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章1節 到 1章17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1.第一章1至17節:
a.這是一份族譜。這份族譜很特別,一開始就說「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代,大衛是亞伯拉罕的後代」,這樣的說法都是有特別用意的。而且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這份族譜是從亞伯拉罕開始說起,然後依序說到後代。然後在第17節特別強調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是「十四代」。

馬太福音之所以會在一開始就寫族譜,這是因為這本福音書是為了要寫給猶太人閱讀而寫的。由於猶太人會通過族譜來確認整個族群或個人,與上帝的拯救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因此,對於族譜的重視不喻可明。在聖經裡常會讀到這樣的一句話說:「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句話表面上看來,是在表明「約」的延續,但更重要的乃是在強調族群血脈和上帝之間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以族譜作為開始來介紹耶穌的身世,對猶太人來說會感受到親切,尤其是當「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代」這句話作為開場白時,馬上就會抓住猶太人的眼光,因為猶太人對大衛王有一種無法忘懷的情結。先知以賽亞就有這樣預言說:「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以賽亞書十一:1)接著又說:「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從耶西的根要興起一位新王。他要成為列國的旗幟;萬民要向他進貢;他的京城輝煌顯要。」(以賽亞書十一:10)這些句子都在表明從大衛的後裔中,將會出現一位新的王來帶領以色列民族恢復大衛王朝那樣輝煌的時代,而耶穌又是大衛的後裔,這就是作者寫這份族譜的主要用意。

b.這份族譜的特色,就在於它將之分成三個「十四」代,就是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大衛到以色列人民被擄到巴比倫;從被擄到巴比倫到耶穌的時代等(參考馬太福音一:17),而這「十四」剛好是「七」的倍數。

「七」這個數字,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有「神聖」、「完美」的意思。作者將族譜這樣的分法,是有意想要告訴猶太同胞說:大家注意啦,時間到了,猶太人長久以來所期盼的那位拯救者就是耶穌,他來了。

c.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族譜中出現了四位女性,這一點很不尋常,因為在猶太人觀念中,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且族譜是不會出現女性名字的,現在卻特別記明,表示這四位女性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有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

第一位在第3節,名叫「塔瑪」。她的事蹟記載在創世記第三十八章,原本是雅各的兒子猶大和迦南人書亞的女兒結婚後所生長子珥的妻子,也就是猶大的媳婦。因為塔瑪還沒有生下兒女,丈夫珥就去世。珥的弟弟俄南娶嫂嫂塔瑪過門同牀,但也是一樣還沒有生下兒女就去世。但是猶大不讓塔瑪跟第三個兒子示拉同牀,怕示拉也去世。因此叫她回娘家。過一段時間之後,塔瑪設法勾引已經忘記了媳婦的公公猶大上床,結果因此而懷孕。猶大這時候才知到自己理虧,就將塔瑪帶入門來。
第二位在第5節的「喇合」。她的事蹟記載在約書亞記第二章,和第六章22至25節。在這兩段經文中,可清楚看到喇合原是一位妓女,幫助了約書亞派入耶利哥城偵察實況的探子。因此,當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民攻入耶利哥城後,保存了喇合的生命。

第三位也是記載在第5節的「路得」。有關她的事蹟就是整卷路得記。她是摩押的女子,嫁給以法蓮支派的以利米勒的長子瑪倫。瑪倫和弟弟基連都有結婚,但都沒有生下孩子就去世。以利米勒的妻子拿娥美決定返回故鄉。路得跟著婆婆拿娥美回伯利恆,贏得以利米勒親族波阿斯的賞賜,波阿斯決定娶路得為妻,大衛就是這樣子再經過三代出生。要注意的是摩押這個族群是亂倫的後裔(參考創世記十九:34—38)。

第四位是第16節的「馬利亞」。有關馬利亞的背景,除了這一章18至25節記載外,也可參考路加福音第一章26至56節。

這樣,可看到前三位女性都有特別的背景,唯獨馬利亞只有介紹她是一位卑微的女子而已。但卑微的女子卻是上帝所揀選完成祂拯救旨意最重要的器皿。

在第6節「大衛跟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簡單的一句話,卻說出大衛王犯姦淫罪的事件(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這樣看來,這份族譜將這些女人的名字寫出來,讓讀者清楚知道她們的背景,對講究身份、背景、種族優越感的猶太人來說,必定會造成很大的震撼。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