用代筆人,約翰寫約翰福音時可能有用代筆人,而寫啟示錄時,則因
          為作者被流放在拔摩海島上 1:9 ,不方便找到代筆人,所以自己寫希臘文,因此會有文法錯
          誤的狀況發生。另外,啟示錄內容的性質與約翰福音大不同,寫作風格不同乃理所當然,況且
          在啟示錄裡頭也有非常優美的詞句。
    
  二、收信人: 1:4-6 提及收信人是「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
    
  三、寫作地點與日期:
    (一)書中沒有明顯地指出著作日期。我們僅知道作者被放逐於拔摩海島 1:9 ,而且患難與逼迫快
          要來臨 2:10,22 。關於寫作時間主要有西元60年與西元90年兩種說法。大部分學者認為著作
          時間是西元90年代。
    (二)羅馬皇帝尼祿王時期(西元54-68年),有人提出 11:1 ,上帝給約翰一根葦子,吩咐他去量
          聖殿和祭壇,因此認為當時候聖殿還存在。西元七十年羅馬提多將軍毀掉聖殿,加上尼祿王在
          羅馬逼迫基督徒的歷史記載。以此推論,啟示錄應該是西元70年以前完成的。但是,啟示錄的
          逼迫不是侷限於羅馬城,而是更全面性的,尼祿的逼迫很可能僅是局限於羅馬城,反倒是豆米
          仙的逼迫是較為全面性的。再者,啟示錄第四章中的七印、四匹馬的異象並非是物質的存在,
          那十一章的聖殿為何一定是實體呢?
    (三)羅馬皇帝豆米仙末期(西元81-96年)
          內證:在啟示錄中以弗所教會被指責,只有外表的工作,而失去了靈裡對主的愛心。但如果查
          考保羅寫給以弗所書的內容,該教會應該是頗為熱誠、頗為長進的教會,且以弗所書是保羅在
          監獄裡頭寫的(約西元61-63年)。因此,啟示錄的寫作時間應該遠在以弗所書成書之後,不
          太可能是在羅馬皇帝尼祿王時期(西元54-68)。
          外證:里昂的主教愛任紐說使徒約翰撰寫啟示錄的年代是在羅馬皇帝豆米仙統治(西元81至
          96年)的末期。耶柔米曾敘述約翰在被放逐的拔摩島上寫成啟示錄。優西比烏曾說約翰於豆
          米仙死後被返回,和使徒到各地教會講述所見異象。因此推測啟示錄寫作日期應於西元95年
          左右。
    (四)著作地點在拔摩海島,也有人認為這是約翰結束放逐,回到以弗所之後寫的。
  
