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選集》

| | | | 轉寄

你更愛談論衪的聖潔, 抑或祂的慈愛?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圖片提供/123RF


The real gospel gives us a God far more holy than a moralist can bear and far more loving than a relativist can imagine.
──Timothy Keller


真正的福音,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聖潔的上帝,而衪的聖潔遠遠超過道德主義者所能承受的;也看到一位慈愛的上帝,而祂的慈愛遠遠超過相對主義者所能想像得到。
──提摩太‧凱樂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章8節這段經文,可以說是福音派基督徒最耳熟能詳的經節之一,但有時候,人們對越熟悉的經文反而越少花心思仔細思考。

兩派「福音」

提摩太‧凱樂這句話就是對這一節經文透徹的闡述。今天仍然願意承認自己是福音派的華人教會中,充斥著兩派人,一派人認為今天教會的問題出在沒有愛心,教會老是愛講罪、愛定別人的罪,基督徒終日板著臉,毫無喜樂,缺乏恩典……,而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強調「福音」。若你問他們福音是什麼?他們往往會回答:福音就是上帝愛世人,將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基督拯救我們,照著我們的本相來接納我們。所以我們既然都是蒙了恩的人,就不要彼此批評論斷,要彼此相愛才是。

另一派人則認為,今天教會的問題是有太多掛名的基督徒,他們所信的都是廉價的福音,信主後不讀經、不禱告、不奉獻、不服事、不參加團契,主日崇拜還經常遲到早退,生活也沒有見證,動不動就發怨言……,而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強調「福音」。若你問他們福音是什麼?他們往往會回答:福音就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而上帝是公義的、是聖潔的,祂必定要審判罪人。人唯有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生命的主,才能夠不至淪為滅亡,反得到永生。所以我們信了主的人,就要過聖潔的生活,凡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的,就不是真基督徒。

乍看之下,兩派所言都很有道理,很合乎聖經。但神學性的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不在於你講的是什麼,而在於你沒有講什麼。巴刻(J. I. Packer)曾經說過一句話,很少有異端是公然地反對某項正統教義,異端往往都是單一地、片面地、選擇性地強調某一項或幾項正統的教義,而刻意地忽略其他方面的教義。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但在這裡,我們發現凱樂並不是以一種平衡左右的方法來糾正這兩派人的錯誤,而是用一種「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的方式來告訴左右兩派的人,他們其實都沒有正確認識福音。

兩個矛盾

道德主義者的問題是什麼呢?不是他們強調上帝的聖潔,而是在於他們潛意識裡總覺得人能夠做得好,人的敬虔能夠讓聖潔的上帝滿意。你要是追問他們是否真的什麼都做足了,是否真的認為自己可以滿足上帝聖潔的標準,他們或許會承認他們做得不夠好。但是,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起碼是盡力在做好,這比那些「屬世、屬肉體的、掛名的」基督徒要好得多。換言之,上帝起碼會看重他們的「心」。當然,當一個人的行為做不到時,他有意願總是好的嘛!

這就是道德主義者、律法主義者與敬虔派諷刺之處了。他們本來是最強調上帝至高無上的聖潔標準,但在實踐信仰時,又不得不把上帝聖潔的標準降到他們可以攀到的位置。對這些人,凱樂說:「你們認為強調上帝的聖潔就是解救之法嗎?上帝的聖潔遠遠超過你們想像的那樣,世上只有一個人能滿足上帝聖潔的要求,那就是基督。所以若你們認為蒙了基督的拯救後,還要憑你們個人的敬虔來蒙悅納(哪怕是憑一顆有心的『心』也好),那麼你們還是不明白福音的人。」

不愛講罪,只講愛心、反對批評論斷的人,此等人最終淪為相對主義者。他們的問題是什麼呢?不在於他們強調上帝的愛,而是在於他們的觀念中,上帝愛人是應當的。祂是上帝嘛,我們人都是不完美的,既然「愛」是上帝的屬性,那麼這位完美又有愛心的上帝愛人類,豈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嗎?既然連上帝也樂意愛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那我們最好也不要彼此批評論斷,應該以愛心互相包容嘛!

這就是相對主義者最諷刺的地方。他們本來是最講愛和包容的,他們口口聲聲要愛、要接納、要包容所有罪人,但他們對那些反對他們這種觀點、那些堅持真理、斥責罪惡的人,卻是絲毫不能容忍。

對這些人,凱樂說:「你們認為強調上帝的愛就是解救之法嗎?你們根本不明白上帝的愛究竟有多深!你們所理解上帝的愛是基於上帝本性的愛,是一種天然的行動。但你們遠遠看不到,上帝為了向罪人施愛,祂做出了多大的犧牲!祂的愛是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叫祂的獨生子為我們死這件事上顯明出來。上帝是這般地恨惡罪惡,為了解決罪惡,祂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價,而你們如今既是上帝所愛的人,卻如此輕視上帝為了愛你們而做出犧牲的愛,可見你還是不明白福音的人。」



相關文章
不是你愛主有多少,是你是否知道主有多愛你。

●本專欄為個人來稿,也曾與【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文字事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