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5章1節 到 15章20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25.第十五章1至20節:
在耶穌的教導中,他對事情的看法和工作的態度,引起猶太人領袖們極度不滿,他治病的方式也被認為有褻瀆上帝之嫌(參考九:3),他們認為耶穌身為一個教師,怎能沒有教導門徒學習禁食,特別是在安息日的戒律上,竟然敢公然違背法律,做出這足夠導致判處死刑的行為(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一:14),但耶穌以強有力的回應阻擋了他們的質疑,因此,他們開始計畫要殺害耶穌。

猶太人流傳下來飯前洗手的規定,原本是從祭司上祭壇獻祭前必須有動作,表示他們的雙手是潔淨的。但經過一段時間,這種傳統附加了許多新的禮儀、動作,現在是擴大到所有的人飯前都要洗手。耶穌的門徒並沒有依照這種規律,因此,這些宗教領袖來質問耶穌為甚麼沒有依照傳統的規定。

耶穌回應的方式是以十誡中的法律規定,人人都要孝敬父母,但是後來這些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教導民眾說,要獻給上帝的禮物,比照顧父母生活上的所需更重要,因而有人把原本要給父母的生活物品拿去獻祭,而依法律規定獻祭物品又要分出一部份供養祭司。耶穌在此用以賽亞書第廿九章13節的話作為回應,認為他們表面上看起來是敬拜上帝,內心並不是真的如此。同樣的,他們只是表面遵行祖先傳統,內心並不是真的這樣。

26.第十五章10至20節:
    這段經文是針對法利賽人聽了耶穌在前一段回應猶太宗教領袖指責他的門徒飯前沒有洗手的事,感到相當「不服氣」,在這段經文耶穌進一步解釋,並且強調說人內心的意念,才是真正影響一個人是否潔淨,而不是從外表是否潔淨看待一個人。

	第13節是簡單的比喻。「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這是指以色列人民是上帝所栽種的葡萄樹(參考詩篇八十:8,以賽亞書五:1—7、六十:21、六十一:3),但若是沒有結出好的果實,就會被連根拔起。耶穌用這種方式在強調:上帝栽種的是人,不是栽種法律、規矩。

	第14節是另一則比喻。「瞎子」,等於失去眼睛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引導人走正確的路。耶穌這樣說,已經在暗喻這些猶太人宗教領袖有如瞎子一般,聽從他們這樣的引導,不會有穩健的腳步。

	彼得來問這兩個比喻之意,跟馬太福音第十三章10節門徒來問比喻之意相同。第16至20節是耶穌進一步解釋第11節的比喻。耶穌清楚指出,內心的惡念才是使人不潔淨的主要因素,跟有否洗手一點關係也沒有。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