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5章1節 到 5章1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參、登山寶訓  5:1-7:29路 6:17-49 平原寶訓
  ◎此段講論,不一定一次說完,也不一定沒有重複說。
  ◎此段具有三種風格:Poetical  詩歌體裁、Pictorial 具體例證、Poverbial 格言性質。
  ◎本段釋經需注意:文學上的誇張法、一般性原則的解釋法、以經解經的原則。
  ◎「義SG 1343」似乎是登山寶訓最常見的一個字與概念,而「天國」則是整段的主題。
  一、八福  5:1-12 
    ◎整個八福的語法是「有福啊!xx的人,因為xxxx」。這樣的語法在舊約中也出現過,如
       詩 119:1-2  箴 8:32-36 。
    ◎第一福和第八福是用現在式,其他用未來式。
    (一)耶穌上山,門徒進前,耶穌開口教訓眾人  5:1-2 。
          ●「許多的人」:SG 3793,「羣衆」、「人羣」,指 4:25 來跟隨耶穌的人。
          ●「門徒」:SG 3101,「弟子」、「追隨者」,此處應該是「泛指跟隨耶穌的人
                      」,其中應該摻雜有十二門徒在內,但不僅僅是指十二使徒。
          ●「教訓」:SG 1321,「教導」、「指示」。
          ◎這裡可能等於 路 6:17-49 的平原寶訓,或是不同場合底下類似的講道。如果兩
            篇講道是等同的話,大概 太 5:1 提到的「耶穌就上了山」是一種概括性的描述
            ,而路加福音記錄比較多的細節。 路 6:17 的「平地」可能是指山丘地帶稍微
            平坦的地方。
          ◎此處特別提到「山」,可能是要與摩西上西奈山領受律法對應,也可能是要回應
            當時的錫安神學,引用 賽 2:2-4 來描述末日萬民來歸耶和華的山。

    (二)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3 
          ●「虛心」:SG 3588+SG 4434+SG 3588+SG 4151,其中SG 4434指「極其窮
                      困,一無所有」,此字常來形容「討飯的人」,在此譯為「靈裡貧窮
                      」比較準確。
          ◎「虛心的人」:「靈裡貧窮的人」,應該是指「自知靈性貧乏,在上帝面前無可
                          依恃的人」,這樣的人認為自己只能仰賴上帝的恩典,但上帝要
                          把天國的福份給他們。
          ●「有福了」:SG 3107,指「有福氣」、「可慶賀」、「由心裡呼喊:多麼快樂
                        啊!」的意思。
          ◎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自覺如何呢?是否深知自己靈性貧乏,只能依賴上帝的憐
            憫?如果我們來到上帝面前,不知道自己的缺乏,真的無法接納恩典進入天國。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是八福的開始跟結束之福 5:3,10 。
          ◎「貧窮」、「哀慟」與「謙和」對應到 賽 61:1-3 的記載。

    (三)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4 
          ●「哀慟」:SG 3996,「悲歎」、「悲傷」,指「不能隱藏的深切悲痛」。
          ◎「哀慟的人」:「為罪惡悲傷的人」,指為自己的罪和這世界因為罪惡產生的不
                          公平與不公義哀慟。這樣的人上帝要安慰他們,亦即上帝終究要
                          解決罪惡對個人和世界的影響。
          ●「安慰」:SG 3870,「勉勵」、「鼓舞」。

    (四)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5:5 
          ●「溫柔」:SG 4239,「溫和」、「謙卑」,「對神柔順,對人謙和」。
          ◎「溫柔的人」:這種人為自己一無所求的心,知道沒有什麼是自己應該擁有的。
                          溫柔的人不追求擁有什麼,上帝反而給他們天國。此處呼應
                           詩 37:9,1111:29  21:5 中也說耶穌有這特質。
          ●「承受」地土:SG 2816,「繼承」、「擁有」。
          ●「地土」:SG 1093,「地」,此處指「上帝所應許的產業」,也指「天國」。
          ◎以色列人以「繼承應許之地」為上帝帶領的終點,不管是出埃及、被擄歸回,都
            是如此。「天國」在某個程度也是彌賽亞帶領的目標,因此這一段用「繼承產業
            」來描述溫柔的人可進入「所應許的新天新地」。

