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
牧师娘,谈教养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很多时候,牧师和师母为了要照顾教会的需要,常常牺牲孩子的需要。不少牧师的孩子,因为父母是传道人,从小在教会里进出,他们得到许多来自会友的爱与礼物,但他们也承受着一般孩子所无法想像的压力。
有个牧师的孩子曾说,有次在儿童主日学,老师问一个圣经问题,他不会回答。老师竟然说:「你是牧师的儿子,为什么不会呢?」有个教会的会友看到牧师的女儿穿了件较短的上衣,当她弯下腰时,不小心把腰部的那段肉露出来了。会友抱怨牧师的女儿穿衣服不检点,责怪牧师和师母没有把孩子教好,然后他们离开了这个教会。
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所以你应该很乖、很顺服、很属灵;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你的圣经应该很熟;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所以你应该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你不应该穿奇装异服,这些是许多会友心目中对牧师的孩子的要求标准。
不仅是会友无意间会给牧师的孩子们压力,更多时候,牧师和师母也会给孩子很多的限制。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这部电影不可以看,那种音乐也不可以听,因为这些都是魔鬼的工作;不然就是因为你的爸爸是牧师,收入不多,我们没有办法帮你买这买那。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晓得上帝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是位什么样的天父。我想,如果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他们还是会喜欢上教会、喜欢当基督徒、喜欢服事、喜欢亲近神,那真的是个神迹!
我很感谢神,也许是因为女儿还小,教会的弟兄姐妹给她很多的爱,但是没有压力,我们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因为你是牧师的小孩,所以你要……」之类的话。在这里,我想分享我个人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不是个人品德端正的正确理由
我们教导孩子去做一件对的事情,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理由。
我们应该是说:「你在教堂里跑来跑去,很容易撞到人,你自己和其他人都有可能会受伤,所以不要在教堂里跑来跑去」,而不是说:「你是牧师的小孩,怎么可以在教堂里跑来跑去?」
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分不清楚:为什么在公园里可以跑来跑去,而在教会里就不可以。所以如果我们不把正确的理由告诉孩子,他就会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跑,什么时候不可以跑。下次他到了教会,他就会想再试试看,上次在教会,妈妈说不可以跑,但或许今天可以。如果我们把理由讲清楚,孩子就会举一反三,他们会明白,因为教会有许多的桌椅、家俱,很多人来来往往,很容易让自己或别人受伤,所以不可以在教会里跑来跑去。
「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从来就不该是管教孩子的理由,我们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或社会地位,不是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才需要守规矩,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要学会体谅人,学会努力与付出,学会有礼貌,学会接受爱与付出爱。不管你是出身豪门或路上的清道夫,你都应该有良好的品格,不是因为你是基督徒或是牧师的孩子,所以你才没有说谎的权利。这样会让我们的信仰成为一种压力,而不是自由。这样会让我们的孩子觉得,我真的是三生不幸,活该倒楣生在基督徒或牧师的家里。
不能说谎的真正原因是,如果你说了一句谎话,就必须继续不断说更多谎去圆那第一句谎话,除非你有很好的记忆力,否则,总有一天,人们仍会识破你的谎言,那时,你将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不值得信赖的人,你会失去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弟兄姐妹对你的信任,你的人生如果是用许多谎言建立的,那将是一个充满问题、疑惑、猜忌、没有安全感、孤独的人生。
所以,我们传道人无论是教导教会的会友或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只告诉他们:因为你是基督徒,因为你是牧师的孩子,所以你不可以作这个,你不可以作那个。上帝给我们圣经,并不是为了要约束我们,让我们受捆绑,故意要让我们不快乐;相反的,上帝知道我们该如何而行,才会有真正自由快乐的人生。
上帝从来没有特别要求牧师的孩子,一定要表现得超乎世人的标准与期待,上帝创造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目标与生命的意义。教养孩子是要引导他们能符合上帝创造他们的目的,而不是符合世人所谓成功的标准。很多时候反而是我们做父母的有压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表现不好,就表示我是失败的父母,甚至是失败的牧师,这样在会友面前就没有好的见证。所以无形中,我们就会给予孩子许多他们承担不起的压力。我想,牧师和师母们首先要放下的是「自己的面子」,如此才能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拿掉不必要的负担。
我养育我的孩子,最在乎三件事:健康、快乐、敬畏神。不需要考上明星学校,不需要从事热门行业,更不需要继承父母的衣钵,将来一定要是个传道人或宣教士。我只希望她能一生为主而活,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能成为周围人的祝福。
2.孩子要买东西,经济能力不许可怎么办?
