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復活的教義( 15:1-58 )
一、復活的確據( 15:1-34 )
(一)保羅重述以前傳過的福音,基督徒如果能持守這福音就必得救。 15:1-2
●「若不是....能以持守」:原文的句型顯示這是與事實相符的假設,
亦即保羅認為哥林多基督徒應該可以持守
住福音。
●「告訴」你們知道:這話有點責備的口氣。
●「因」這福音:應該是「藉」這福音。
(二)福音的中心就是基督替我們的罪死,第三天復活了,並顯現給眾人看。
15:3-7
1.福音的內容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基督替我們的罪死、埋葬、三天後復活。
15:3-4
●「第一」:不是指時間的先後,而是指事情的重要性。
●「我當日所領受」:直譯是「我也是領受來的」。原文並沒有「當
日」。
2.基督復活後的證人有彼得、十二使徒、五百位基督徒(有一半證人還
活著)、雅各和眾使徒。 15:5-7
●「顯給....看」:此字的原意是「看見」,而且強調的是「真正的
顯見」而不是虛幻的異象。
◎「十二使徒」和「眾使徒」:十二使徒應該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
當時猶大已經不在了。而眾使徒的「眾」字是在原文中被強調的一
個字,可能表示包含所有的使徒,包含新選出來替代猶大的馬提亞
在內。
(三)保羅也是基督復活的見證人,這都是上帝的恩典所致。 15:8-10
●「未到產期而生的人」:原意指「流產」或「墮胎」。保羅在此用來
形容自己是缺乏與基督在世時相處的時間,
有如缺乏孕育的時間一樣。也有可能這是反
對他的人對他的評語。
●「徒然」:「空洞」、「沒有內容的」。意思是上帝的恩典使保羅格
外的勞苦過於其他使徒。
●「格外」勞苦:「更多」、「超過所需」。
●格外「勞苦」:「努力工作」、「工作到精疲力盡的程度」。
(四)保羅和使徒所傳的一致,都表明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哥林多教會怎
麼會有人認為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 15:11-13
●「傳」:原文是現在式,表示「繼續不斷的宣告」。
◎此處我們可以發現基督在保羅的心目中具有完整的「人性」,所以
如果人沒有復活這回事,基督也不會復活。
(五)如果基督沒有復活 15:14-19
1.基督如果沒有復活,保羅所傳的就是枉然,基督徒信的也是枉然。
而且保羅和使徒也成了作假見證的。 15:14-15
●「所傳的」:指「所傳的道理內容」。
●「枉然」:「空空的」、「徒然的」。
●「明顯」:「給人發覺」、「被人查出」。
●「妄作見證」:「作假見證」。
2.死人如果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信徒的罪就沒有解決,不但活
的基督徒仍在罪中,死了的基督徒也滅亡了。 15:16-18
●「徒然」:「沒有真理」、「說謊」。
◎「你們仍在罪裡」:基督如果沒有復活,就表示基督不是神,無法
替代所有人的罪,那基督徒還是要為自己的罪負責,沒有任何救贖
可言。
3.這樣的話基督徒就比眾人都可憐。 15:19
(六)基督已經復活,如同死由亞當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基督而來 15:20-22
1.然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將要復活者的榜樣。 15:20
◎「初熟的果子」:表達基督是第一個死裡復活的。
2. 如同死由亞當一人而來,復活也由基督一人而來。 15:21-22
●「要復活」:「給予生命」、「恢復生命」。
◎此段可以參考 羅 5 ,亞當和基督各是其族群之領袖。亞當
犯罪,帶來整個族群的滅亡,基督順服帶來整個族群的被稱義並要
復活。
(七)復活的次序與上帝的計畫 15:23-26
1.最早復活的是基督,基督再來時是基督徒要復活。 15:23
●「次序」:是軍事專門用語,意思是「排隊列陣」或「一隊軍人」。
●在他「來」的時候:指國王或皇帝駕到訪問,保羅在此是用此字來
論及「基督再臨」。
2.然後末日要到,基督要實行審判、作王。 15:24-25
●「再後」:原文可以解釋成「同時」或者是「接下去的一件事」。
●「都毀滅了」:「作廢無用」、「無效用」。
◎「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應該是指「一切敵對上帝的權
勢」。
◎「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是指上帝以外的權勢
都無效了。
3.最後在審判中將被毀滅的仇敵就是「死亡」。 15:26
●「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直譯是「死,最後的仇敵被毀
滅了」。
◎對於「沒有復活」(亦即死亡永不屈服)的教導,保羅回應以「末
了上帝將毀滅死亡」。
(八)聖經的根據 15:27-28
1.聖經提到上帝叫萬物都服在基督腳下,當然萬物不包括上帝在內。 15:27
●「服」:「置於其下」、「制服」的意思。
●「都服了他」:原文顯示是「永久性的歸服」。
◎此處的經文與 詩 8:6 接近。本是指「人」,這裡用來轉指「基
督」的統治權。
2.萬物服了基督以後,基督也要順服上帝,讓神成為萬物之主。 15:28
(九)以儀式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例,說明死人復活是確定的事。 15:29-34
1.如果人不復活,那為死人受洗的有何意義呢? 15:29
●「為死人受洗」:意思是「替代死人受洗」。此處解釋分歧,但是
最可能的解釋是「有信徒來不及受洗就去世了,於是有人替代此信
徒受洗」。不過保羅把自己和這些人區分開來,顯然表達他並不很
贊同這種作法,但也不覺得應該大力反對。
2.如果死人不復活,那保羅的時刻冒險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吃喝快樂,
因為不久大家就要死了。 15:30-32
●「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的說,我是天天冒死」:原文中並沒有「極
力的說」,但原文顯示保羅在此的意思是「我在此鄭重發誓,我是天
天冒死的,這是我在主耶穌裡對你們的誇口」。
●「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
:應翻譯為「我在以弗所和野獸搏鬥,如果照著人的意思來看,那對
我有甚麼益處呢?」。(新譯本)
●「同野獸戰鬥」:意思是指「在競技場和野獸戰鬥」。但保羅是羅馬
公民,應該不會被處以此刑罰,所以應該是象徵性
的寫法,表達他自己在以弗所所遭遇的危險。
3.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隨便的朋友關係會敗壞善行,要自己謹慎行善。
15:33-34
●「自欺」:「領錯路」、「欺騙」。而原文顯示這是一件正在進行
中的動作,亦即哥林多基督徒正在自欺。
●「不要自欺」:意思是「不要允許自己被欺騙」。
●「濫交」:指「不好的朋友關係」、「濫交朋友」。
●「善行」:「好的德行」。
●「醒悟」:原文的時態表達保羅命令他們立刻清醒過來。
●「為善」:意思是「合宜的」、「真正的」、「真實的」、「實
際的」。
●「醒悟為善」:直譯是:「你們要立刻真正的醒悟過來」。
●「不認識神」:「對神無知」。
◎大概「死人不會復活」這樣的思想是透過與基督徒交往的異教徒傳
入的,所以保羅特別指正哥林多教會的交往關係,要他們謹慎交友
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