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

| | | | 转寄

阅读麻辣问(全)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图片提供/123RF

由于疫情的阻隔,莫非老师采用直播的方式和学生在云端上来了一场【写作麻辣问】,从写作、阅读、作者的生活和生命三方面进行Q&A。此篇为现场直播文字整理,会分几部分刊登,以飨未能参加直播的基督徒作者和读者。创文绝对相信,「你,也可以动笔!」

问:一个隔天写博客同时投稿主内出版平台的人,该用多少时间阅读?

莫非老师:你这样想好了,你需要买一星期的菜,除了自己一家要吃,也要加上请客,请问你要花多少时间去计划菜单和买菜?有没有可能就针对原来冰箱中的菜来变化请客?有人可以,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可以用现成的材料做多久?

所以阅读要用多少时间,是要看你的出稿量,也要看你写的是哪种文章。如果只是写生活感悟,阅读可以不用那样拼。但是,如果要写的是需要解经、又需要大量研究的文章,就不可能快速出货。

所以你在问我什么?你在问有没有一种魔法药,喝下去可以让自己速读、又大有悟性去吸收,且能马上化为自己的领悟文字来分享。可惜没有喔(若有,请你介绍给我)! 阅读只有日积月累地下苦功,且不能太功利,以为现在读的文字,下一分钟就能写入文章。因为这就变成文字搬运工,从不同的地方复制粘贴到你的文章中,你就只是一个文字中转站。

所以我在说什么,我在说就像我们计划一个项目,从成品到出货的时间往回推,你需要多少时间阅读、消化、再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用那个时间来推算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阅读。

问:怎样订读经计划?圣经是按卷按章按顺序研读,还是主题式查经读经,还是凭感动或喜好选一卷研读(比如历代志,诗篇,先知书)?很想用仔细默想灵修的方法读经,好像还是没找到门径?

莫非老师:在创文网络书苑《云端讲坛系列2:全民阅读/读经千遍不厌倦》里,对怎样读经解释得比较详细。

老实说读经用哪种方式都好,重要的是要能“进入”。你上面说的默想灵修方式读经,对我来说,是灵命塑造方式读经,这两种方式都不能用快速扫描的方式来完成。虽然掌握圣经知识很重要,但是读经的真正目的是靠近神,了解神的语言、神的心意和做事方式,也了解人性和会重复犯的错误。

因此,灵命塑造式的读经,就不是任何一种读经技巧、或是吸收一堆数据,或是用一个特别方法或模式来对付。而是对所读的经文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和神的关系里聆听,且不断地问:神要透过这段经文对我说什么?然后,进行一场又一场的对话。

如此,经文会成为一个管道,神的恩典便由此进入我们的生命。此时,圣经已不再是生活手册或追求道德的手段或应许大全。而是我们进入经文来和神相遇,来朝见神!

问:浩瀚书海,如何进行阅读?请问老师是如何安排读书计划的?

莫非老师:因为好几题都和这有关,下面就从经典和当代、喜好和写作、精读和广泛参与的方向回答。

•经典文学vs.当代好书

这两者都很重要,因为经典文学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作品,可以存留,一定有其特别价值。但是当代好书也多半出自文学传统,某些方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创出来的作品,带着过去的光辉,有一定含金量。

我想古今都可以同时进行,但不要贪多嚼不烂。这里分享我个人的读书,只是众多方式的一种,也不代表很有效益,但是我就是杂食,而且阅读是分期付款。每天读十几本,同时进行。这种阅读方式对我个人可以,但是换个人就不见得行。因为我个性喜欢变化,不能一星期只读一本书,那会让我有窒息感。

所以多年来我已发展出一种十几本书同时进行的方式。而且发现一个好处,好像我在和十多位作者同时对话,也帮助他们对话。脑力自然会多方面受激荡,这会激发出一些想像不到的创意。

•自己喜好vs.写作所需

我想大部分的你们和我一样,已过了为求学或进深职业而读书的年龄了。因此现在阅读要抓到一个要诀,就是尽量选有兴趣,可读出味道来的书,否则无以为继。

对我个人来说,无论写作还是阅读,我都有点任性。没有感动的就不写,自然更不会读。这是我的执着。

但是反过来说,我也奇怪地对很多领域有兴味,即使是为了自己成长方面的书,也读来津津有味。因为书上的智慧应用到生活里,真的会有影响,会带来不同。所以每拿起一本书,就好像在开启一个天地,在翻过一页崭新的生活。生活中书触手可及,好像给了我不断开启不同世界的钥匙,只要有点时间让我一卷在手,感觉就是在地如在天。

