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一個太高的目標?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教養孩子有很多階段,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關心的比較多是身體方面,唸書了又會操心學業品格甚至才藝,基督徒父母雖然常常從孩子還小就念聖經故事給他們聽,孩子大了可能也會關心他們得救受洗的問題,但這是否完成了神託付的責任呢?

孩子不屬於我們,為養育他們設定目標時,也許該問問原來的主人--把他們託付我們的主,什麼是主的心意? 我一直以為基督徒父母對奉獻兒女做宣教士一定沒有問題,但當我生了第一個孩子,牧師來探訪,因為先生當時做宣教的執事,我也參加過宣教大會,牧師就說,”這個孩子將來要做宣教士喔。”我聽了居然很心痛,才第一次體會為什麼很多基督徒父母也不肯將兒女獻給主。後來我想到,若是孩子能以神為樂,做宣教士就不是痛苦的事,是樂事,那麼孩子快樂,我也會快樂,就豁然開朗放心地交託了。

我們所愛的人有時會在我們眼前出事或消失。我想到一年前,美國的一位史都華先生因故在駕駛飛機時變成無意識,使許多人在電視機前為他祈禱,我想最煎熬的該是他的妻子,然而想盡辦法他仍然在大家眼前失事。我也想到,有一次我帶小女兒練腳踏車,她學會騎車但煞車還控制不靈光,我眼見她從一個長長的小斜坡衝下來,她驚恐萬分地大叫,但我卻束手無策,還好撞在大樹前,她跑來投入我的懷中,又顫抖又受驚,那是令我很難忘懷的一種感覺,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其實無能為力。美國愛家協會的負責人杜布森博士,說到他告訴孩子的兩個字,’若我無法向你們告別就離開世界,記得:”Be there!”(要在那裡)’。我們每個人都得單獨面對死亡,孩子們也必須長大單獨面對世界,最放心的是把他們帶到創造他們的主手中。

1983年,我在美國華府參加使者協會辦的Mission 83,是第一屆華人中間類似美國的Urbana 青年宣教大會,從此每三年舉辦一次持續至今。那次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和震撼,雖然我沒有做成所謂的宣教士,但心志是沒有變的。我把自己看成在家裡的宣教士,先向自己的三個小孩傳福音,同時向家人傳福音,希望也在周圍的鄰居,學生或其他神所開的門宣教。甚至用文字做更深遠的影響。

每次聽得勝者講到神要得著台灣的青少年,我都在心中說,是的,主啊,求你也得著我的孩子,讓他們現在就在班上做你的宣教士。最近道生神學院的陳鐳牧師來教會講道,我再次被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宣教士,我再次提醒自己為孩子曾有過的目標。我們若現在沒有宣教的生活和心態,也沒有為孩子有一個更高的目標,下一個世紀,下一代的中國宣教士在哪裡?希望這不是唱高調 ,基督徒父母若是一生為主而活,在為兒女定目標時,是否別忘了問問孩子的主人,他的一生要獻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