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乱买、乱丢、乱生产!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又快到农历年底了,很多人可以开始慢慢地在整理家中不需要的东西,希望可以在过年前让自己的家里是整齐洁净的。但不晓得大家在整理居家环境时有没有发现到,很多东西其实根本还可以用,甚至还处于很新的状态,就因为「用不到」又「占位子」,所以只好忍痛割爱。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有的经验,而且不仅是「物品」如此,就是很多的娱乐商品、衣物、甚至人际网络,都会因为我们「用不到」而被迫丢弃。当然有些物质或非物质事物,是因为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与转换,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任务而功成身退,但对于有情感的「人」来说,即便是某个人生阶段使用过的东西(如书包、照片、脚踏车、老相机、蜡笔、CD……等等),都应该是「被保存」而非「被丢弃」才是,因为它们是伴随我们成长的重要记忆。

为什么我们被迫不得不丢弃这些「理论上」很有价值的东西呢?最近因为阅读很多英国社会学家Z. Bauman的社会理论,发现一套很有趣、却很无奈的消费社会恶性循环文化,深有感触,也在这儿跟大家分享。

1.强调生产效益与细致分工的资本主义职场环境很「枯燥无聊」,所以商人们便想尽办法创造很多能引发感官刺激的东西,让人们觉得有「活着」的感觉。

2.这时候所谓「不无聊」就是随时都有影音声光、讯息或新鲜商品来刺激自己的感官。

3.但商人为了赚更多钱,所以会在「旧物品或刺激」还堪用的时候,就运用各种传播媒体的广告和偶像剧营造出各式各样的美丽神话(如身体一定要多瘦、高、白才是美,否则就是惹人厌、令人嫌的丑八怪),让你觉得没有购买这些「新事物」,你就会「退流行」了!

4.人们因为害怕跟身旁的人不一样会被排挤,或是无法跟别人搭上话题,于是便看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拼命购买这些东西,但从未仔细评量自己是否需要。

5.所以大家拼了命丢弃明明还可以用的「旧事物」,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以显示自己有「跟上时代」。

6.为了更快速生产大家都「不需要」的东西,所以更多人得老板或市场经济压迫得疯狂加班、甚至丧失健康,导致生活更「枯燥无味」。

所以这个时代的垃圾堆里,充斥着各种还相当完好、堪用的东西,试想后代子孙是否会责怪我们的暴殄天物?事实上,「很多刺激」或「新鲜感」不代表活得「有意义」,过着「跟大家一样」的生活也不代表「正确」。衷心期盼各位看完这篇文章的读者从今天起,好好思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别再任意跟消费文化丢弃「还堪用」的东西,或是追求一些「不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