许多教会因为经费有限,所以能支付牧师的薪水真的不多。我们都经历过捉襟见肘、经济窘迫的时刻。当孩子回到家,说学校里同学有什么什么,但我都没有;当孩子问你,我可不可以买一双好鞋、可不可以买件好看的礼服参加毕业派对,但是家中的经济能力实在不许可,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不要跟孩子说,教会给你爸爸的薪水不多,所以我们家没有能力给你买这些。或许我们不会在嘴巴上这样说,但我们会表现出当牧师真的很可怜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当牧师真的很可怜,要什么没什么。
作父母的要先学会知足与感恩,要真的享受在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当中,这样就是在为孩子示范如何感恩。以前在美国牧会时,每次午餐后,都会剩下一些菜,由于大家生活都过得不错,很多人不太喜欢带剩菜回家,看见同工们处理这些剩菜也很苦恼,所以我都会帮忙带几包回家。我不会说:「真是的,每个礼拜都要帮忙吃这些剩菜」。我会说:「上帝对我们真好,我们的冰箱像寡妇的油瓶一样,东西吃也吃不完。」
我常常提醒孩子:「你看,教会的叔叔阿姨都好爱你,几乎每周都有人送你小礼物耶。」我女儿很老实,有时叔叔阿姨给她的糖果饼干,不是她喜欢吃的,她就不拿,回家我就会告诉她:「妈妈知道你不吃这种饼干,但是如果你没有很快乐地收下来,阿姨就会很伤心,你想想看,你好心送给人家东西,但对方却拒绝不收,你是不是也会很伤心呢?所以,我们要很有礼貌、很快乐地收下来,跟阿姨说声谢谢,然后你可以拿去跟别的小朋友分享,懂吗?」
我们要教导孩子为每一件大小恩典感恩与知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能作牧师服事神,是家里莫大的恩典与荣幸,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真的好多好多,而不会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的缺乏。
除了感恩,我们也要教导孩子分享。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只要愿意,还是可以分享出去的。我们回到台湾,很快就到世界展望会认养了一个莫三比克的小孩,每个月七百块钱,可以让这个孩子有饭吃、有书读。我把这个小孩的照片拿给女儿看,告诉她,在这个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饭吃,也没办法去学校上学,我们每一个月捐很少的钱,就可以帮助他们了。所以,我们不能自私地独享上帝的恩典,乃是要分享出去。
我打算从她小学三年级开始给她零用钱,到时要教她,每个月要留出一部分奉献,还有一部分作慈善工作,剩下的才是她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的钱。当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与分享的时候,他们对物质就有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相信,他们会明白「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六章8节)的道理,而不会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奢侈品上。
但有些花费是必须的,比如毕业旅行或是啦啦队的制服、社团需要用的东西、同学一起要参加的活动。我们不忍让孩子放弃这些和同学一起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但是这些费用通常又都不低,该怎么办呢?其实这正是让孩子亲身经历上帝的好机会,牧师的子女们,打出娘胎就开始接触教会,对很多孩子而言,信仰只不过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生活方式,除非他们亲身经历到上帝的帮助与同在。
在经济方面的需要,总是会让我们经历上帝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算一算,你存的零用钱有多少,爸爸妈妈可以支持你多少,加起来还差多少,这个差额就是我们可以经历神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说,我们一起来祷告吧,不够的部分,求主为我们预备。我相信孩子们会从缺乏中亲身经验到上帝是是与他同在的。
有一对传道人夫妇都是高学历,他们放弃高薪,带着三个孩子出来服事神,微薄的薪水只能让一家五口节省过日子。有一天,孩子们吵着好想吃一种饼干,回到家里,赫然发现饼干已经摆在桌上,原来是一个会友刚好来送了一包过来,一家人都觉得好惊喜。其实不是真的穷到连一包饼干都买不起,却经验到上帝的爱是这么细心、周到而体贴。
对于小孩来说,上帝很抽象,看不见也摸不到,只有在生活中真实的经历才能使他们明白信仰的可贵。如此,我相信孩子将来长大了,就不会离开教会、离开上帝。
3.与其禁止,不如教导
有一次,有两位基督徒说,学校里要求学生要背弟子规,但是他们不让他们的小孩背弟子规,为什么呢?因为弟子规说:「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意思是:父母过世时,一切丧葬事宜要合乎礼仪,祭拜的仪式要庄严肃穆,诚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他们生前的时候一样。因为里面有讲到关于祭拜的内容,而基督徒是不祭拜的。所以孩子不可以背弟子规。
还有的基督徒家里不准孩子看哈利波特,因为里面都是在讲巫术,巫术是圣经中所禁止的,是撒旦魔鬼的工作,所以孩子们不可以看哈利波特。我也知道有基督徒发起联名,拒绝校园里教导孩子佛教的静思语之类的文选。
其实,我们这样做是可能在无意间让孩子敌视其他的人和其他的宗教,我们在告诉他们,这些一定都是污秽的、邪恶的,都是罪恶,所以我们要拒绝、排斥、远离。但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不是基督徒,校园里面,老师和同学大都不是基督徒。
老实说,基督教根本就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的观念就环绕在我们的四周,我们做传道人的,其实活在狭小的教会环境里,我们不能体会孩子每天所面对的校园环境和会友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与困难,我们教导孩子们和会友用这样拒绝和敌视的态度来面对他们每天的生活,有没有想过,他们要怎么与周围这百分之九十五跟我们信仰不同的人相处?
