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0日開始要在高雄三一長老教會查經班查考馬太福音,希望能有比較完整的品質
提升,2023年12月17日完成查考。
成員有:tjm、ksf、杜老師、嘉雄兄、紀瑜姐、雅惠、佳芳、俊文、佳穎、鳳翔、佑生等
以下是以前版本的前言,保留參考:
這份資料經歷了幾年才完成,前半段是經過交大信望愛社暑期查經班和新竹中正長老教
會的學道班使用後修正過的產物。後半段是我離開交大之後慢慢閉門造車補完的,終究
是完成整份資料了。
在缺乏團隊的校正下,閉門造車的結果一定會比較難以瞭解,不過反正電子檔修改容易
,我還是先釋放出來,希望未來能夠有人做進一步的修正。
******************************************************************************/
馬太福音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馬太福音的內文並未指明作者的身份,但傳統看法是馬太(利未)。
(二)早期的教父們認為《馬太福音》最初是馬太用希伯來文或亞蘭文寫成,後來
又用希臘文寫或翻譯一次。優西比烏引用帕皮亞(西元第二世紀中)、愛任
紐與耶柔米都有類似的言論。
(三) 太 9:9-10 記載耶穌呼召馬太時,他坐在稅關,以及其稅吏的身份等,而
可 3:18 的平行記載中,對馬太並沒有特別記載,這個差異顯示馬太很可能
就是馬太福音的作者。
(四)馬太是加利利人,此區是與外界通商頻繁的地區,且他的職業是貿易相關的
稅務員(稅關),所以一定熟悉貨品價格、金錢與財富、數字計算,也熟悉
通用的亞蘭文與希臘文,也可能善於速記,這些特點有助於紀錄耶穌的言論。
(五) 太 13:52 、 太 8:19 路 9:57 、 太 22:41-42 可 12:35 等經文對比中,
可以看出馬太本身可能是文士,所以特別注意文士的身份,並且降低文士與
基督信仰的衝突。
(六)其他福音書記載馬太另外有一個名字叫「利未」 可 2:14 路 5:27 ,她也是
使徒之一,被呼召時坐在加利利的稅關,一般認為這個稅關靠近迦百農,在
一條商業大道上,馬太應該是幫希律安提帕政權抽取稅金。
二、對象: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的猶太人。而且應該是與作者熟悉,所以作者才不
必向保羅書信一樣詳細具名並介紹自己。
三、資料來源:
(一)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有許多相似之處,被稱為「符類福音」,其
中馬可福音認為是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的共同來源,而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
一致而不出現在馬可福音的部分,也可能是一份口傳或成文的資料,這份資
料被學者們稱爲「Q典」,這種說法被稱為雙來源論,成為近代學者的主流
理論。
(二)由於目前並沒有任何「Q典」的文獻或考古證據,因此這份想像中的共同文
件也可能只是基督徒間關於耶穌事蹟與言論的「共識資料」,經由馬太與路
加獨立挑選編入其福音書。「Q典」本身的模糊性也讓這個雙來源論更容易
被接受。
(三)雖然早期教父認為馬太福音是由希伯來文或亞蘭文寫成,後來又用希臘文寫
或翻譯的,但近代的學者因為馬太福音的希臘文流暢度高,不太像翻譯得筆
法,大多認為馬太福音是直接用希臘文寫成,或者有一本希臘文的馬太福音
與另一本希伯來文或亞蘭文的馬太福音,但最後留下來的是希臘文版本。當
然耶穌的言論或事蹟,一開始可能是用亞蘭文紀錄的。
四、寫作時間:
(一)西元70年以前,傳統的說法認定馬太是第一本福音書,但是近代的學者有不
同的看法,認為馬可福音是最早寫成的。
(二)彼得於西元65年左右被殺,以彼得為資料來源的馬可福音寫作時間一定不會
太晚,甚至在西元60年以前就完成。馬太福音則應該在馬可福音之後。
(三)西元70年聖殿被毀,而符類福音都紀錄耶穌預言聖殿被毀,因為許多學者認
定預言不可能發生,所以傾向把福音書的成書時間定於西元70年以後。這類