  四、寫作背景:
    (一)羅馬帝國的歷史背景
          1.由使徒行傳中保羅的境遇,可感受到當時教會受猶太人或群眾的逼迫時,羅馬總督、巡撫常
            是其適時的庇護,保羅也屢次行使其身為羅馬公民的權力。保羅、彼得亦勸信徒當順服其政
            權 羅 13:1-7  彼前 2:12-17  。
          2.於啟示錄寫作時期,羅馬帝國大肆推動皇帝崇拜,因信徒拒絕跪拜而遭逼迫、屠殺,以致基
            督徒尊敬羅馬政府的態度已不再,甚至仇視、敵意日增。
          3.羅馬帝國的皇帝崇拜:
            (1)此崇拜原非由上而下強行的政策(部分君王亦曾阻止),而是起源於百姓的意願。
            (2)羅馬女神洛瑪首座神廟是西元前195年建於士每拿,而敬拜羅馬皇帝則始於對該撒大帝死
               後的追思。
            (3)西元前29年羅馬皇帝亞古士督准許亞西亞及庇推尼的居民,於以弗所及尼西亞建造廟宇
               供奉洛瑪及神化的該撒大帝。後詔令屬地之非羅馬人居民於亞西亞的別迦摩與庇推尼的
               尼哥米底亞,建造廟宇敬拜洛瑪及他自己。最初僅非羅馬公民敬拜在位的羅馬皇帝,羅
               馬公民礙於其尊嚴,則不必敬拜。
            (4)當該撒崇拜普及羅馬時,亦制訂祭司職分及專職長老制度,其身份、榮譽極為崇高。隨
               而敬拜洛瑪的人則明顯減少了。
            (5)其目的乃為使羅馬帝國變為神權國家,將代表羅馬帝國精神的羅馬皇帝予以神化,以使
               廣闊幅員背景複雜的不同種族對羅馬帝國有向心力。
            (6)每年全國人民須向羅馬皇帝該撒之像焚香一次,並說「該撒是我主」。
            (7)遵守該儀式並承認該撒之神性後,只要不影響生活道德或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即可自
               由敬拜自己的神祇、不受干預。
            (8)不遵守者,非表無宗教熱忱,乃意味政治上對羅馬不忠,故即予嚴懲。
          4.關於皇帝崇拜的演變如下:
            (1)亞古士督(死於西元14年)—准許人民敬拜前任君王該撒大帝,並准許屬地之非羅馬公
               民拜他。
            (2)提庇留(西元14-37年)—禁止替他設立神廟及祭司,且阻止該撒崇拜,惟無法制止皇
               帝崇拜之風。
            (3)加力古拉(西元37-41年)—強迫人民敬拜該撒及他自己,並強令一向不受此宗教規定
               管制的猶太人遵行,甚至計劃將他自己的塑像置於耶路撒冷聖殿的至聖所中,所幸未及
               施行即死亡。惟其執政時,皇帝崇拜已成全國人民須遵守的法令。
            (4)格老丟(西元41-54年)—禁止替他設立神廟及祭司,並准許猶太人有自己的宗教自由
               ,不需稱皇帝為神。
            (5)尼祿(西元56-68年)—不介意是否有把他供為神,亦不鼓吹皇帝崇拜。他將縱火燒毀
               羅馬城的罪名強加於基督徒而予以迫害,並非因信徒不願意敬拜他。
            (6)迦爾巴、鄂圖、威特留—18個月動盪不安期間,根本無暇顧及皇帝崇拜之事。
            (7)維司帕先(西元69-79年)、提多(西元79-81年)—二者均為英明的君王,對於皇帝崇
               拜並不堅持。
            (8)豆米仙(西元81-96年)—極其邪惡、暴虐,極為重視皇帝崇拜,稱不願崇拜古代諸神
               者為無神論者、並予以迫害,特別將自己的仇恨投射於猶太人及基督徒。他自認是神,
               與他說話或文書往來,須先用「主和神」稱呼他,且下令政府文告及宣示的格式之首須
               寫著「豆米仙我們的主和我們的神敕令....」。
            (9)涅爾瓦(西元96-98年)—雖撤銷豆米仙的殘暴律例,但已造成無法補救的傷害了。
    (二)猶太的歷史背景:西元七十年,羅馬的提多將軍征服猶太國,徹底拆毀耶路撒冷和聖殿,猶
          太人有的被擄、有的被分散,留下來的也在艱苦和壓力底下過生活。猶太教的政變對教會影
          響很大,在之前的羅馬皇帝,把猶太教當成合法的宗教,羅馬政府視基督教為猶太教裡面的
          支派,所以可以拜自己的神,無須膜拜偶像。但西元七十年之後,這些保護消失,且當時候
          的皇帝宣告要拜皇帝,政府政權越來越明顯成了一個宗教勢力,這應該都是當時候基督徒的
          困境。 
    (三)當時教會的狀況:如果看 2:1-3:22 所提到的七個教會,這些教會應該代表當時候的教會整
          體狀況。教會已經跟政府有些衝突了,內部的靈性又軟弱,教會的前途有何盼望呢?
        
  五、寫作目的:
    (一)啟示錄寫作當時,全國上下須遵守稱豆米仙為神及崇拜皇帝並說「該撒是我主」的政策,否
          則即面臨死亡的迫害,因而基督徒被視為非法之徒。信徒並無有力的名望地位可對抗無敵可
          勝的羅馬帝國,而面對著崇拜皇帝或跟隨基督的生死抉擇。因此約翰寫下所看見的異象,以
          呼籲、勸勉面臨迫害生死抉擇的信徒至死忠心,堅信神的大能必勝過當前恐怖的世代,且堅
          持愛基督、拒絕敬拜羅馬皇帝者至終必得生命的榮耀冠冕與來世的福祉。    
    (二)使徒約翰為當時與政府有衝突,並且內部靈性軟弱的教會憂心,為了安慰苦難中的基督徒,
          上帝啟示使徒約翰對當時候教會說話:教會的確軟弱、有困難、有錯處、有罪惡,但教會仍
          是屬於上帝的,一切前途在上帝手裡,上帝對教會與整個世界有祂的計畫與目的,而且祂的
          計畫一定會完成。魔鬼在末世猖狂,但神的寶座永存( 4:1-11  8:3-5  11:19  15:5-8 );祂
          必刑罰惡人,並使信徒與被殺羔羊一同作王( 1:5  5:9-10  11:15-17  20:6 ),忠心見證的殉
          道者必享受新天新地中的生命( 7:14-17  22:14 )。因此,信徒是有福的( 1:3  14:13 
           16:15  19:9  20:6  22:7,14 ),他們可以過著讚美神的生活( 5:9-14  7:10-12  11:15-18 
           15:3-4  19:1-6 )。