要避免孩子接触到与圣经真理不合的思想是很难的,所以不是去禁止他们不要读这个,不要看这个,而是去教导他们如何从每天所接收到大量的讯息当中,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而且要教导他们,如何在现今这个时代,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灵活的把真理运用出来。
关于弟子规,我们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和态度来教导我们的孩子。「以前的人祭拜死去的父母亲,是表示对父母亲的追思与想念,这样的动机与态度其实是很好的,但是在祭拜的过程中,有的人会把父母或祖宗神明化了,拜的时候会杀鸡宰猪,这些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基督徒也要慎终追远,也不能忘记我们已过世的父母与祖宗,但是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可以举行一个家族的追思礼拜,大家一起来想念父母生前对的照顾与疼爱」。
中国古代的文学里,很多时候会提到「祭拜」,但不一定都是拜偶像的意思,有许多时候,是对祖先的一种慎终追远,或是对「老天爷」的一种尊敬。我们不要一看到「祭拜」就好像看到鬼似的,我们也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理智的看待我们中华文化。
另外,我不知道禁止孩子看哈利波特的人,自己到底有没有看完哈利波特;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要一看到「巫术」二个字,好像遇到了牛鬼蛇神,彷佛看了哈利波特就会中邪似的。真的如果你试着从一个超然不带任何有色的角度去读它,你会发现它里面并不是在教你怎么通灵、行巫术,它是在讲另一个空间里的人,那群人正用着和一般人类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我们的孩子吃的糖果是草莓口味的,而他们吃的是鼻涕口味的;如果,哈利波特里有巫师,所以小孩子不可以看,那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也不能看了,因为几乎所有的童话里都有巫婆、精灵、神仙之类的角色,那应该也要禁止才对呀!
如果孩子说,同学都看,所以我也要看,那好啊!我们找一天,爸爸妈妈跟你一起看,看完以后,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觉得片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跟圣经上的真理不符合?一部片子里面一定有很多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信仰不是真的信仰;同样的,没有经过自己亲自思考和消化的信仰也不是真的信仰。很多暴力色情,有着变态情节的电影,我们可以明摆着让孩子知道,这些影像会伤害我们的心灵,所以不要去看,其他的影片,我们都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并教导他们如何去分辨与思考我们的信仰与人生。
最近我在看一部连续剧,叫饭团之家,就是在讲一群平凡小巿民的生活,女儿总是会挤在我身边跟我一起看,然后一边看,我就一边解释给她听,「你知道吗?那个妈妈其实很爱她的儿子,可是她却故意把他赶出去,很多中国父母都是这样。其实,妈妈觉得,这个时候如果给她儿子一个拥抱,而不是把他赶出去,一定会更棒。」「对呀……」女儿附和着。别看她才小学一年级,好像什么都不懂,她有时候也会边看边发表意见呢!
异教的文学是不是真的一点都碰不得?那天,先生在看电视,听一位法师在开释,我以为他看一会儿就会转台,没想到他看了好久。我很好奇,知道一定有原因,先生说:「这个法师讲得很好,很多都是圣经中的道理,如果他戴顶假发,再把道袍换成牧师袍,你会以为就是一个牧师在讲道。很多法师也读圣经,开释时也引用圣经,另外,也有很多所谓『一般启示』的部份,就是一般所谓的五常伦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即使不读圣经,从生活的历练中也能有许多的领悟」。
我们今天如果都不读、不听、不接触,还以为人家讲的都是一些邪门歪道,都是要你去拜观音、菩萨,那你真的就太落伍了。我们不但要读、要听、要接触,还要去思考,如果今天一个法师讲道的内容跟一个牧师讲的大致相同,我们需要去明白,我们的信仰跟人家比起来到底是哪里不一样?我们的信仰真正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救赎,我们的信仰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我们有耶稣基督,我们都知道那些作人作事的道理,但是我们却做不到,我们不是靠修行,靠自我约束,乃是靠主耶稣基督在我里面变化更新我的生命,所以我们可以做到。
不要害怕让我们的孩子接触这些,因为你挡不了。孩子在学校,你还可以去抗议,将来他出去工作了,老板初一十五都要拜拜,你还要去替他抗议吗?如果我们肯花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思考,给他的信仰一个挑战。「法师讲得这段话在圣经的哪一节经文出现过?我们的信仰和他们所讲的到底是哪里不同?如果所有的宗教都讲一样的道理,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信耶稣?」然后引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是不是比严严的禁止他们去接触异教文化来得更有帮助呢?