    (五)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6 
          ●「飢渴」慕義:SG 3983+SG 2532+SG 1372,「飢餓且口渴」。
          ●飢渴慕「義」:SG 1343,「公正」、「正義」、「公平」。不過參照 5:10 「
                          為義受逼迫」,此處的義主要不是指「社會與司法性的公義」,
                          而是指「上帝的旨意(公平正義)被實行」。
          ◎「飢渴」表明了一種極大的需要,因為這個需要不被滿足,人就會喪命。
          ●「飽足」:SG 5526,「餵養」、「內在被滿足」。
          ◎「飢渴慕義的人」: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渴望個人稱義、個人行為合於義並
                              上帝的公義得以彰顯在天下。上帝給這種人的賞賜就是「滿
                              足他們的渴望」。
          ◎前四福談到個人方面的心態與福份,其中第四福又是前四福的高潮,卻也是前後
            四福的轉接。

    (六)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5:7 
          ●「憐恤」:SG 1655,「慈悲憐憫的」,聖經中僅出現於 太 5:7  來 2:17 。
          ◎「憐恤人的人」:以仁慈待人的人,可能是指那些為他人的罪惡、苦難而哀慟的
                            人,上帝給這種人的回報,就是「以仁慈待他」,畢竟我們處
                            在這個世代中,太多時候需要上帝的憐憫仁慈,上帝以仁慈回
                            報人對其他人的仁慈。
          ●「蒙憐恤」:SG 1653,「施憐恤」。

    (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5:8 
          ●「清心」:SG 2513+SG 3588+SG 2588,「內心專一」、「內心清潔」。
          ◎「清心的人」:「內心清潔無偽的人」、「心地純潔的人」,這些專一心志等待
                          上帝的人,上帝給他們的回報就是讓他們終究是等到他們想要的
                          ,也就是「見到上帝」。

    (八)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5:9 
          ●「使人和睦」:SG 1518,「促進和平」、「使人與上帝和睦」,聖經中僅出現
                          於此。
          ◎「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因為他們所作所為酷似上帝的屬性。而舊約中「上
            帝的兒子」並不用在各人身上,僅僅用在整體以色列人身上 申 14:1  何 1:10 ,
            此處耶穌開始稱呼信徒為「神的兒子」。
          ◎此處蒙福的是「使人和睦的人」,不是「與人和睦相處」的人。事實上「和睦」
            、「和平」、「平安」,是耶和華信仰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連「耶路撒冷」都
            有「平安」的意涵在其中。耶穌的替死,也的確是「讓人與上帝和睦」,因此若
            有人能「促進和平」,真是很像上帝的屬性。

    (九)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10-12 
          ●「為義受逼迫」:SG 1377+SG 1752+SG 1343,「因為公義被逼迫」。
          ◎「為義受逼迫的人」:因為要獲得個人的「義」(也就是為了信耶穌),或者為
                                了實行上帝旨意(也就是實現上帝的公義)而遭受迫害。
          ●「辱罵」:SG 3679,「侮辱」、「譴責」。
          ●「逼迫」:SG 1377,「迫害」、「驅逐」。
          ●「毀謗」你們:SG 2596,「敵對」、「控告」、「反對」。
          ●歡喜「快樂」:SG 21,「興高采烈」、「極度歡欣」。
          ●「賞賜」:SG 3408,「工資」、「獎賞」、「回報」。
          ◎ 5:11-12 是用來解釋並應用 5:10 ,把稱呼由「他們」改成「你們」,讓眼前的
            門徒知道何謂「為義受逼迫」。耶穌一方面把「自己」和「上帝的義」劃上等號,
            視為自己受苦等同於為義受逼迫。另一方面也用以前的先知當榜樣來鼓勵聽眾在
            逼迫下還是可以歡喜快樂。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