•精挑细选vs.广泛阅读

因为我阅读的品味属杂食,胃口也很好,所以阅读广泛是有一点。但是,和写作相关的书,或者和我生命顾念相关的书,比较会细读,也会精挑细选。

重点是,我很早就识透传道书里所说的“着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所以读起来有一种淡定,绝对不读到疲倦,也绝对不焦虑读不完。如果今天神就把我接回天家,我家中那一墙又一墙的书当怎样呢?还不就那样,读不完没关系,重点是我读到最后一天。

今年学习领导学,发现做领袖最基本的姿态就是学习者(learner),我相信身为作者也是。永远不停止地学习,伸手就可以捞到书来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主次若抓得准,是让书役于我,而非我役于书。就没有什么矛盾挣扎。

•按需阅读vs.以量取胜?

这就要看你阅读的目的为何?也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读者?

每个人的读书习惯都和个人习性有关,勉强不得。通常按照需要阅读会比较持之以恒,因为有需要就有动力。

我个人阅读的动力,来自我对某个主题有一个大问号,BigAsk,我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想知道这个作者对这问题的立场为何。

因为想要解决问题,阅读就很有动力。有种作者是写作跟着他的生命阶段走,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有过什么感悟,过一阵子就会出现在他的文字中。对我,是我的阅读方向会跟着我的生命阶段走。生命中需要跨越什么障碍,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扩充什么方面的知识,我就朝那个方向去阅读。

也要再次强调,阅读上我从不以量取胜,而是以吸收多少,开悟多少来衡量我的阅读质量。「朝闻道,夕死可矣」,基本上就是我的阅读境界。读到一句让我彻悟的智慧,常会兴起今天若被神接走,我也此生无憾的幸福感。所谓「书痴」,就是我这种。

问:怎样使所读的每一本书都能最大化地留下印记呢?笔记该如何做?又怎样储存才可利于写作时随时提取呢?

莫非老师:再一次说我个人只是提供微小的经验建议:

1.主动阅读

阅读分为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两种。被动阅读是无意识地读,单方面地被作者说服。

主动阅读则是按照我想要学习、想要解决的问题或想要书写的主题去阅读。我会边读边问:是这样吗?可以不一样吗?其他人的立场又是什么?

2.和生命映照

然后我会边读边想自己的生命经验要如何映照?如此存留在脑中的印记就会比较深。基本上,我所有的阅读都会放到自己的生命中检验。好像用自己的生命当做化学试纸,看看检验后会成为什么样?

3.分享所读

一般我们说读经如果要印像深刻,就是一读过就马上去找人分享。讲道也是如此,在查考圣经和解经书后,归纳整合写成讲道文字,自己也就被这段经文给喂养了。因此,若能读完就去找个人说,而且不是把那本书的重点背下去转述,而是用你自己的话去重新讲一遍,那个论点基本上就是你的了。不妨试试?

然后怎样做笔记,怎样存盘。我基本上是用计算机写笔记,摘录相关的句子,按照主题存盘。我18岁时第一次在办公室打工,做的就是归档工作,因此很早就有了数据管理和存盘方面的训练和纪律。现在只是一切转为计算机存盘,概念没变。

渐渐地,也发现能够保存资料知所运用,是做领袖的一个必要条件。随时,可以顺手就找出需要的文件,且能因为数据齐全而有全局视野,会成带领的优势之一。
但是今年四月,我的计算机忽然宕机,掉了3年的电邮!失去很多宝贵的记录。那时就感觉自己武功被废了。所以存档,一定要有后备和外接,现在我就是用IT建议的那种USB,军队用的特不怕摔。

作笔记和写日记,推荐选修我教的W130【普通读者的文学随笔课】,可以进深学习。

问:属灵书籍和文学书籍要如何平衡?

莫非老师:很难平衡啊!

这有点像吃饭和上馆子加菜,要如何平衡?不吃饭就会死,不上馆子不会死,但是不上馆子,生活就少了很多色彩,不是吗?

对我来说,属灵书籍与圣经是我的主食,文学书籍是上馆子加菜。不读属灵书籍与圣经,对我的属灵生命会有致命性的影响,但是,若全是属灵书籍没有文学也不行,所以我是左右开弓,不偏食。

简单来说,我是用文学心来读属灵书籍。然后,用属灵的眼光来读文学书籍。在一个背景中去读另外一类书。想知道更多阅读方面的内容,建议读《书虫落网有出路》,提到阅读的方方面面。

问:get不到中心,怎么办?