4.把对孩子的承诺当作去会见总统一样慎重
做父母的,要对孩子的承诺都要当作去会见总统一样慎重,信守你对孩子的承诺。这样子,你的孩子就会非常顺服父母,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只要说出来的话就一定会做到,他不用一天到晚猜、一天到晚等,爸爸妈妈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做父母的没有总是信守承诺,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都会有所质疑,当父母很慎重地跟他沟通一件事情,在他心里想的可能是:「这句话应该不用当真」。等孩子再大一点以后,父母就很难管教他了。
女儿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诚实的跟她沟通每件事情,慎重地跟她约定,不会随便敷衍。有时她说:妈妈我想去公园骑脚踏车,或是要去动物园,我会说:「好,可是妈妈这两天比较忙,没有时间,等星期三下午妈妈没有事就带你去,好吗?」我不会说:「好,妈妈有空就带你去。」你什么时候有空?孩子不知道,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然后,接下来整个礼拜你把你的行事历排得满满的,然后你很无奈,你觉得你好忙,都没有时间陪伴你的孩子。
我们要很慎重地拿起笔来,在你的行事历写下跟孩子约定的时间和要跟他一起做的事,一旦跟孩子约好了,就不可以任意取消。如果其他人要跟你约时间,就跟他们约别的时段,这个礼拜排满了,就跟他们约下个礼拜,不要轻易把跟孩子的约定牺牲掉。
如果不巧,那天真的有紧急的事情发生了,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告诉他为什么这件事比带他出去玩更重要,然后要很慎重的更改日期,而不是取消。「女儿,今天下午原本计划要去公园玩,但是因为教会的老奶奶生病了,我们需要现在就去医院看她,为她祷告。求主耶稣让她快点好起来,所以我们改明天下午去公园,好吗?」如果,有个计划一再延迟,都没有机会去完成,我就会跟先生商量,夫妻二个人分工合作,一个人去忙重要的事,另一个带孩子出去履行我们给她的承诺。
因此每一次我们改变计划时,女儿都会同意,从来没有一次哭闹或耍赖,虽然她会有一点儿小失望,但是她知道,妈妈说改成明天去,明天就一定会去,而不是无限期的拖延,直到这个约定自动失效。
我们都听过曾子杀彘的故事,曾子和妻子要到巿场去,曾子的孩子哭闹着也要跟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留在家里,就说,如果你乖乖留在家里,等爸妈回来给你杀猪,曾子的孩子听了很高兴,等爸妈回来就有猪肉可以吃了,所以就不再哭闹了。曾子和妻子回来以后,曾子就带着孩子去牵猪,曾子的妻子就阻止说,我刚才是为哄孩子不要哭闹,所以才骗他要杀猪,其实不是真的要杀啦!曾子说,我们作人要守信用,要作榜样给孩子看,说要杀猪,就该杀猪,说着就和孩子把猪拉出去杀了。
为了守信用,曾子付上了不少代价。最近我也为了要向孩子守信用,花了不少钱,到现在心还在滴血。
话说,从我们回台湾到现在,我发现女儿的个性比以前开放许多,她现在敢在客人面前弹琴、摇呼拉圈,敢自己待在陌生的地方,以前扭扭捏捏不敢做的事,慢慢的都敢做了。有一天,我就想试试她现在进步到什么地步,想起以前要带她去拍张照片,千拜托万拜托,不肯就是不肯,所以我就试探性地问她:「今年你生日的时候,妈妈想送你一个生日礼物,就是带你去拍一些可爱的照片,做成一本专辑,你要吗?」令人意外的是,女儿居然一口就答应了,我上网一查,天啊!拍几张沙龙照要这么多钱,所以就很懒得去进行,眼看着女儿的生日就快到了,她看见妈妈都没有在安排,就一直催我:「妈妈,我的生日都快到了,我们什么时候去拍照?」既然已经答应了,狠下了心,花了五千多块,带女儿去拍美美的沙龙照,真的是荷包大失血啊!
就是因为孩子把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当真,所以我们不可不慎,一定要谨慎自己口中的话语,谨慎自己所作的承诺,将来,孩子们长大了,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还是最值得信赖的。(全文完)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美美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