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5章1節 到 5章11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5.第五章:
羅馬書從第五章開始到第八章,是另一個主題。使徒保羅提到一個重要的信息:因為信而與上帝有和好關係的人,必定會得到永恆的生命。在這段長達四章的經文中,使徒保羅進一步強調:「信」,必須與復活的耶穌結連在一起。因為耶穌就是上帝給人類最大的恩典。是人和上帝之間的唯一橋樑。沒有耶穌,人就無法與上帝重新和好,而耶穌就是為上帝帶來祂特別的「愛」。因此,在這段經文中,可以看出使徒保羅強調著:有上帝的愛的地方,就有「生」。在這四章中,他以第五章說「生」可以脫離上帝的「憤怒」;第六章說「生」就是脫離「罪惡」的纏絆;第七章說「生」脫離「法律」的枷鎖;第八章說「生」脫離「死亡」的要脅。

16.第五章1至11節:
這段經文相當重要,特別是在第6至11節,使徒保羅說出基督教信息最重要的精華: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換句話說,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好,上帝才愛我們,而是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上帝已經先愛了我們。這樣的愛,是無法估算的,也是無法取代的。因此,他說這是上帝無比的愛。

第1節,一開始,使徒保羅就肯定信耶穌的人都會被上帝認定為義人。這樣的義人,就是和上帝有和好關係的人。

第2節,「活在上帝的恩典裡」的「活」字,是「引導」、「介紹」的意思,後來用在禮拜時,以這個字來表示帶領人來認識耶穌的救恩。使徒保羅用這個字表示:耶穌就是引領人來認識上帝的慈愛,也因為耶穌,人才會知道上帝的愛多麼寬闊、廣大、深奧。

另外,這個「活」字也在表示海港的引水人帶船入港一樣。耶穌就是這樣的角色,他幫助人的生命進入上帝的「港口」,因著耶穌,人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安息。

「分享上帝的榮耀」,這裡的「榮耀」一詞,可對照第三章23節所說的,人因為犯罪,失去了「上帝的榮耀」。現在因為有了耶穌,才重新回到原先上帝創造人時所給予人的「形像」的榮耀。起初上帝創造的世界是歡欣的,因為上帝創造萬物後,「賜福」給所有受造物「繁殖」的力量,這表示受造物本身充滿著生命力,是「好」的表現(參考創世記一:20—22、26—28)。可惜,後來則因為人犯罪,使整個受造的大地連帶受到懲罰(參考創世記三:17)。現在則是在主耶穌裡,一切萬物重新受造(參考以弗所書四:24)。這「榮耀」一詞,一再出現在羅馬書中(參考三:23、八:17-18、21、30、九:23)。意思是指人的整個存在,都被上帝的榮耀所照亮。這種「榮耀」也可說是上帝的「面」、上帝的「慈悲憐憫」(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三:18—19)。

第3至5節,這段經文是基督徒經常引用的經文。這裡使徒保羅強調基督徒的信仰,是因為耶穌而能夠使人獲得生命的力量,使一個人「在患難中」也會有喜樂。原因是在耶穌裡,生命會有盼望。因此,即使有苦難,也會歡喜。因為知道將來有生命的盼望等候著(參考羅馬書八:18)。

「忍耐」,是指可以承受壓力,不是逃避,而是以喜悅的心接受(含有「忍受」的意思)。

「患難培養忍耐」,要注意這個「忍耐」,意思並不是很無奈的接受,而是有堅定的信心在等待。因為知道在苦難的背後有美好的應許在等候著。

「忍耐蒙上帝嘉許」,《中文合和本》用「忍耐生老練」,所謂「老練」,這詞在希臘文原文是指在冶煉貴重金屬,經過不斷火煉,把其中所含的雜質去掉,使金屬變得更精純(參考約伯記廿三:10的「考驗」、「純潔」)。使徒保羅在這裡用「嘉許」一詞,在哥林多後書第二章9節用「考驗」、第八章2節「考驗」、第九章13節「證據」。從這裡可以明白:信仰就是需要這樣的鍛鍊、考驗,並不是安安適適,好像都什麼事情沒有發生就能得到。

「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這「盼望」並不是憑空得到,而是在經歷過許多的測試、磨練、考驗,等通過考驗之後才會有的果實。

「盼望不至於落空」,這裡的「盼望」一詞,是指對上帝有信心。當一個人對上帝有信心時,上帝的靈會在他的生命裡,這樣的人不會對生命失望,更不會覺得孤單、無助(參考以賽亞書廿八:16)。因為他知道上帝愛他,會與他同在。

「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使徒保羅從「信心」談到「盼望」;再從「盼望」談到「愛」,這些用詞都是環環相扣著。換句話說,對上帝的拯救有絕對信心的人,生命中必定會體驗到上帝拯救的「愛」。

請注意,這裡使徒保羅是第一次在羅馬書用「愛」(agape)這個字。使徒保羅每當談到上帝對人類的「愛」時,所用的就是這個「agape」。這是指犧牲、奉獻、無私、沒有換取代價的「愛」(參考約翰一書三:16)。這種來自上帝的「愛」,是透過「聖靈」來「澆灌」在人的心裡,是毫無保留,是源源不斷、不停止的,甚至到滿溢出來的樣式(參考詩篇廿三:5)。

第6至9節,這段經文可說是羅馬書最精華的一段。使徒保羅說上帝愛世人,而世人原是罪人。上帝並不是因為人好,才愛;相對的,是因為人還在罪惡中沉淪、痛苦著,這時,上帝就先愛我們了。這種愛是甘願讓祂的獨生子耶穌犧牲了生命來救贖人。請注意,這裡是說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而不是說「當我們還是外邦人」,或是「當我們還是猶太人」。使徒保羅是故意要這樣說,為的是要突破「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差別。因為在上帝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是「罪人」,沒有「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分別。猶太人並不否認自己是「罪人」,但他們經常有個錯誤觀念,認為有亞伯拉罕當他們的祖先,可以使他們免於上帝的懲罰。也因為這樣,施洗約翰大聲指出他們這樣的想法和認知是嚴重的錯誤(參考馬太福音三:9)。

第10至11節,使徒保羅說出一個人如果與上帝有和好的關係,生命就開始有了變化,他會以耶穌為生命最大的喜悅,因為是在耶穌裡,人看到上帝的救恩充滿著他的生命。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羅馬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