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二十一世纪的「变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寺院为了传讲佛经,将佛经中的道理和佛经中的故事用讲唱的方式表现,这些僧侣们一边讲、一边唱,吸引了广大的群众来听,常常把寺院站满,这种讲唱故事的形式称之为「变文」,影响所及,使得人们走进寺院、并促成了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戏曲艺术的萌芽。

在西方中古世纪的教会中,圣乐从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的「葛丽菓圣乐」无伴奏的吟唱,发展到复音音乐形式、一直到十六世纪马丁路德的圣咏合唱、以至于十七世纪巴哈的赋格圣咏,西方古典音乐在教会中孕育成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透过音乐的展延,传达神所赐的平安、人们因而认识神的美好;「音乐」这一个媒介,也因而丰富而多采多姿,成为人间的可贵艺术。

今年的复活节前夕,福音歌仔戏来到淡水、来到凤山搭台演出,这是早年宣教士初初在台湾所踏上的土地,淡水街上留着马偕医生的脚踪,而凤山教会今年正逢设教140周年,是台湾所建立的第二间教会。这让我怀着十分景仰的精神、期待着歌仔戏的锣鼓在这两个地方喧天嘎响的时候。

「台湾歌仔戏班」自从2002年开始在教会演出歌仔戏之后,已经走到了第六个年头,从土库、北港、朴子…一路到台西、柳营、板桥、林口,我们已经演过了二十七个场次,在将近一百间教会的弟兄姊妹面前搭台唱戏;从繁华的都市、到朴素的乡镇,基督教会透过这个传统的文化「谢平安」、欢庆圣诞节、复活节、宣告平安的「七月节」。

我们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变文」,我们希望透过歌仔戏传达上帝的和平、公义、与饶恕,我们学习那些孜孜不倦的传道者,透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传达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爱与平安。如今站在福音歌仔戏的第六个年头,我更希望我们是中古世纪的圣咏、十七世纪的古典音乐,我希望在教会的孕育中、帮助台湾歌仔戏朝向更精致的艺术层面发展、从「文化的耕耘」改善「文化的体质」,建立台湾文化更美丽的层次。

2006年我们在西螺、林内、林口演出《逃城》,尝试用西方弦乐四重奏加入歌仔戏的伴奏,今年在淡水和凤山演出的《桃花搭渡—新音乐版》,我们一样让壳仔弦接纳小提琴、让唢呐联姻电子琴,而古筝选择了坐在大提琴的旁边……,当传统歌仔戏加入专业作曲的理念和手法,我们希望呈现的是新时代的台湾戏曲音乐。这使得我们有最传统的「四句联」、我们也有最新颖的歌仔戏唱腔,而教会将会是支持我们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我们虽然微小,但是神把我们放在一个需要打仗的地方,就只好勇敢向前!

请为我们祷告!让更多人加入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的耕耘,我们也呼吁教会能加入支持本土艺术提升的行列,让更多教会站出来为本土文化发声,让政府所举办的歌仔戏巡演,除了选择庙会之外,也能选择来到教会门口演出,我们就有可能产生一个台湾的巴哈、发展出二十一世纪的「教会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