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0章0節 到 0章0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參考資料:
  1.馮蔭坤著,希伯來書(卷上、卷下),天道書樓出版。
  2.馬有藻著,猶太人的福音-希伯來書詮釋,基道書樓出版。
  3.莫里昂著、洪雪良、胡雪儀合譯,希伯來書研經導讀,天道書樓出版。
  4.黃彼得著,希伯來書教義釋經-認識無比的基督,東南亞聖道神學院出版。

零、背景
  一、作者:不詳
    (一)亞歷山大教父格利免認為這是保羅所寫,由路加譯成希臘文。
    (二)有人建議巴拿巴是作者,因為他是利未人,而本書許多題材都是利未人
          有興趣的東西。
    (三)有人建議是百基拉,因為作者是女性,所以姓名沒有被流傳下來。不過
           11:23 的「細說」原文為單數陽性分詞,表明作者是男性。
    (四)作者不是撒都該人或撒瑪利亞人,因為作者接受詩篇和摩西五經一樣都
          是聖經的一部份。
    (五)作者不是耶穌傳道工作的目擊者,而是由一些目擊者那裡領受福音的(
           2:3 )。

  二、寫作日期:信中沒有提及耶路撒冷被佔領和聖殿被毀的事(西元七十年),
                所以時間應該在此之前。大約是寫於西元六十六至七十年間。

  三、收信人:
    (一)一群在羅馬的猶太基督徒。
    (二)收信人想放棄基督的途徑。
    (三)最古老的手抄本都有「致希伯來人書」,此為收信人是猶太基督徒的力
          證。
    (四)收信人已經處於信心的危機之中,有「隨流失去」的危險。讀者可能有
          「返回猶太教」的試探,失去基督信仰的獨特性。

  四、體裁:
    (一)本書基本上不採用一般的信件格式來書寫(雖然以書信的方式結束),
          而比較像一篇講章。
  五、特點:
    (一)強調基督是上帝最後以及完全的啟示,並成就了舊約的獻祭制度所無法
          完成的贖罪之工。
    (二)使用了許多「超越」(更美)來形容基督的優越性,此字在本書中出現十
          三次。
    (三)作者認為舊約許多禮儀和人物所預表的正是基督,他成全了上帝歷代以來
          所預備的計畫。
    (四)作者在本書加入五處警戒性的經文,以逐步加強的語氣來警告讀者不要離
          棄基督真道。
    (五)作者基本上以三個重點來論述:基督的超越性、基督是神子民的大祭司、
          基督完成了舊約獻祭制度所無法完成的救贖工作。
    (六)本書引用舊約大致上都是取自七十士譯本的經文。

六、解經的思考:我們解釋聖經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聖經的權威部份
                並非在作者的人格與習慣,而在於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耶穌時代的
                拉比習慣用「夫子式解經法」來用舊約經文印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
                想。保羅在加拉太書為了反駁這些拉比的思想,也使用了這種解經
                法。希伯來書的作者要寫信給猶太文化下的基督徒,顯然也必須藉
                助於這種當時猶太人熟知的解經法。我們應該進入猶太的夫子式解
                經法來瞭解作者要表達的含意,並瞭解這樣的解經法引證聖經不過
                是為了當自己既有的觀念的佐證。既然權威是作者寫這本書所要表
                達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達方式,我們閱讀時小心過濾什麼是「
                表達方法」什麼是「表達出來的思想」,以及什麼是該聽從與效法
                的權威,這是解經者應該盡心力的地方。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希伯來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