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7章1節 到 7章23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三十、有關潔淨的討論( 7:1-23 )
        ○ 太 15:1-20 
    (一)耶路撒冷來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到耶穌那裡,質疑耶穌的門徒怎麼不洗手就
          吃飯。  7:1-5 
          ●「法利賽人」:字義是「分離者」,當代法利賽人的人數大約有六
                          千,散佈在整個巴勒斯坦。他們是會堂裡的教師,
                          人們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護衛者,監
                          管人們正確的遵行律法。他們認為傳統上對律法的
                          解釋和規條,具有實質上和聖經同等的權威。
          ●「文士」:他們研讀、解釋並教導律法。
          ●「俗」手:原意是「公用的」,後來引伸為「俗的」或「不潔淨的」的
                      意思。
          ●「拘守」:「抓住」、「堅守」的意思。
          ●「遺傳」:原意是「傳遞」,後來變為「傳統」的意思。
          ●「古人的遺傳」:指的是「口述的傳統」,這種「口述傳統」是指對摩
                            西律法的一種口頭解釋,西元第二世紀末有人把這些
                            口述傳統編輯成「米示拿」(Mishna)。對於法利賽
                            人而言,這些口述傳統的約束力跟摩西律法相當。
          ●「仔細」洗手:到底是怎麼洗手,目前眾說紛紜。不過我們可以輕易的
                          瞭解這裡的意思是指著按照「規定的方式洗手」。
          ●「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喫飯」:原文可能指人由市場回來,非得洗
                                            過澡才吃飯。或者指由市場上買回
                                            來的物品得要洗過才吃。
          ◎這一批人可能是被派來調查瞭解耶穌的活動的。
          ◎飯前洗手應該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但是這些法利賽人其實關注的不是清
            潔與衛生的事情,而是關注「宗教禮儀」的問題。我們會不會也常常陷
            入這種迷思中?「在乎聚會的禮儀勝過聚會的收穫」?「在乎禁食的禮
            儀勝過傷痛的心」?

    (二)耶穌以以賽亞的話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是將人的吩咐當成道理教導人。
          7:6-7 
          ●「假冒為善」:原文為「演戲者」、「演員」。
          ◎耶穌在 7:6 所引用的經文是 賽 29:13 ,不過耶穌所引用
            的版本與目前七十士譯本或瑪所拉經文不同,很可能是抄本差異的緣故
            。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可以譯為「他們把人的吩咐當作
                                              道理來教導」或「他們所教導的
                                              道理就是人的吩咐」。
          ●「枉然」:「沒有益處」、「沒有結果」。
          ◎法利賽人以為自己是熱誠的敬虔者,結果耶穌卻指責他們的熱誠是枉然
            ,因為錯把人的話當作真理來教導人。我們可能也覺得自己是熱誠的基
            督徒,但會不會我們的信仰中也有很多是奠基於「傳統」而非「聖經」
            ?會不會也導致我們的敬虔變成「枉然」呢?這實在值得我們好好的檢
            討與思考。

    (三)耶穌進一步舉例指出法利賽人和文士如何高抬自己的傳統勝過上帝的誡命
          。 7:8-13 
          ●「廢棄」神的誡命:「使無效」、「拒絕」。
          ●「當孝敬父母」:出於 出 20:12 ,十誡之第五誡。
          ●「各耳板」:是希伯來文的音譯,意思是「奉獻」或「獻給神的禮物」
                        。
          ●「承接」遺傳:比較可靠的古卷作「交付」、「傳給」。
          ●「你們承接遺傳」:原文是「用你們所傳遞的傳統」。
          ●「廢了」:「取消」、「作廢」。
          ◎這裡耶穌舉的例子是說當兒子跟父母說:「我應該給你的奉養,已經獻
            給神了」。法利賽人與文士就認為這兒子給父母的奉養已經不能再做俗
            世的用途,而且這個誓言不能反悔,因此兒子就不應該奉養父母了。
          ◎耶穌在 7:13 中指責法利賽人主動的傳遞傳統,而讓上帝的真理作廢。
          ◎其實,法利賽人堅守的這個傳統,不是沒有聖經根據的,依照舊約
             民 30:1-2 ,向耶和華發誓或許願是不能反悔的。但是孝敬父母是
            十誡的第五誡,兩段聖經哪一段優先,應該是很清楚的。這也說明了單
            單斷章取義的擷取聖經的命令要人遵守,並不一定就是「守上帝的誡命
            」,好好的瞭解聖經的意義,謹慎的作倫理抉擇才是成熟基督徒應有的
            行為。

    (四)耶穌招聚眾人說明污穢的來源是「內在」而非「外界」。 7:14-16 
          ●「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直譯是「你們都要聽我,也要明
                                            白」。耶穌要群眾看穿這整個問
                                            題,污穢與否不在於吃喝的內容
                                            ,而在於內心發出的思想。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很多抄本沒有這句話。
          ◎顯然,耶穌的潔淨觀和法利賽人不同,耶穌認為不潔淨是由內在的思想
            導致,而法利賽人認為不潔淨是外在的因素影響。我們今天是否在乎食
            物與禮儀過於內在的純正?

    (五)門徒私下問耶穌講道的意思,耶穌陳明由人裡面所發出的邪惡才真的污穢
          人,食物並不影響人的心。  7:17-23 
          ●「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也可以翻譯為「他宣告所有的食
                                              物都是潔淨的」,這段話應該是
                                              馬可福音的作者對耶穌說法的詮
                                              釋。
          ●「苟合」:原文指「不道德的性行為」與「淫亂行為」,涉及的範圍比
                      「姦淫」廣。
          ●「淫蕩」:「猥褻放蕩的生活」。
          ●「嫉妒」:原文是「邪惡之眼」,是「慷慨」的相反詞,指的是「貪心
                      、自私,又惡又嫉妒的性情」。
          ●「狂妄」:原文是「無知」、「愚妄」,此字在七十士譯本指的是「缺
                      乏倫理或宗教意識的人」。
          ◎其實,門徒不明白很可能是因為長久處於猶太教的背景之下,已經習慣
            了那種潔淨的觀念,因此一時無法理解耶穌的意思。
          ◎一般認為馬可福音是馬可引述彼得的資料,因此這裡讓我們想起
             徒 10 彼得的遭遇,那時彼得似乎還是離不開傳統猶太教的觀念。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可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