莫非老师:这个问题大概是问读一本书,若抓不到中心思想怎么办?
我觉得主动阅读包括在一本书中找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每位作者都是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在写文章。除了书的内容,还可以从书的封面、封底和目录,还有推荐语等处,找到很多线索。

但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其实是参加读书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创文推动社群连结,集体生创意,可以用到写作,也可以用到阅读。创文的读书会有四层次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大家循序渐进地进入书的核心。

刚好9月我们分两次推出网上“读书会带领人培训工作坊”,由创文读书会事工负责同工许玉芳老师讲授。报名非常踊跃!

能把一本书拿下的感觉很好,但是一群人一起拿下,感觉更好。创文的梦就是能够让“读书会遍地开花”。

问:请问老师,每年的主题阅读是如何选题的?

莫非老师:我猜这个问题是来自我的文章中曾经提过,每年我会选三到四个议题或观念来学习。设定目标,就会成为我那一年的主题阅读。一年年下来,30年就会累积上百个拿下来的主题。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底蕴。

如何选择每年的主题?还是跟着我的生命走,比如说今年创文同工团队谈「传承」,我就锁定「传承」和「领导学」。再加上原本打算开发的新课「图像智力课」,就有这3个领域需要攻下。每个领域至少看上10多本书,有的不止,加起来就是40多本书。

在那之外,阅读间还会一本书带出另外一本书,不断地延伸阅读。当然,文学小说是持续在读的点心。

问:如何快速阅读又能增进理解力,保证阅读的质量?

莫非老师:我基本上不速读,所以不清楚问题中提到的快速又增进理解要怎么做?

如前面所说,阅读是我每天的吃饭睡觉,随时在进行。从容地读,是我一贯的阅读速度。但是,随着阅读的经验积累,几十年下来,会愈读愈快。拿起书好像熟门熟户,一下子就摸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丰富。

所以要速读又能增进理解力,还要保证阅读的质量,我的答复是要日积月累去累积你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让阅读不只是一个嗜好,更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问:请问莫非老师阅读以画面为主的艺术创作吗?您觉得纯文本的阅读与画面的阅读对于文字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莫非老师:有啊!搜集了一些艺术画本和摄影集。

我喜欢艺术,喜欢去逛艺术博物馆,也喜欢搜集画册。但是我是个门外汉,画面的阅读也需要学习。一幅画里有哪些元素,画家的风格或者特色在哪里,都需要学习。很希望和画家麦能一起上艺术博物馆。其实艺术里面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我也喜欢音乐、古典乐器音乐,还有雕刻艺术品。但都只能算做门外汉,是透过这些来舒心,作创作的暖身。

如果要比较纯文本阅读和画面阅读,对我个人来说,读文字更牵涉到想像力。因为我需要透过所读的文字,在自己的脑海里建构图像。虽然构图出来和原作者描写的本相可能有些落差,但是仍然启动了我的想像力。

读画,却是努力进入画家的世界,摸索画家要传递的信息,同时受感染,那是一种直观的影响。不经过解析,只凭直觉接受撞击。

至于画面阅读对文字创作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丰富我们文学的图像语言。对视觉和色感有所涉猎,可以区分出颜色有很多丰富的层次,光和阴影投射的地方有画家的心意,甚至世界观。另外,画会传递一种原始感觉,可以抓住这种感觉来刺激右脑,产生联想。

对写作来说,最丰富的文学语言是来自右脑,画可以成为一种开启右脑感觉的媒介,引发感觉与联想。当然,也可以从画作中找写作的灵感。这两种创作形式可以互相激荡。

问:阅读遇到不清楚之处,应当停留思考,还是继续往下走?每每停留,书总是看不完啊……

莫非老师:要看「不清楚之处」是什么?

是文字句法的语言方式让你抓不到?还是思想?有些语言方式不熟悉,读起来就会有点吃力,比如说拙劣的翻译。但我不会因此而停留,因为语言就是需要熟悉,读读,也能抓到作者的大概意思。

有些是思想上的难懂,就会从其他地方找解救方式。现在网络搜寻方便,可补助很多。当然,如果对这思想不太有兴趣,也就放下了,干嘛和自己过不去?

要记得:不读完一本书不会死,没有那么大的负担。有时候摆一摆,再回去看,居然就读懂了。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不可出于压榨或强迫,一定要“游于艺”,让想像力和创作力有流转的空间,才可能让文字活起来。

切记,让阅读动起来,一定要从兴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