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案头》

| | | | 转寄

珍本圣经带给华人的祝福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我的博士论文以研究吕振中译本为题,记得当年要找吕振中译本的新约初稿,实在是上天下地,遍寻本地和海外的图书馆,才可以找到。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涉猎其他不同的译本,找不到译本是常事,有时,虽然知道海外某图书馆有一馆藏,但碍于资金有限,总不能会一本或两本译本买一张机票,最终也只可以望「卷」轻叹。即使得见译本的「真身」,希望可以详细研究时,也处于两难之境:难道要每一页都复印起来?有时古本实在珍贵、也容易破损,图书馆的政策有时甚至不许读者复印,要由专人按页处理,这也成了一个研究的障碍。

这些年以来,留意到信望爱网站的珍本圣经数位典藏不断扩充,在网上翻着一页一页珍本圣经,实在感恩有弟兄姊妹有这个异象,祝福全球的华人信徒。珍本圣经对我的帮助不胜枚举,在这裏让我略谈一二:


1. 认识同一译本的译文演变:以我研究的吕振中译本为例,新约的初稿是在燕京大学完成的,而最后出版的新旧约全书则是在香港完稿,前者由赵紫宸支持,并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后者大部份是在香港完成,经当时的香港圣经公会与吕振中讨论,最后由香港圣经公会代印,到底吕振中的翻译取向,由初稿到香港出版的新约有甚么分别?当中有甚么改变?以往要作这类研究,单是搜集不同的版本已不容易,但珍本圣经网站现在提供1946年的新约初稿、1952的新译修稿、以及1970的新约全书,这样,要研究译本的演化就容易得多了。

2. 认识不同译本的互涉与继承:研究译经历史,不时会发现有多过一个译本在互较长短,马礼逊和马殊曼争夺「谁是第一」的故事当然是人所共知,1970年代一些新的译本面世后,也曾称声后来者都是抄袭其翻译取向。以现今的角度看来,尽量参考不同的译本、取长舍短,其实也不失为一件美事,不过,如果过认识研究不同译本的差异,其实也要追溯不同译本的不同版本,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珍本圣经就让我们有更多资料可以参考。

3. 认识译本的背景:珍本圣经不但提供经文的影像,更有版权页及一些如序言或翻译原则等资料,以吕振中译本为例,新约初稿的序言就让我们知道当时翻译的背景,以及出版的动机,这些资料对研究中文圣经翻译史可说是无价之宝。

4. 除了圣经,网站还搜罗了一些信仰着作,例如十九世纪多本圣经三字经,让我们知道当时的宣教士如何将福音本色化,他们怎样透过文字事工带出基督教要理,这也是一项重要贡献。

看着珍本圣经的典藏日趋丰富,心裏很是感恩,这些文献对华人圣经翻译及文字工作的研究极其重要,现在,全球的华人不论国界地域,都可以读到这批珍贵文献,实在是这一代华人信徒和学者的福气,深愿神继续将不同的珍本带进这个计划,并让更多华人信徒可以深入追寻圣经的真道。

◎作者为香港伯特利神学院副教务长、圣经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