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科技文明中的甲骨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赫黎胥在1932年出版的小說《美麗新世界》,以當時認為的科幻角度,敘述人類在高度文明科技下,用試管繁殖後代,一切都在電子科學管理下運行。親情倫理、宗教信仰、文字傳播,都在這所謂的高度科技化的國度消失。赫黎胥以此來反諷「科學烏托邦」的幻想。而他在那個時代,應該還無法想像七十年後的世界吧!同樣,雅奎司伊魯也對科技文明帶給現代社會的心靈迫害,並且在基督教信仰上滲透腐化,提出嚴肅的忠告。從湯姆克魯斯的〈關鍵報告〉到威爾史密斯的〈全民公敵〉,直到進來新片〈2012世界末日〉,這些電影都讓我們看見文明科技毀滅人類,不是不可能的!

網際網路迅速發展

當今世界幾乎被科技掌控:高性能武器、各種傳播媒體、金融經濟運作、通訊信息等,無不籠罩在一個名詞下:高速計算機,也叫電腦。電腦讓世界變成平面,幾乎成為所有溝通的平台。電腦成就了許多大事,但也造成許多災難。現代人的工作生活,休閒娛樂,幾乎離不開電腦。二十多年前有幅漫畫,是一個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年輕人在盯著電腦敲鍵盤,只見他有個極大的頭和萎縮的四肢,當時看是個笑話,如今確有此可能。

電腦發展到不需用到鍵盤,而可以用手寫、用聲控,各種軟體發展都求虛擬實境,並且不外乎「求快」二字。在「快」的要求下,表達的方式就要迅速簡潔,有圖像更好,會意即可。影視訊圖像畫,文字面臨邊緣化。 E-mail,MSN,,Facebook,Blog,都只要短短數句,甚至兩三個字,就解決溝通問題。人不再喜歡長篇大論,也不適合在螢幕上有很多文字,短小輕薄的字句,就是電腦文化。


由於對文字堆砌要求的門檻低,誰都可以到網際網路發表意見。從前要刊登報紙文章,出版書籍闡述己見,都極為不易。如今想講什麼、想寫什麼,都可在網路平台上呈現。訊息之多,內容之豐富,豈是「知識爆炸」可形容!然而,在氾濫的資訊中,何者正確、何者可信、何者有權威?答案非常難界定。像維基百科,大家一起寫資訊,甚至寫論文也會參考引用,但貼上去的文章可不都正確。

    使用電腦傳福音

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看,傳福音的大使命,要從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在網際網路的今天來看,真是太容易了。任何一處小鄉村,只要通網路,即有「給我一台電腦,我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機會。使用電腦傳福音,其實就是在作基督教文字工作,因為要在電腦上運用文字傳達訊息,與人溝通。然而,即使影音視訊是現代電腦呈現的重要內涵,仍脫離不了文字的配搭說明,故後現代電腦文化堪稱是教會文字工作者的一項利器。

近年推特(Twitter)、撲浪(Plurk)、臉書(Facebook)這些軟體網頁相繼成立,全世界玩電腦的人無不以加入這些社群為時尚。從政客到商人,從老師到學生,從董事長到小職員,都可在這些網站看見。這裡可建立人脈,亦可抓到商機。基督教的教會和機構,也如過江之鯽般的跳入這些大江大海,為的是抓住機會,讓福音可X倍速的散布出去。

雖然有此強大傳揚福音的媒介,但如前所述,一是各種福音見解內容都可自由呈現,異端邪說就在所難免;一是其他非基督信仰的各式宗教,同樣漫天蓋地的佔據網頁,他們傳播的訊息遠多於基督教。如此,相對的,真正的福音,要在網際網路上發聲,效果不是沒有,但比例上就太有限了。有的基督徒想爭取曝光率,就在「關鍵字」上下功夫;有的教會機構想增加知名度,就在「連網誌」上找推薦人。雖然不能指責這是世俗化的作法,但趨向世界化的運作方式,福音在裡面必然被稀釋。


當然,這也要看基督徒電腦使用者要求到何種程度而定。如果只是表明有基督教信仰的選擇,而簡單的介紹耶穌,再加上自己一些見證,在個人部落格上自言自語,找人上來看,或讓人家隨機逛網海時不小心進來了,那影響實在太少,基督信仰的正確與全備就不需去要求了。然而有些基督徒希望清楚的傳揚福音,神學聖經都不可少,那麼勢必要用大篇幅的文字,建構福音真理論述。如此,就要自己架設網站才夠用。但這不論在技術或文字寫作等各方面的門檻就很高,做的人少,同樣果效也不見得好,因現代人看文字的習慣越來越少了!

    基督徒文字工作的使命

作為後現代基督徒文字工作者,用書寫字句來完成耶穌的大使命,不能不受時代媒介的各種限制。報紙被電子報取代了,雜誌被網站取代了,書籍被網上電子書閱覽器取代了。筆桿要變成鍵盤,複雜難解的思想要變成簡潔易懂的輕鬆字句。凡此種種,都是傳統文字工作者不願意接受的!但是不轉變傳媒的方式及內涵表達的形式,傳統文字工作者必將式微,最後,世俗的信仰必定得勝!文字工作者要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甚至後現代轉變中,達成神呼召他的使命,是個需要思考的課題。

曾有文字工作前輩表示,對這時代要救人靈魂深深有著無力感。但既然使徒保羅說,不論得時與不得時,都要傳福音,他就說:「救一個算一個了!」狄更斯在其所著《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從亙古到如今,人並沒改變多少,只是所謂科技文明不斷在改變。文字工作者還是要奮勉為之,不論果效如何,還是要堅持文字的水準,用新的媒介工具來發聲。

中國文字歷史悠久,不知出現過多少書寫樣式及意義,但被認為文字始祖的甲骨文,至今仍被看到,仍可解讀。我們不必消極的認為付出的努力沒有相對的果效,而要積極的瞭解所做的工必然留下記錄和痕跡。不知道何時何地,就像甲骨文被發現般,被看到了,就有會相信的。

後現代基督教文字工作者,要以不懈不怠的精神,用科技的工具來耕作書寫的園地,至於開花結果,就是神的工作了。


※作者簡介:「不是科班出身的文字工作者,卻在基督教出版社工作了二十多年;不是做編輯寫作這一行,卻舞文弄墨了十多年。最期待的,是能藉著文字,對基督信仰傳揚有些貢獻。」

about 【會思想的蘆葦】專欄主要寫手:張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