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3章1節 到 13章23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柒、天國的比喻  13:1-53 
  一、撒種的比喻  13:1-23可 4:1-20  路 8:4-15 
    (一)背景:海邊,耶穌上船坐著教導,眾人站在岸邊聽耶穌講道。  13:1-2 
          ●「當那一天」:SG 1722+SG 3588+SG 2250,「在那天之內」,指耶穌母親和親屬來訪
                          的同一天。
          ●「許多人」:SG 3793+SG 4183,「大量的群眾」。
          ◎這一篇講論的對象是「許多人」,這是馬太福音五篇講論裡面,唯一對象不是門徒的。耶
            穌以坐著的方式教導,這是當時拉比教導人的慣常姿勢。

    (二)耶穌用比喻講很多道理,提到撒種的人撒出去的種子的四種下場。 13:3-9 
          ●「許多道理」:SG 4183,「很多的」、「很多事」。
          ◎「比喻」:舊約中大概可歸為四類:箴言,諷刺/嘲笑,謎,寓言。
                      新約中大概可歸為五類:箴言,暗喻,明喻,故事比喻,寓言。
          ●「說:有一個撒種的」:直譯是「看啊!那一個撒種的」。
          ●「路」:SG 3598,「道路」、「大路」。
          ●「吃盡了」:SG 2719,「吞吃」、「吃個精光」。
          ●「土淺石頭地」:SG 4075,「多石的」。
          ●「發苗最快」:SG 2112+SG 1816,「馬上冒出」、「立刻發芽」。其中SG 1816僅出
                          現於 太 13:5  可 4:5 ,都是這個比喻的記載中。
          ◎「土淺石頭地」:當地有些地方表層土壤很淺,下面是堅硬的石灰岩。種子撒進這種土壤
                            時,很快冒出幼芽,但雨季過後,酷熱的夏季來臨,植物的根部因受石
                            灰岩阻擋,無法往下生長吸取地下水源,在炎熱的天氣下就乾枯了。
          ●「在荊棘裡」:SG 1909+SG 3588+SG 173,「在荊棘上」。
          ●「擠住」:SG 4155,「使窒息」。
          ◎「百倍」,當時一般的收成少於十倍,這裡提到的百倍豐收是罕有的。
          ◎在當地的農夫耕種的慣例是先撒種再犁田。
          ◎雖然是比喻,但耶穌仍然提出警告,要大家注意比喻的內涵。甚至他大聲喊著要有耳的就
            應當聽。

    (三)門徒問耶穌用比喻的原因。  13:10 
          ●「進前來」:SG 4334,「前來」、「接近」。

    (四)耶穌以「使用比喻是針對聽眾的狀況」來回答,並暗示聽眾的不信。 13:11-15 
          ●「奧秘」:SG 3466,「超然實情」或「秘密」,指「上帝為將來的歷史所定下的計畫和
                      旨意」。
          ●「不叫」他們知道:SG 1161+SG 3756+SG 1325,「但是沒有被賜給」。
		  ●「奪去」:SG 142+SG 575+SG 846,「從他被取走」。
          ●「油蒙了」:SG 3975,「心靈變遲鈍」。
          ●「發沉」:SG 917+SG 191,「聽不清楚」、「重聽」。
          ●「恐怕」:SG 3379,「以致」、「免得」。
          ◎ 太 13:10-15 引自七十士譯本意思是:猶太人大半拒絕接受耶穌的教訓,故意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所以耶穌用比喻講道,讓那些無心聽的人無法瞭解,攻擊他的人也無法取
            得明確的把柄,但對於那些願意尋索真理的人,比喻就成為傳揚神國奧秘的媒介。
          ◎參考 可 4 就更明顯了,比喻本是要人聽懂,要人由簡單的事物認識天國的奧秘(燈放在
            燈台上)。但對於那些無心尋索真理的人,比喻反而讓他們對真相更模糊了。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引自 賽 6:9 ,原來是上帝用諷刺的口氣差遣以賽亞去傳
            上帝的話給那些故意不領受的百姓知道。這一段經文需要深入去瞭解以賽亞書才能有比較
            正確的解釋,上帝呼召以賽亞,當然是要以賽亞去傳遞上帝的信息給背逆的百姓,而以賽
            亞領受了上帝的信息之後,也的確是費盡心血、不怕危險的傳達上帝的心意,無奈以色列
            人並不領受。因此我們綜觀 賽 6 的記載,就知道上帝用這段話是因為祂預先知道以色列
            人要背棄祂,所以用諷刺的話語告訴以賽亞他所要面對的情況。而耶穌在這裡使用這段話
            ,聽眾立刻可以瞭解他的意思是百姓不聽背逆,而他的努力將有如以賽亞對以色列人發言
            般的付諸東流。

    (五)耶穌言明門徒是有福的,因為領受許多好人想領受卻沒有機會領受的信息。 13:16-17 
          ●「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應該翻譯為「有福啊!你們的眼睛」,與 5 的八福用法相似。
          ◎耶穌自認自己所傳講的信息(包含這些比喻)超越過去先知、舊約聖經所傳達的。

    (六)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是表明人聽到天國福音之後的四種結果。 13:18-23 
          ◎原文強調「你們」當聽撒種的比喻。應該是前面耶穌肯定自己的教訓超過歷代的教訓,所
            以要門徒謹慎注意聽。
          ●當「聽」這撒種的比喻:SG 191,「聆聽」、「注意」、「了解」。
          ●「明白」:SG 4920,「理解」,不單是指頭腦的領會、瞭解,也有「接受」、「相信」
                      之意。
          ●「惡者」:SG 4190,「邪惡的」,原文是單數型態,是指「撒但」。
          ●「患難」:SG 2347,「壓制」、「壓迫」。
          ●「擠住了」:SG 4846,「抑制」、「擠壓」。
          ◎耶穌謹慎的要門徒注意聽這撒種的比喻。如果只是關乎聽道的四種反應,耶穌又何必多此
            一舉呢?但仔細想想,「聽見不接受」、「聽見接受但沒有根基」、「聽見接受卻受世俗
            的誘惑影響」,這些都是門徒可能遭遇的危機。要讓自己成為好土,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
            事情。所以這個比喻雖然看起來只是論及「四種反應」,但其實是「三方面的警惕」,而
            且是耶穌要門徒謹慎的警惕。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