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 0章0節 到 0章0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
 2004年離開高雄,來到台南安頓之後,研究聖經的動力就重新提升。
不過,研經資料無法閉門造車,一個人獨立產生。但,因為 skype網路視訊工具的興起
,便與以前在交大的同工tyhou,janewu商議來組成網路查經班,試試看是否能繼續產生
研經資料。住在新竹的他們,二話不說,立即欣然同意。為了要擴大實驗,並邀約住在
台北的mountriver,以及住在台中的roxanne 一塊參與。

沒想到,這個網路查經班就這樣成了。其中還因為頻寬因素,系統負荷過大,不時將成
員踢出討論圈,然後主持人再把人救回來,非常有趣。

資料提供者:blackbird,chientai,janewu,roxanne,tjm,tyhou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
尼希米記

尼希米記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時間:
    (一)尼希米記的成書時間可能在大利烏王二世(西元前423-405年) 期間,
          因為傳統上認為尼希米就是尼希米記的作者。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
          成書時間應在西元前約330年希臘時代初期,當時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
          同時編寫了歷代志上下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不過因為沒有充分的
          證據顯示尼希米不是尼希米記的作者,因此成書時間應在西元前400年
          之前。
    (二)波斯帝國相當尊重各地的風土民情與宗教信仰,將巴比倫所擄掠的神像、
          人民都歸回原處。古列圓筒石印中,即記載有古列王歸還神像、重建廟宇
          與將百姓送返原居地的事情。因此猶太人的被擄歸回,是先知預言的應驗
          ,也是當時大環境所驅。
    (三)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總共約有五萬人。
    (四)本段記載的事情開始的時間為西元前445年(亞達薛西王一世在位第20年)
          基斯流月(就是西曆12月為冬天) 。
    
  二、作者:
    (一)傳統上認為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都是同一個作者寫成。不過
          也有學者認為歷代志上下是由其他作者寫成,原因是:1.慣用語和重點
          有很大的差異;2.異族通婚在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是很嚴重的問題,此外
          ,亞述王把異族遷至以色列居住( 拉 4:9-10 ),以斯拉記視為不幸的
          事,歷代志卻隻字未提;3.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歷代志的位置被放在以斯
          拉記/尼希米記之後,是舊約最後一卷書,因為沒有證據顯示歷代志是後
          來才被納入正典的,因此最令人滿意的解釋是,歷代志上下是最後寫成的
          一卷書。
    (二)關於上述提到有人認為是一不知名作者事後才編寫記載的理由有二:
          1.尼希米記似乎是節錄自尼希米的言行錄,從 1:1-7:5 用第一人稱來敘
            述記載可以看出,另外 11:1-2  12:27-43  13:4-31 也可看出。
          2.由於尼希米記與以斯拉記在希伯來聖經中是合為一卷的(撒母耳記、列
            王記、歷代志在希伯來聖經中也不分上下卷) ,而且在馬所拉文本(
            The Massoretic Text)計算各卷書的中間節時,以 尼 3:32 為以斯拉
            -尼希米記這卷書為中間節。尤其是這兩卷書是連續性的歷史記錄,並
            且和歷代志有也特殊的關聯,因為歷代志的最後兩節 (
             代下 36:22-23 )也就是拉一章( 拉 1:1-2 )的起始兩節經文,內容(
            希伯來民族簡史)、歷史連續性、神學觀點和詞句基本相同。一致性表
            現在如下:
            (1)注重聖殿與崇拜禮儀( 拉 1:2-4  拉 7:27  拉 8:35 ) 
            (2)注重記載家族譜系與名單( 代上 1-9  拉 8:1-14  尼 7:6-73 ) 
            (3)注重記載有關利未人、祭司、歌唱者與其他聖殿服務人員的事
               ( 代上 23:2-29:30  拉 2:40-42  拉 2:70  拉 3:8拉 3:12  拉 6:20  尼 8:11  尼 12:1  尼 12:8 ) 
            (4)強調遵守摩西律法的重要性( 代下 23:18  代下 25:4代下 30:16  拉 3:2  拉 10:3  尼 1:8  尼 8:1  尼 9:13 ) 
            (5)強調神是公義的,所以以色列人遭受磨難是因為背離摩西律法
                ( 拉 9:7  尼 9:26-31 )
    (三)雖然有許多學者持不同看法,不過一般還是認為以斯拉是在西元前458 年
          到耶路撒冷,尼希米則在十三年後,也就是西元前445年到達耶路撒冷。
          尼希米的年代比較沒有爭議,第一任省長的年代是西元前445-433年。
    (四)有些學者認為尼希米是太監,但這並無明確的證據,且太監要在猶太人中
          成為領袖,有其困難  申 23:1 。
    (五)尼希米的字義是「耶和華撫慰」。
    
