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20章18節 到 20章36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2.第二十章18至36節:
這是一段戰事記,描述兩軍對抗,第一回合是便雅憫支派的極少數軍對,打敗了相對多數的以色列十一支派聯軍,這種初嚐勝利的果實,卻使他們忘記上帝站在十一支派那邊。

第18節,這節可對照第1節來看,就會發現軍隊聚集在米斯巴,但聖所示在伯特利,二者之間相差約有十五公里遠,當時約櫃是在伯特利(第27節)。就像摩西時代一樣,每當出兵打仗必須尋求上帝的允許,即使再遠也要先問上帝的旨意。他們問上帝該由誰打前鋒?上帝的回答是猶大支族。
第19至23節,這是第一次打仗,結果聯軍死傷慘重,有兩萬兩千名以色列聯軍死亡,這是個慘重的失敗。也表示便雅憫軍對的厲害,特別是基比亞精挑出來的精銳甩石頭部隊。因此,他們再次詢問上帝的旨意,答案又是肯定的。

第24至28節,雖然失敗,他們還是繼續詢問上帝的旨意,是否該繼續打下去?結果這次獲得的答案又是肯定的,可是還是失敗了,這次死亡有一萬八千名,且都是受過訓練的士兵,這表示便雅憫軍隊的實力真的不可小覷,這也反應出他們為甚麼敢拒絕十一聯盟首領要他們交出基比亞無賴之因,就是仗恃著自己的軍隊精良,可以抵抗其他族群的軍隊。

為什麼已經先求問上帝了,且還得到指示說要「猶大支族」先攻,卻還是落敗,而且都沒有記載便雅憫人在這兩次中死亡的人數。到底是怎麼回事?聖經的作者並沒有提供答案。但可以注意的一件事,是他們先求問上帝的,不是先問「可不可以去攻打同胞便雅憫支族,或者就此罷休」,而是問「哪一支族該作先鋒去攻打便雅憫人」,這樣的問法是已經有了決定,才要上帝「背書」,結果是失敗了。同樣的,第二次也是用類似「是非、選擇題」在詢問上帝的意見。只有第三次才是在徵求上帝的意見。

注意第27節說亞倫的孫子非尼哈當時是服事約櫃的祭司,就像現在的「軍中牧師、神父」一樣,為國家的軍事行動提供服務。

第29至36節a句,這段是描述第三次戰事,雖然前面已經有兩次都問過上帝,也認為上帝允許他們去攻打便雅憫支族,但都是失敗而歸,這次他們不僅是問「該不該在去攻打」,而且還問說是否就此打住?上帝給的回答很清楚,要他們去攻打,祂要將便雅憫人交給他們,第28節的這種回答句就是表明上帝站在聯軍這一邊的意思。

這次的打仗,以色列聯軍有謀略,用撤退誘敵的方式,使便雅憫軍隊陷入峽谷中無法發揮甩石頭的精準力量,結果這次不再是以色列軍隊戰敗,而是便雅憫軍隊共計有兩萬五千一百名被殺死戰場,但他們總共兵力才只有兩萬六千七百名,可說幾乎全軍覆沒。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士師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