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20章1节 到 20章16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二)葡萄园的比喻  20:1-16 
          ◎这个比喻是马太福音独有的比喻。
          1.天国像主人清早去雇工人进葡萄园工作,与工人讲定一天工资为一钱银子。  20:1-2 
            ●「因为」:SG 1063,显示这段经文与前面记载的「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相关。
            ●「家主」:SG 3617,「一家之主」、「家长」。
            ●「清早」:SG 4404,「天刚亮的时候」、「凌晨三点至六点」。
            ●「一钱银子」:SG 1220,「一得拿利」,罗马的一种钱币,是普通人的一天工资。

          2.雇主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去找人进葡萄园工作。  20:3-7 
            ●「巳初」:SG 5154+SG 5610,「第三小时」,相当于「早上九点钟」。
            ●「市上」:SG 58,指「市镇的中央广场」,这是当时一般买卖的场所与聘请短期工人
                        的地方。
            ●「闲站的人」:SG 692,「没有工作的」、「闲散的」,此处并非指他们懒散,而是指
                            他们还没有找到工作。
            ●「午正」:SG 1623,「第六」(小时),相当于中午十二点。
            ●「申初」:SG 1766+SG 5610,「第九小时」,相当于下午三点。
            ●「酉初」:SG 1734,「第十一」(小时),相当于下午五点。
            ◎当时的工作机会不多,许多人都依赖短期的零工来赚取一家的温饱,这些闲站人就是那些
              等待打零工的人。

          3.到了晚上发工资的时候,所有的工人都得一钱银子。  20:8-10 
            ●「一钱」:SG 1220,「一得拿利」,当时的人一天的工资就是「一钱」。这个工资算是
                        丰厚的,罗马士兵一天的工资就是一钱。
            ◎按照犹太人的律法 利 19:13 ,当天的工资应该在晚上发给,不可拖过一个晚上。一般通
              常都是在日落时,也就是大约晚上六点钟发工资。
            ◎早到的工人重视「公平」胜过「怜悯」。其实这些工人都是一样,每天等待工作机会来换
              取一家的温饱,主人给的工作机会与合理报偿本来就是一种恩典,但这些早到的工人没有
              为后来的人可以多领钱(亦即更多的家庭可以不挨饿)高兴,反倒因为自己做多领少而抱
              怨。其实,我们自己也常常是这样,重视「公平」胜过希望他人过得好。唯上帝的标准倒
              不是这样,反倒是充满怜悯与恩典的。上帝并没有欠谁什么,一切都是合理与公平的,工
              人看到的不公平,其实根源是主人的慷慨,而不是「自己应得的公平」。

          4.工作时间长的工人就埋怨雇主让工作时间短的人与他们有一样的工资。 20:11-12 
            ●「埋怨」:SG 1111,「抱怨」、「嘀咕」。
            ●「整天劳苦」:直译是「背负整天的担子SG 922」,有「背负了工作的主要重任的意思
                            」。
            ◎由于发工资的顺序是晚到的先发,导致早到的工人可以看到晚到的也领一样的工资,造成
              他们发怨言。不过这并非是比喻的重点,比喻的重点是不管哪一个工人,都是领到不少于
              「应得工资」的金钱,因此不能跟主人要求更多的慷慨,既然是主人自愿的慷慨,就不能
              也不需要被质疑。

          5.雇主答以:自己并不亏负工人,且讲定的价格就是如此。雇主厚待工作时间短的人,是他自
            己愿意的,也是他的权限,难道因为雇主恩待其他工人,工作时间长的工人就不满意了? 
             20:13-15 
            ●「朋友」:SG 2083,「同伴」、「朋友」。这个称呼表现出园主对这个工人的「温柔态
                        度」。
            ●不「亏负」:SG 91,「伤害」、「不公平对待」。
            ●「讲定」的:SG 4856,「同意」、「一致」。
            ●难道不「可」:SG 1832,「合法的」。
            ●「作好人」:SG 18,「好的」,可能是「眼睛好」,表示「慷慨」的成语。
            ●「眼红」:SG 3788+....+SG 4190,原文是「眼睛恶」或「眼睛坏」,可指「吝啬」,
                        不过此处是「嫉妒」之意。
            ◎是的,主人在此肯定而和善的答覆工人代表:工作一天给一钱工资,本是合理的,不能说
              主人有任何亏负工人的地方。而主人愿意做好事帮助那些穷人,这是主人的权利,我们能
              说什么呢?也没有权利去嫉妒这些蒙恩典的人。

          6.结论就是:「在后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后」。  20:16 
            ●「这样」:SG 3779,「如此」,表达这个比喻阐述了「在前的将要在后」的意义。
            ◎许多解经书都提到这段比喻与「浪子的比喻」 路 15:11-32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提到
              守本分的人得到「应得」的报偿,但却因为不应得的人得到恩典而起了嫉妒之心。这种嫉
              妒之心,反而伤害自己与施恩者的关系。其中主要的误解就是把自己应做的事情,当成是
              筹码,希望以此换得更多自己不应得的恩典。
            ◎这一节重复 19:30 ,但顺序对调,显示这一段比喻是为了回应彼得。
            ◎这个信仰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对上帝付出多的,不一定回报多,因为上帝给的回报
              都多过所有信徒应得的回报了。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马太福音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