的學者一般認為馬可福音是西元70年寫下,而馬太福音的寫作時間大約在西
元70-90年之間。但實際上如果接受預言是可能的,福音書的成書時間應該在
西元70年以前。
(四)西元115年的敘利亞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修曾經引用馬太福音,西元90年的十
二使徒遺訓也把馬太福音當成材料運用,所以馬太福音的著作年代一定早於
這個時間。
(五)早期教父愛任紐(約西元175年)的著作中提及馬太福音寫作時,彼得與保羅
還活著,如果這是正確的資訊,那馬太福音的著作年代就在西元65年以前。
五、寫作地點:猶太地。學者有兩種看法,一是敘利亞的安提阿,一是彼拉,大多數人
認為是敘利亞的安提阿,因為除了文化背景和是之外,馬太福音最早也
是被敘利亞的安提阿相關的教會領袖引用。而彼拉在約旦河東,是西元
60年代耶路撒冷陷落前,猶太基督徒避難之處。
六、特色:
(一)本書為符類福音中最多引用舊約的一卷。
(二)作者多方找尋聖經的預言在耶穌身上的應驗,使用應驗套語來指明耶穌生
平的事件如何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
(三)本書多記載耶穌的言論。
(四)本書多注重數字的結構。
(五)福音書中僅馬太福音出現「教會 太 16:17-18 18:15-20 」,表示寫作當
時「教會」已經存在,而第一讀者已經由會堂中出來而加入教會,馬太福
音對教會的組織與任務特別有興趣。
(六)特有的五段落結構(敘述與言論交錯),可能跟摩西五經有關。
(七)作者雖以希臘文寫作,卻顯然熟悉希伯來文與亞蘭文。馬太福音獨有的舊
約引用,常常是作者直接由希伯來原文翻譯過來,而非引用七十士譯本。
(八)使用「基督」做耶穌頭銜的次數很多,顯示作者對這個意義等同於是君王
的頭銜的重視。
(九)馬太福音是早期教會被誦讀最多的福音書,被稱為「教會的福音書」。
(十)馬太福音幾乎收錄整本馬可福音,且順序與馬可福音一致。
(十一)馬太福音以「天國」取代其他福音書中的「神的國」。
(十二)作者強調耶穌君王的身份,指出祂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
(十三)耶穌時代的拉比習慣用「夫子式解經法」來用舊約經文印證自己所要表
達的思想。保羅在加拉太書為了反駁這些拉比的思想,也使用了這種解
經法。馬太福音的作者要寫信給猶太文化下的基督徒,顯然也必須藉助
於這種當時猶太人熟知的解經法。
※重要參考資料:
1.詹正義、潘秋松博士編輯,「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一─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美
國活泉出版社出版。
2.吳羅瑜著,「義僕與君王●馬太福音註釋」,中國神學研究院出版。
3.廖上信著,「中文聖經註釋第二十八卷-馬太福音」,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
4.法蘭士著、沈允譯,「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馬太福音」,校園出版社出版。
5.馬有藻著,「天國的福音 馬太福音詮釋」,中信出版社。
6.華侯活著、何碧榮譯,「馬太福音研經導讀」,天道書樓。
//以下是2022年新增的參考資料
7.湯姆・賴特着、合詠霓譯,「馬太福音・真是這樣?!」,友友文化。
8.彭國瑋、葉約翰編輯,「馬太福音之山上寶訓研讀本」,聖經公會。
9.史特勞斯着、蔡蓓、蔣虹嘉譯,「麥種基礎教育系列--福音書與耶穌生平」,美國麥
種傳道會。
10.黃漢輝着,「與人同在的彌賽亞君王」,基道出版社。
11.張永信着,「馬太福音註釋」,宣道出版社。
12.邁克爾·威爾金斯着,「國際釋經應用系列--馬太福音」,漢語聖經協會。
13.卡森着,周俞雲翔譯,「麥種聖經註釋--馬太福音」,美國麥種。
14.黃鴻興着,「天道聖經註釋--馬太福音」,天道書樓。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