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隐士与妓女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Desert Fathers「沙漠教父」,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妥当的译法,会让人以为是荒野大镖客之类的黑手党。这是用来称呼在第四世纪隐匿于埃及沙漠的一群人,带动了基督教的修院传统。他们只有少数受过高等教育,或原先就是神职人员,或从小就已经「出家」;大部分都是来自各层各界、有生活阅历的人。其实,其中有些是女性,因此可以称为 Desert Mothers (这里就不译成中文了,「教母」听起来更可怕……)。

更特别的是,有些曾经是风尘中人,但受过教育,也相当富裕,没有丈夫或是父亲的牵制,过着独立的生活。这种独立,有时经过大彻大悟,会使得她们甘愿洗尽铅华,退隐至沙漠,过着清贫、默观、苦修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以短篇轶事方式,记载于 Vitae Patrum (沙漠教父生平记)。

有一位至今在希腊东正教的礼仪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埃及的马利亚(Mary of Egypt)。她小时候就住在繁荣的亚历山大城作妓女,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天她到港边,看到一艘开往耶路撒冷的船,就决定去那里赚钱找乐子。她以身体为交易上了船,并且与船上不同的人交欢。到了耶路撒冷,她继续寻欢作乐,有一天跟着朝圣客来到「圣墓教堂」,瞻养十字架的遗迹。她要进去的时候,突然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拦阻,也让她惊觉自己的现况。这时她转向一幅马利亚圣像画祷告发愿,如果能瞻仰到十字架,她一定洗心革面。结果她如愿进到教堂,后来立刻跨越约旦河,过起独居的日子,没有缓冲、没有转寰,就在刹那顿悟之际发出了行动。放下屠刀,恐怕无法立地成佛。埃及的马利亚承载了多年欢悦的青楼生涯,如今面对空寂的沙漠,个中挣扎也只有当事人能体会吧。

多年后,有一位名叫 Zosimas 的修士在沙漠中巧遇埃及的马利亚,当时她几乎已经衣不蔽体,于是请修士用外袍遮住她,然后向修士道出她的一生,枯槁的形容却散发出神性的光辉。隔年修士再访,发现她已经过世,于是经由一只路经此地的狮子协助,埋葬了她。俄罗斯的一幅圣像画,描绘的就是这段沙漠邂逅。



另有一个女子也叫马利亚,年幼双亲过世,由作修士的叔(伯)父亚伯拉罕抚养长大,跟着他一起清修。谁知亚伯拉罕有个徒弟,对马利亚起了色心,常常以请益师父的名目来找机会,最后终于得逞,污辱了马利亚,马利亚觉得非常羞愧,所以离开沙漠,堕入风尘。后来亚伯拉罕打听到侄女下落,就化装成恩客,进到她房间,苦苦劝她回头,一直劝到夜深。马利亚说:「我这么龌龊,怎能向上帝倾吐我的祷告呢?」亚伯拉罕说:「让我承担你的罪,让上帝从我手中追讨你的罪。女儿啊,不要怀疑上主的恩慈。你的罪孽如山,他的恩慈却大过任何受造之物。」马利亚不禁动容,说:「请你先我而去,我好追随你的慈爱与良善,亲吻你脚踪的痕迹,因为你愿意来把我拉出火坑。」

Vitae Patrum 里另一则故事,青楼女子问修士:「还有悔悟的可能吗?」修士的回答是简单却坚定的「可以」。隐士与妓女这两个看似尖锐对立的名称,在第四世纪的埃及荒漠中融合为一。当人从自我爱恋中回转 ―― 即使仅为毫发之微 ―― 领受上帝的爱,整个天地将因此重新恢复绿意,如奥登的诗所说:

在心灵荒漠 In the desert of the heart
愿医治泉源涌流 Let the healing fountain start



听 Hapiru (dannyboy) 跟阿祥 两个书痴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