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最後一幕衝突( 12:1-50 )
(一)在伯大尼的筵席( 12:1-11 )
○ 太 26:6-13 可 14:3-9
1.時間:逾越節前六日
地點:耶穌來到伯大尼(他叫拉撒路死裡復活之處) 12:1
2.有人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拉撒路都在席中。 12:2
●「有人」:指耶穌治好的痲瘋病人「西門」。
3.馬利亞拿一斤貴重的香膏抹耶穌的腳,用自己頭髮去擦。 12:3
●「哪噠」:由印度名叫「哪噠」的植物提煉出來的香膏,古時這種最
上等的香油常用玉瓶盛裝。
◎當時一位受人尊敬的婦女不會當眾解開自己的頭髮,而且一般都是把
膏油倒在頭上,而馬利亞把這相當昂貴的膏油倒在耶穌腳上,而用自
己的頭髮去擦,更是表明了她的謙卑與對耶穌的敬愛。
◎這件事情與 路 7:36-50 所記的事件並不相同。
4.加略人猶大質疑馬利亞的行為太浪費(其實猶大常常中飽私囊)。 12:4-6
●「三十兩」:就是「三百錢」,而一錢等於是一個人一天的工錢,
所以三十兩就是大約一個人一年的工錢。
●「錢囊」:「小錢箱」,猶大管理耶穌和門徒的財政。
◎邪惡的心思卻能用最冠冕堂皇來表達,真是值得深思。
5.耶穌為馬利亞說話,說明耶穌即將要離去,他們不再有機會可以為耶穌
作這樣的奉獻。 12:7-8
◎耶穌也沒有鼓勵我們把自己當作救世主,為了所有貧窮人的需要而
壓迫自己,不偶爾用豪華的方式來表達對上帝的愛,這也是我們可
以深思的。如果照猶大的方式來辦理,基本上基督徒只能成為一個
清貧的人,而馬利亞可能也沒有機會表達對耶穌的愛。
◎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並非不及義行。
6.猶太人對拉撒路復活的事情相當有興趣,並有人因此信耶穌,而祭司長
打算連拉撒路都殺了。 12:9-11
◎如果立志不信,即使有明顯的神蹟也沒有用,祭司長根本打算連神蹟
的證據都除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