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章13節 到 2章23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四、由伯利恆到拿撒勒  2:13-23 
    (一)天使指示約瑟帶小孩逃往埃及躲避希律的殺戮,應驗舊約的預言。 2:13-15 
          ●他們「去」後:SG 402,「離開」。
          ●「除滅」:SG 622,「毀滅」、「毀壞」。
          ◎「埃及」:並非大希律的管轄地區,又有不少猶太僑民,邊界又離伯利恆不遠
                      ,約100公里,所以是理想的避難地點。
          ●我的「兒子」:SG 5207,「兒子」、「後裔」,原文是單數型態。
          ◎約瑟對於天使的警告反應積極,甚至在夜間就啟程往埃及去。天使的指示並不
            是很明確,是要約瑟帶小孩和馬利亞住在埃及,直到天使通知他們下一步的行
            動。
          ◎ 2:15 引自 何 11:1 ,原文指的是以色列人而非基督。馬太在此似乎是把耶
            穌當成新以色列人,重寫以色列人的歷史,以與舊以色列人對照。

    (二)希律屠殺伯利恆城以及周圍兩歲以內的男孩,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
           2:16-18 
          ●「愚弄」:SG 1702,「欺騙」、「詐騙」。
          ●大大「發怒」:SG 2373,「挑起憤怒」,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此處引的聖經出自舊約 耶 31:15 ,本是指拉結的墳墓在「拉瑪」,而
            西元前586年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會經過拉瑪,所以先知用拉結看到她
            的子孫被擄而傷痛哭泣來表達國族的悲哀。而馬太以這段經文來表達伯
            利恆城遭此大禍,實在是有如拉結再哭泣一次一樣。
          ◎這個事件並沒有普遍出現在其他史書中,可能一方面是因為大希律的暴
            行實在是不少,而伯利恆並不是大城(人口不超過一千人),兩歲以下
            的嬰兒可能不到二十人,因此這件事情並不見於一般的正史之中。
          ◎「馬太的解經方式」:一般解釋聖經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
            但聖經的權威部份並非在作者的人格與習慣,而在於作者所表達的思想。
            耶穌時代的拉比習慣用「夫子式解經法」,用舊約經文印證自己所要表達
            的思想。保羅在加拉太書為了反駁這些拉比的思想,也使用了這種解經法
            。馬太福音的作者要寫信給猶太文化下的基督徒,顯然也必須藉助於這種
            當時猶太人熟知的解經法。我們應該進入猶太的夫子式解經法來瞭解作者
            要表達的含意,並瞭解這樣的解經法引證聖經不過是為了當自己既有的觀
            念的佐證。既然權威是作者寫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達
            方式,我們閱讀時就應該小心過濾什麼是「表達方式」什麼是「表達出來
            的思想」,以及什麼是該聽從與效法的權威,這是解經者應該盡心力的地
            方。

    (三)希律死後,天使指示約瑟回以色列加利利境內的拿撒勒城去,也應驗了先
          知的預言。  2:19-23 
          ●要「害」小孩子:SG 2212,「索求」、「尋找」,此字是複數型態動詞,
                            可能馬太有意無意的要把耶穌當成是第二個摩西,
                             出 4:19 中有類似的記載。
          ●「亞基老」:字義是「人民的王子」、「人民的統治者」。
          ◎「拿撒勒」: 路 2:4 記載這本是約瑟和馬利亞的舊居。
          ◎大希律死後,版圖分為三塊:亞基老管理撒瑪利亞、猶太、以東。希律
            安提帕管理加利利及比利亞。腓利管理其他地方。亞基老王因為殘酷(
            剛剛登基就殺了三千人)且統治無方,於西元六年被羅馬皇帝撤職放逐
            ,由羅馬巡撫接管其領土。
          ◎「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這一段話並未在
            舊約中出現,可能馬太認為「拿撒勒」音近於 賽 11:1 的「枝子」(大
            衛的後裔),或者「拿撒勒人」的希臘文和「拿細耳人」的希臘文接近
            ,所以認為耶穌的「拿撒勒人」身份應驗先知的預言,其中以前者較為
            可能,因為當時的人主要說亞蘭文或希伯來文,所以「拿細耳人」的解
            釋比較不可能。
          ◎此處的「先知」是複數型態,引用的方式也與馬太引用聖經的習慣不同
            ,可能是馬太意圖表達這裡是籠統的綜合聖經中的觀念,而非經文直接
            引句。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