  三、信息:
    (一)大膽的宣告猶太餘民的神是「造物者」是「偉大的上帝」,並強調「神的
          信實與主權」。
  (二)除了修理城牆以外,禱告和敬拜佔了尼希米記的重要部分。尼希米
          祈求上帝「記念」的禱告( 5:19  13:14,22,31  ; 參 6:9,14 )是尼
          希米記重要的標記,好比一個忠心的管家小心翼翼地呈交結果,而
          不是向神邀功。
    (三)強調回歸的群體是「分別為聖的一群」:只有天上上帝的僕人才能
          參與建造城牆、不可與外族通婚、安息日不可工作買賣。
    (四)家譜與名單記載幾個主要家庭承先啟後,自被擄前就忠心服事。
    
  四、特點:
    (一)本書與以斯拉記在希伯來聖經中被當成同一卷書,早期的猶太教將這兩本
          書統稱為以斯拉記。
    (二)考古學家在埃及尼羅河邊的埃勒芬亭猶太社區中發現西元前420 年左右的
          蒲草紙文件:「埃勒芬亭書卷」,成為這時代歷史的重要佐證。
    (三)本書的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筆記,有時還夾雜有坦率的評語。因此就算是編
          者不一定是尼希米,尼希米應該貢獻出許多第一手資料。
    (四)尼希米記比以斯拉記有較多民事和世務的記載,尤其是從祭司角度來著
          墨。
    (五)尼希米記全書的思路相當有邏輯性,而且又按照時序編排。全書分成
	      兩等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七章)記述重建聖殿城牆,第二部分
          (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則描述尼希米的宗教改革,雖然城牆已經重建,
          但仍缺乏猶太人的屬靈重整,因此復興與再獻身的主題佔了本卷書
          下半卷大半篇幅。也因此有人說,重建器物和重建靈性是等量齊觀的。
          
  五、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回歸次序:
  (一)認為尼希米比較早的人,抱持的理由是:
          1.以斯拉到達耶路撒冷時,當地已經是人口有一定規模的的城市(
             拉 10:1 ),反觀尼希米,面對的是人口稀少的城市( 7:4-5 )。
          2.如果以斯拉在尼希米之前,尼希米處理異族通婚一事時,手段不應
            比以斯拉溫和,而且也證明以斯拉改革失敗,可是猶太傳統高舉以
            斯拉是摩西第二,由此可見以斯拉在尼希米之後。
          3.如果以斯拉歸回在先,為什麼要等到十三年後才教導律法( 8:1-8 )?
          
  (二)認為以斯拉比較早的人,提出的反駁理由是:
          1.尼希米回歸的時候,正值耶路撒冷城牆剛損毀、城門遭火燒,人口
            稀少或居民遷移到他處是很正常的事,且 拉 10:1 指的還包括以色
            列其他地方的居民。
          2.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性格和做事風格大不相同,以斯拉大刀闊斧的作風
            固然有效,卻勢必引起反彈,引起不滿,因此後來的改革者必須採
            取比較溫和、收斂的方式。
          3.經文並沒有說以斯拉在其他時間沒有教導,有了尼希米維修城牆,百
            姓可以更專心聆聽神的話語,況且經過這麼多年,百姓有足夠時間忘
            記以斯拉的教導,另外,尼希米是在眾人接納的大前提下推動改革,
            且眾人在誓約中表明他們明白律法( 10:1-39 ),表示以斯拉已教導
            律法真義。
          4. 拉 4:12 利宏上本奏告亞達薛西王書上提到的猶太人,顯然是以斯拉
            率領歸回的這群人,還有 尼 1:3 提到「被擄歸回剩下的人」,顯然
            在尼希米之前已經有一批回歸逃脫的人。
     ◎我們認為以斯拉比尼希米早的理由比較可信。
          