  六、特點:
    (一)啟示錄很早就在教會界廣泛流通,可能超過新約的其他書卷。第二世紀末就已經在羅馬帝國
          各處流通並且被接納為正典,東方教會則較晚接受本書為正典。      
    (二)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啟示錄是極為難懂的一卷書,造成部分兩極化的反應:一面是因啟示
          錄艱澀難理解,致被棄置一邊。另一面則是被狂熱之士利用來繪製末世的時間表及用以推測
          或佐證將發生的事。      
    (三)教會歷史上,雖然早期的教父都引用啟示錄的內容,但馬丁路德仍認為啟示錄並未以基督教
          導人及承認基督,有關聖靈的啟發也無跡可尋。而慈運理認為啟示錄並不屬聖經。雖然如此
          ,傳統教會還是依據早期教會的傳承,接受啟示錄為正典。
    (四)啟示錄的內容不斷使用「七」、「十二」這些猶太人認為是「完全」的數字。另外,「三分
          之一」,「十四萬四千」這些數字也多次出現。
    (五)「顏色」在啟示錄中也佔有重要角色。
    (六)本書文體雖然是啟示文學,但還是以「給七教會的書信」為基本架構。
    (七)本書用了一百個字是新約其他書卷沒用過的,平均每八個字就有一個字是新約中獨特的字,
          本書的希臘文也被公認是新約中最難解的。
    (八)本書是新約中引用舊約最多的書卷。
    (九)本書最早的抄本是第三世紀的Papyrus Chester Beatty III(P47),包含 啟 9:10-17:2 
          ,最早完整抄本則是第四世紀的大楷體抄本。
    
  七、先知文學與啟示文學
    (一)先知文學:
          1.先知的思想、信息,多著重於譴責當時社會環境的邪惡,並提出公義及順服敬畏神的呼籲
            ,並深信現今世界將因神的國降臨而得著改造。
          2.先知多用口傳且係以真實姓名述發言論。
    (二)啟示文學
          1.啟示文學則在先知文學式微時,才隨而發展,乃因對世界已不存有幻想,盼望現今世代在
            神的憤怒下全然遭受毀後,另一新世界的出現。
          2.啟示文學為新舊約間猶太民族所廣為使用的文體,以將對今生的期待轉而寄情於對來世的
            盼望。
            (1)對今世的期待:早期猶太民族深信且盼望一位從大衛後裔所興起的君王,為他們建立
               雄偉的國族。但以色列歷史的演變,卻迫使他們認清歷史的事實,並認為對以往所堅
               持的信念須作修正。
            (2)對來世的盼望:猶太人轉而等待「主的日子」到來(此日子充滿恐怖、毀滅、審判與
               苦楚),神直接介入摧毀現今世代、萬物的結局後,全然美善的新世代來臨,神的選
               民承受祂所賜的位份。
          3.著述的模式係描繪今生的罪惡,與今生來世兩世代交替時的恐怖情形,及來世的福祉等
            。當時來自暴政的壓制越大,啟示文學所帶來的異象與盼望尤盛。因其內容較為艱澀難
            懂,故筆錄之,亦因其描述帶著隱秘的色彩與暗語,後人常無從瞭解(然而對當時的讀
            者而言,大部分意象卻是可以被明瞭的)。
          4.除新約啟示錄外,多藉歷史偉大先祖之名著述。
          5.猶太人的啟示文學:以諾書、西婆的神語、十二族長遺訓、以賽亞升天記、摩西升天記
            、巴錄啟示錄、以斯拉四書等。
          6.基督徒的啟示文學:啟示錄,新約聖經各書卷中,僅啟示錄屬啟示文學。
          
