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仁和牧師 2013.04.21
新聞報導,美國超大型教會牧師華理克(Rev. Rick Warren)的兒子馬修,因精神疾病困擾多年,在近日自裁身亡。消息傳開以後,華理克牧師第一時間就在自己的臉書上表達了對此事件的感受,引起眾多的回應,安慰、鼓勵者有之,趁機揶揄、諷刺與批評者也有,令人不勝欷噓。
對台灣教會的信徒來說,華理克牧師所寫的書《標竿人生》(Purpose DrivenLife)以及他所創立的「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最是令人印象深刻,不知影響多少傳道者嚮往、仿效,立志有為者亦當如此。豈料誨人無數的牧師華理克,深信上帝對人有美好的旨意,生命有更神聖的意義,竟然在十多年來的成功與牧會生涯後,需要面對自己兒子用自殺來結束生命的悲劇與創痛,甚至連帶地也要承擔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對此事件的人身攻擊,遭遇無情批評的難堪與酸楚。
雖然今日美國的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對於自殺者的問題,已有許多的探索與成果,但教會傳統上對於自裁者仍然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大多數的信徒皆認為自殺所犯的罪很嚴重,根本無法得到赦免,排除「死後進天堂」的可能。然而有關精神疾病對個體的傷害,特別是情感型的精神病如:重度憂鬱症,造成當事者身心俱疲,最後以自裁收場的憾事,整個事件背後的複雜因素,絕對不是站在門外的旁觀者簡易地用意志薄弱、失去生存的信心、想不開、做傻事的理由,或者基督徒用傳統的信仰譴責自裁行為干犯神的評論,來歸罪當事者就可以完全解讀的事情。
就我所知,罹患重度憂鬱者的病人,外在所呈現的諸多症狀中,其中有一項就是具有高危險傾向的自殺行為。造成此種行為的背後因素,不單純只是心理層面的困擾、人生價值觀的偏差、意志的薄弱….等等,也有生理層面的失衡。簡單來說,醫療團隊預防重度憂鬱症患者潛藏的自殺行為傾向,最有效的判斷就是生理檢測,從患者的尿液中含有一種酵素脢MAO的濃度多寡,預測患者採取自裁行為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生理因素(MAO)與患者的自殺行為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倘若我們不會怪罪一個身體生病的人,遭受病毒的攻擊而死亡,那麼我們為何譴責一個重度憂鬱症的患者在生理失衡影響之下,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包含自殺的行為呢?進一步來追問,有多少嘗試企圖自殺的患者,在結束生命的時刻,真的都是處在意識清醒與自主的狀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對於華理克牧師的兒子自殺一事做輕率的發言,包含對華里克本人的揶揄、批評或攻擊,或許都是潛藏著「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不僅無助於當事者的家庭所遭遇的苦難,而且赤裸裸地呈現出批評者落井下石、冷血的嘴臉。
我認為在整個悲劇中傾聽當事者與家屬的告白,是我們嘗試去理解人生苦難的關鍵之處。華理克牧師在兒子自殺的憾事發生不久之候,有一句話如此強調,他永遠不會忘記十年前有一次,馬修認真地向他表示:「既然我能確定會上天堂,為什麼還不能一死了之呢?」但在從那一刻起到現在,他卻挺了十年。
或許我們可以一起來省思,尤其是對牧養靈命的傳教者而言,究竟我們傳講怎樣的「道」?只要確定自己是所謂的「重生基督徒」,就可以保證「上天堂」?或者我們所宣揚的福音,是賦權(empower)給邊緣者包含精神疾病患者,「讓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加福音4:18-19)?
我猜測或者期盼馬修在那十年中,是因為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支持,所以才能夠「被賦權」地挺了十年,沒有在病發之時就馬上屈服於疾病對身心劇烈的拉扯。我也相信,那十年的陪伴經歷,或許反過來對華里克過去所抱持的信仰理念造成巨大的衝擊,讓他有機會重新檢視究竟自己所信為何?又所傳講的福音本質為何?
當然有些人會以結果來論成敗,認為十年過去了,就算馬修真的有因為信仰讓自己的生命被賦權,華里克牧師也果真因此修正了他的信仰觀,可是為何最後仍是以悲劇收場?這豈不是證明了無論信仰有無修正,生命是否被賦權,仍然無助於當事者的身心健全,阻止憾事發生嗎?
對此一質疑,我不願美化悲劇帶給人的衝擊,也不願以發生在當事者的最後結果來簡化人生的掙扎,或者蓋棺論定某種修正的信仰有無成效。然而我想從舊約聖經中約伯記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得到一點點的啟發。熟讀聖經的信徒應該都知道約伯的故事,當他遭遇接二連三的悲劇以及面對三位朋友對其信仰的批評,促使他不願再捲入這樣無意義的爭辯中,最後他轉向上帝,要求上帝對發生在他身上的苦難給予合理的答案。哪知上帝果真在旋風中出現,回應約伯的控訴與挑戰。問題是,上帝有確切的回答約伯遭遇比「海沙更重的苦難」(約伯記6:3)之原因嗎?
可惜,故事中的上帝並沒有直接回答約伯的控訴,反而說了一些不相關的事情要求約伯自己來答覆。故事的發展到最後更令人驚訝的是,約伯竟然滿意「上帝」這樣的回應,發自內心告白說:「上主啊,我知道你事事都能;你能實現一切計畫。你問,無知的我怎能疑惑你的智慧;我講論自己所不明白的事,奇妙異常,不能領悟。你要我留心聽你的話,答覆你提出的問題。從前我聽別人談論你;現在我親眼見你。所以,我對說過的話覺得羞愧,坐在塵土和爐灰中懺悔。」(約伯記42:1-6)
約伯最後的告白,讓傳統信仰者拿來大做文章,強調遭遇苦難者就應該學習如同約伯的信心,始終依靠上帝才能超越苦難。然而,我十分不滿意這樣的解讀,某些尤太人的拉比也無法接受故事中的約伯,懦弱地屈服在上帝用創造的大能來威嚇之下,就放棄了自己當初據理力爭的公義。
約伯的苦難是真實與痛苦的人生,他忍受自身的痛楚強撐著一口氣,無論三位好友如何輕視他的痛苦,在傷口上抹鹽,他始終緊抱著自身的苦難決意向上帝挑戰人生的公義問題。怎麼在上帝現身之後,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沒有清楚地交代人生苦難何去何從時,就輕易地放過了上帝呢?拉比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罪惡的人民求情,與上帝據理力爭(參閱創世記18:16-33),反而要比約伯對上帝的順服更值得我們尊敬多了。
我認為在人生的悲劇中,有一種苦難是無法參透的,或許這樣的苦難,對於遭遇親朋好友罹患重度憂鬱症而自殺的家屬來說,就是一種永遠無解的謎題。當我們想要以苦難的結果來追問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甚至想要用既存僵化的信仰來嘗試解答時,根本就是讓苦難所造成的傷痛愈發不可收拾。
也許在那樣的時刻,我們真正應該嘗試去做的事情,不是去問「為什麼」,反而應該是學習像約伯一樣「轉向」上帝;不是去聽別人如何「談論」上帝對此件事有怎樣的旨意,反而是去體驗上帝在人的苦難中,如何透過不同的方式陪伴著我們,傾聽我們的質疑與控訴。無解的生命苦難問題,只有「轉向」上帝本身,我們才能獲得醫治與解放,因為上帝才是生命與安慰的最終源頭。
註:有關尤太拉比對此事件的評論,請參考《法律的創世記》與《神的使者》這兩本書中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