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 39章1節 到 39章10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七)耶路撒冷被攻破,耶利米重獲自由   39:1-18 
          ◎七十士譯本中沒有 39:4-13 節。
          1.耶路撒冷被攻破,西底家被抓、王子們被殺,耶路撒冷被焚燒,
            百姓被擄到巴比倫。 39:1-10 
            ◎耶路撒冷於西元前588年1月開始被圍攻,西元前586年7月18
              日城牆被攻破。聖殿於西元前586年8月被毀。詳細的記錄在
               耶 52 。
            ◎這段歷史詳細的年代整理如下:(亦可參考  王下 25:1-12 )
              -耶路撒冷被圍攻:西元前588年1月15日 ( 耶 52:4 )
              -耶路撒冷被攻破:西元前586年7月18日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西元前586年8月中旬
              (以上計算法是以春季為一年之始,即尼散月=3/4月。)
              所以耶路撒冷被巴比倫圍了一年半,到城牆破裂之前,除了糧
              食耗盡( 52:5-6 )外,百姓最後還以人肉充飢( 哀 4:10 ),
              可見過程之慘烈。
            ◎聖經很少記錄確實的日期,但耶路撒冷陷落是如此重大,所以
              起迄時間都有詳盡的記錄。
            ●「尼甲沙利薛」:字義是「尼甲(神名)保佑吾王」或「火
                              王子」。這個名字出現兩次,可能是同名
                              的兩人,其中一人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女婿
                              ,先在叛變中殺了尼布甲尼撒的兒子以未
                              米羅達,後來繼任為巴比倫王。
            ●「三甲尼波」:字義是「尼波的劍」。
            ●「拉撒力」:是一個「官銜」,意思是「大臣」、「太監長
                          」。
            ●「拉墨」:是一個「官銜」,意思是「高級將領」或「占卜
                        長」。
            ◎ 39:3 不同英文譯本列出的人數各有不同:
              六人:KJV, LXX
              四人:RSV,NASB,TEV,TNK
              三人:NIV, NEB
              二人:NAB, JB
            ●「中門」:「中間的門」。詳細的位置不詳,只知道大概在
                        耶路撒冷北面的城牆。由於魚門 尼 3:3 在北面
                        ,因此也有人認為魚門就是中門。
            ●「王園」:位於耶路撒冷南門附近。由於巴比倫主要是攻擊
                        北面的城牆,因此西底家選擇南門逃跑。「王園
                        」大概是個果園,用汲淪溪谷的泉水灌溉。
                         尼 3:15 記載「御花園」在城南。
            ●「兩城」:原文是「兩牆」,可能是希西家抵抗亞述時,加
                        強城防重建的一段城牆。
            ●「亞拉巴」:字義是「荒野」。指猶大曠野和死海連接的約
                          但河谷。渡過約但河就可以逃到摩押或亞捫。
            ●耶利哥的「平原」:原文是「亞拉巴」的複數型態,表示西
                                底家已經逃到耶利哥(接近約但河)附
                                近的亞拉巴,但是還是被抓到。
            ◎ 39:4-5 提及西底家的逃亡計畫是在耶利哥附近的約但河渡
              口過河,逃往摩押或亞捫尋求庇護。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
              平原的路長約24公里,是條陡峭的下坡路,沿途盡是不毛多
              石的山頭,所以無處躲藏,沒有岔路也沒有可守的山寨。本
              來西底家也幾乎成功了,因為巴比倫人追上他時,距離約但
              河只有幾公里路。
            ●「哈馬」地:字義是「堡壘」。
            ●「利比拉」:字義是「肥沃」。在以色列東邊界線上之一處,
                          是在敘利亞一個大平原上。為哈馬的一個城,
                          在巴比倫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大路上,是敘利亞
                          境內的奧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衝,
                          也是埃及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要道的岔口。根
                          據 王下 23:33 法老尼哥二世曾經使用此地作
                          為迦基米施之役的軍隊集結地,並曾在這囚禁
                          約哈斯。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也以這裡為軍
                          隊的大本營,在進兵巴勒斯坦時在此駐紮,後
                          也在這審訊囚犯。
             ◎ 39:7 西底家被抓後的待遇可參考 王下 25:7 。
             ●「剜」西底家的眼睛:「使瞎眼」。
             ◎「剜出眼目」作為叛逆懲罰的其他例子:
               參孫( 士 16:21 )
               亞捫人恐嚇要剜出基列雅比人右眼之事( 撒上 11:2 )。
            ◎ 52:11 提到西底家最後是死於巴比倫獄中,但沒有指明他
              被監禁了多久。
            ◎巴比倫帝國承襲了亞述帝國使用的政策,將叛逆的民族遷離
              本地。其設計是將部分百姓擄為人質,同時讓原有的王朝繼
              續統治該屬國。事實上耶路撒冷被攻陷,巴比倫僅僅擄走了
              832人 52:29 ,可見巴比倫並不打算完全遷移整個以色列民
              族。將原本屬於被擄者的土地重新分配給沒有地業的貧民,
              一方面是與沒有地業的貧民建立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則是為
              經受多年戰火蹂躪的國土奠定農業和經濟的基礎,畢竟土地
              荒廢對巴比倫王來說沒有好處。如果亞述帝國就是用這種政
              策,那北國十個支派的百姓,大部分應該還是留在以色列地
              區,而非真正被遷移滅絕。
            ●「護衛長」:「侍衛領袖」。
            ●「尼布撒拉旦」:字義是「尼波已經種下種子」。
                               王下 25:8-9 記載此人於耶路撒冷城破以後
                              一個月來焚毀耶路撒冷。不過此處 39:3 
                              記載的都是文官,並不表示圍攻耶路撒冷
                              時此人(軍事將領)一定不在場,因此我
                              們還是不要太過武斷才好。
            ◎從 39:8-10 城破之後的結局來看,無論王或百姓都不能逃避
              耶利米一直預言的上帝審判確實臨到。我們要留心,雖然我
              們可以不理會祂,或悖逆祂,或設法逃避祂,但遲早祂會追
              上來。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耶利米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