  八、啟示錄解釋的路線:本書作者認為他所寫的是「啟示」和「預言」 1:1  22:7 ,而預言的內容
      與根據則是被聖靈感動而聽見與看見的「異象」,如: 1:10  4:2  15:1 等,所以書中自然有
      許多超自然的景象與象徵性的語言。但是,這並不表示書中一切都與現實無關,更不是虛構,
      因為它涉及的不僅是將來的事,也有現在的事 1:19 ,而所提及的人物雖有典故中的人,如:
      巴蘭 2:14 ,也有當代的人,如:安提帕  2:13 。在風格上,本書與但以理書一類的啟示文學
      一樣。學者對本書預言的解釋,一般分為四派:
    (一)過去派:認為一切預言都已在作者時代發生。
    (二)歷史派:認為預言在歷史上正具體地應驗,書中每一件事或每一個異象 ,都是講歷史中
          的具體事實,特別是西歐的歷史。
    (三)未來派: 啟 1:1-3:22 是講現在的事,即教會時代的事; 4:1 以後是講將來要發生的事
          情,即主再來要發生的事情。
    (四)靈意派:認為預言純粹是象徵,只是表明一些屬靈的原則,啟示錄中的事件都不會在歷史
          上應驗。 
      今日的一些學者,多多少少接受過去派的講法,因為與當時候的信息息息相關,記載當時候教
      會的遭遇。但天道聖經註釋作者認為,過去派的解釋似乎不太可接受。譬如約翰在開始看到人
      子的異象之後,主對他說:「你要把所看見的,現在的,和今後將要發生的是都寫下來」。按
      照這節經文,啟示錄不應該只是約翰當時候發生的事件,天道聖經註釋認為「未來派」比較合
      乎聖經字義。丁道爾認為各派各有利弊,我們可以綜合各家優點,才可以對啟示錄有一個滿意
      的瞭解。啟示錄是寫給初代教會信徒的,因此我們要以當時候教會狀況為出發點,啟示錄是寫
      給在羅馬帝國統治下,飽受逼迫,滿腔疑難,徬徨失措的小小教會,約翰是針對這些人的需要
      寫的,約翰指出未來不是屬於羅馬帝國的,不屬於任何掌權者,未來是屬於我們受死成全的基
      督,只有祂配得揭開人類命運的書卷。

  九、關於預言的解釋:作者看到的是關於未來事情的異像,但恐怕作者也不能很精確的了解異象本
      身所代表的未來事件細節。再加上在當時受逼迫的環境下,作者必須用象徵的手法寫出異象,
      使得當政者不會進一步找教會的麻煩。雖然這些象徵語言,目標是要當時的讀者清楚知道作者
      的意思,但今日我們就不容易清楚了解這些象徵語言的意涵。
    (一)解釋的難題:任何人解釋預言必須很保守,且謙虛;因為,預言本身,其字義與象徵分界
          難分;並且應驗時間常有爭議。
    (二)以歷史文化解經法為基礎:如果能確定已知的是甚麼?對於所預言的內容比較能掌握,自
          然比較不會解釋偏激。羅馬帝國的背景非常重要,在寫作背景中與啟示錄解釋路線中都有
          描述。回到當時候的背景下解釋「預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意前後文有無解釋:這也是解經法的一種,上下文有時候會解釋當前預言的意義;譬如
          七個燈台,表示七個教會。
    (四)注意整體信息:譬如 啟 13:1-2 敵基督被描述為一隻十角七頭卻只有一個嘴巴的怪物,
          我們應該無須問為何嘴巴是生在哪一個頭上面的問題。從經文中,歸納出整體的信息是最
          重要的,細節可以存而不論或小心處理。
    (五)精意的應驗:如果我們看瑪拉基書,單看「以利亞」要來,可能會像猶太人一樣,以為過
          去的以利亞先知要來,但耶穌卻說:「施洗約翰就是所預言的以利亞」。我們必須承認,
          除非新約有提到預言的實現,否則,我們不要輕易認為哪一段預言是屬於精意的應驗。
    (六)歷史的角度與多層應驗:這是時間的問題,這爭議很大;一件事情發生,我們不要輕易認
          為,這就是預言應驗;保守的看法比較是屬於多重應驗。

☆參考資料:
  1.「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潘秋松(增訂版)、詹正義(初版)編譯,美國活
    泉出版社。
  2.「聖經串珠註釋」,中國神學院出版。
  3.「啟示錄註釋」,巴克萊著,文國偉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4.「未來之鑰--啟示錄注釋」,陳濟民著,中國神學研究院。
  5.「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啟示錄」,基納著,鍾越娜譯,漢語聖經協會。
  6.「細讀啟示錄」,盧俊義著,信福出版社。
  7.「啟示錄註釋」,羅偉著,華神出版社。
  8.「啟示錄註釋」,饒柏孟.恩思著、李忠晉、潘秋松譯,美國麥種出版社。
  9.「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10.「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11.「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啟示錄」,莫理斯著,陳詠譯,校園出版社。
  12.「中文聖經註釋--啟示錄」,周聯華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3.「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14.「天道聖經註釋--啟示錄」,鮑會園著,天道書樓。
  15.「啟示錄註釋」,格蘭·奧斯邦著,顧華德譯,吳存仁審定,華神出版社。
  16.「啟示錄的刻畫研究」,曾思瀚、吳瑩宜著,基道出版社。
  17.「賴特說啟示錄」,賴特著,陳恩明譯,宣道出版社。
  18.「啟示錄--其歷史、文學與神學」,陳嘉式著,永望出版社。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或文化背景)
  「◎」:個人感想與應用
  「☆」:特殊注意事項
  「○」:相關經文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啟示錄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