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19章40節 到 19章43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7.第十九章40至43節:
撒母耳記下從第十九章40節開始,一直到第二十章止,都是談到有關以色列民族內部南、北之間支派衝突問題。這種支派間的不和諧,並不是始自大衛王朝,而是早在雅各時代就已經發生。我們從雅各對孩子的偏愛可以看出來,尤其是他對便雅憫支派的寵愛,更使以色列族群彼此之間互不信任並存在著敵意。

第40至43節這短短幾節經文,記載北部以色列支派的人,認為大衛偏袒自己猶大支派的人而有所不滿。要注意這裡的「以色列人」是指北部十個支派,並不包括猶大支族的人在內。這段經文也是為第二十章便雅憫人叛變的事件先作了預告。

    第40至41節,當北方以色列族群主動表示歡迎大衛回耶路撒冷重新執政,而猶大支派的人卻是得由大衛向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提醒,再由兩位祭司轉告之後,才決定表態擁護大衛重新為王。「金罕跟王在一起」,這表示大衛確實履行了第38節所記載他對巴西萊的承諾。這次大衛要過約旦河的事,並沒有通知所有的族群,只有大衛所屬的猶大支族參與這項「護送」的任務,這事件引起以色列支派的人極度不滿,因此,北部以色列支派的人來向大衛抗議。

第42至43節,猶大支派的人聽到北部以色列支派代表不滿,回答中表明大衛是他們支派的人。再者,他們也強調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有任何「好康」,只是純粹要服事大衛王。但這種話聽在北方以色列支派代表的耳中,說服力相當薄弱。因此以色列支派的代表提出反駁的理由,一則他們人數遠比猶大支派的人多。這裡的「十倍」,意指北部有十個支派。再者,這些以色列人強調是他們最先支持大衛復辟王位的族群,而且認為猶大支派的這種作法,是藐視他們。但「猶大人的態度比以色列人更強硬」,這種態度就是所謂的「硬拗」,只會帶來更深的誤會和衝突於事無補。而真正可以修復這個嫌隙的人就是大衛。但他顯然放任此事滋生。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下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