  六、波斯帝國的相關歷史
    (一)古列王:波斯帝國的建立者
          西元前549年繼承了瑪代帝國東部和北部的疆土。
          西元前547年攻破呂底亞的哥羅賽(Croesus of Lydia)。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機乎沒有抵抗就投降古列,應驗了 賽 44:28  45:1 的
          預言。
          西元前530年古列在東邊的戰役中陣亡,王位由甘比西斯繼承。
    (二)大利烏王(大流士):西元前521-486年
          西元前520年平定內亂。
    (三)薛西王一世(亞哈隨魯王):西元前486-464(465)年
    (四)亞達薛西王一世:西元前464-423年
    (五)大利烏王二世:西元前423-404年
    (六)亞達薛西王二世:西元前404-359年
    (七)亞達薛西王三世:西元前359-338年
    
  七、以色列歷史概論:
        西元前1500年         摩西誕生、西元前1446年出埃及
        西元前1375-1050      士師時期
        西元前1050-1010      掃羅王
        西元前1010-970       大衛王
        西元前970-930        所羅門王
        西元前930            南北國分裂
        西元前722            北國被亞述滅亡 (以色列被擄至亞述)
        西元前586            南國被巴比倫滅亡 (耶路撒冷被毀, 猶大被擄至巴比倫)
        西元前540            波斯征服巴比倫
        西元前538            所羅巴伯領導第一次歸回 (第一批被擄的百姓歸回)
        西元前536            聖殿開始重建
        西元前530            聖殿重建工程中止
        西元前520            哈該、撒迦利亞呼籲聖殿重建工程恢復
        西元前516            聖殿重建完成
        西元前458            以斯拉領導第二次歸回
        西元前445            耶路撒冷城牆重建完成(52天)
        西元前432            尼希米(西元前445-420)領導第三次歸回
        西元前336-323        希臘亞歷山大帝國
        西元前250            七十士譯本
        西元前200            撒都該人興起
        西元前167            馬加比革命
        西元前166-142        馬加比王朝
        西元前165            法利賽人、愛色尼人、奮銳黨、希律黨興起
        西元前142-63         哈斯摩尼王朝
        西元前63             羅馬龐貝攻入耶路撒冷
        西元66-70            猶太戰爭,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毀
        西元90               雅麥尼亞會議,確定舊約正典
        
  八、相關歷史年代表
    	西元前549年波斯帝國古列(塞魯士王)繼承了瑪代帝國東部和北部的疆土。
        西元前547年古列攻破呂底亞的哥羅賽(Croesus of Lydia)。
        西元前539年巴比倫投降古列,應驗了  賽 44:28  45:1 的預言。
       *西元前538年古列的上諭:以色列人在所羅巴伯領導下首次回歸耶路撒冷。
        西元前530年古列在東邊的戰役中陣亡,王位由甘比西斯繼承。
        西元前522年大利烏王(大流士)登基。
        西元前520年大利烏王平定內亂。
       *西元前516年以色列重建聖殿完成。
        西元前486年薛西王一世(亞哈隨魯王)登基。
       *西元前486-480年以斯帖記記載。
    	西元前465年亞達薛西王一世登基。
       *西元前458年以斯拉帶領第二批回歸抵達耶路撒冷。
       *西元前445年尼希米抵達耶路撒冷。
       *西元前444年耶路撒冷城牆建造完畢。
  	    西元前424年大利烏王(大流士)二世登基。
       *西元前405年亞達薛西王二世登基。??
        西元前359年亞達薛西王三世登基。
    	西元前338年大利烏王(大流士) 三世登基。

☆參考資料:
  1.「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柯德納著,
      白恩拾、楊曼如譯,校園出版社。
  2.「每日研經叢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注釋」,
	  麥康威著,周郁晞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3.「活石舊約聖經註釋--上冊,五經及歷史書」,馬唐納著,活石出版社。
  4.「天道聖經註釋--尼希米記」,邵晨光著,天道書樓。
  5.「中文聖經註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許鼎新著,基督教
     文藝出版社。
  6.「天道研經導讀--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華侯活著,陶婉
     儀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7.「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8.「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尼希米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