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贰、受难周的前期( 21:1-23:39 )
一、耶稣进耶路撒冷( 21:1-21:11 )
○ 可 11:1-11 路 19:28-38 约 12:12-19
(一)地点:近耶路撒冷,在伯法其、橄榄山那里。 21:1
●「伯法其」:位于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以东一点六公里。意义为「未熟
的无花果之家」。
●「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东边,山高八百公尺。
◎耶稣大概是在周日进入耶路撒冷。
(二)耶稣要两个门徒去牵驴和驴驹过来,并且说明如遇询问应如何处理。
这件事情是要应验先知的话,门徒就照耶稣吩咐的话去作。 21:2-5
●「驴驹」:原文是泛指任何幼小的动物,但在七十士译本与蒲草文献中
常常指着「雄的马驹」或「驴驹」。
●「要用」:直译是「有需要」。
●要用「它」:原文是「它们」。
●「主」:这个字通常用来称呼罗马皇帝,在七十士译本中此字用来翻译
希伯来文的「神」字。
●「主」要用它:可能是「耶稣自称为主」,或者指「神」,或者是「该
驴驹的主人」(这种解释假设该驴驹的主人当时跟耶稣
在一起)。
●「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主要用驴
驹,他会立刻把驴驹送回来村子」,另一
种解释为「那人必立刻送驴驹到主这里」
。此处后者的解释比较可能。
●「应验先知的话」:第一句出自 赛 62:11 ,其余则是出自
亚 9:9 。这句话应该是马太加入的评语,而非
出自耶稣之口。
◎只有马太提到两头驴子,原因很可能是其他福音书省略这种细节,而马
太详细记载这一细节。而其他福音书提到驴驹子是没有被骑过的,因此
牵着母驴同行以便安抚小驴情绪或以备不时之需,是相当有可能的。
(三)门徒照耶稣的话去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上让耶稣骑上。众人
也把衣服和树枝铺在路上,并高喊「和散那」称颂耶稣。 21:6-9
●「衣服」:指的是「外衣」。
●「众人」:原文指「极多的群众」。
●「和散那」:原文是「耶和华啊,请你拯救」,有「请求神立即拯救」
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作「称颂语」。犹太人在住棚节时惯
于把棕枝或芦苇砍下来,一边挥舞一边呼喊( 诗 118 )。
这个词跟「阿们」和「哈利路亚」一样,后来成为敬拜仪
式中的感叹语。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引自 诗 118:26 ,原来的意
思是「奉主名的祝福赐给来过节的朝圣
者」,马太在此引用的圣经与目前的旧
约圣经文字略有差异,让意义变成「耶
稣是应当称颂的」。
◎用衣服或砍下来的树枝铺在路上,是表示对尊贵者的欢迎或致敬。
王下 9:13 中耶户受此待遇,而马加比也接受过树枝铺在地上的待遇
。
◎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这件事,应验了 亚 9:9 的预言。
在当时,一个国王只有战争的时候才骑马,平时都是骑驴的。因此耶稣
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正表达了其谦和与慈爱,而非犹太人心目中政治性
弥赛亚的「君临天下」态势。
(四)耶路撒冷城为耶稣而惊动,众人大多认定耶稣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
21:10-11
●「惊动」:此字原本用来指「地震」,在此是「被震动」、「被搅拌」
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