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羅斷言繼續航行會遭遇海難,但百夫長不信,結果果然遭遇海難。
27:9-20
◎過了九月中以後,地中海的氣候開始變得惡劣,航行帶有風險,到了
十一月以後到三月初,就被認為是無法航行的了,不過實際的航行狀
況還是要視當時的氣候狀況而定。
●「禁食的節期」:指猶太的贖罪日,時間在九月底到十月初之間。西
元59年的贖罪日是十月五日。
●「勸」:這裡的時態顯示保羅是「不斷的勸告」眾人。
●「我看」:這表示保羅不是以先知的身分發言,而是以熟悉航海的人
士身分發言。保羅已經有大約4500公里、二十年的航海經
驗。
●「掌船的」:「船長」或「舵手」的意思。
●「不便」:「不適合的」。
●多半「說」:「提議」、「主張」。
●「非尼基」:大概在革哩底的西南方,離佳澳大約65公里,一天的航
行可以到達。
●「一面朝東北,一面朝東南」:原文是「向著西南和西北方」。
●「微微起了」:「柔和的吹著」。
●「以為得意」:「認為把握住目的了」。意即表示他們認為原先計劃
的目標(到非尼基過冬)可以達成。
●「不多幾時」:「過了不久」。
●「狂風」:「激烈的旋風」。
●「友拉革羅」:字義是「劇烈的震動」,可能是東北風。這個字也是
希臘字的東風與拉丁字的東北風組合而成。
●「任風颳去」:「隨風漂流」的意思。船被東北風吹離可以避風的海
岸,到了大洋中間就會被大風吹襲。風來得急,船員
甚至來不及收下主帆。
●「高大」:位於革哩底西南的一個小島,今日叫作「哥度斯」。距離
革哩底大約37公里。
●「小船」:大概是「救生艇」的意思。當時救生艇是由大船拖著,遇
到風浪時才把救生艇拉到大船上,以免被風浪吹走或打壞
大船。這裡是說水手到了高大的背風岸,才勉強有能力進
行這個收艇動作。
●「賽耳底」:指北非地中海岸邊的古利奈加海岸(利比亞海岸外),這
裡水淺且佈滿沙洲,全長約480公里,被稱為船隻的墳
場。所以該處雖然距離高大島很遙遠(610公里),水手
卻仍然提高警覺,以防落入船隻墳場。
●「落下篷」:原文是「降下器具」,意義應該是「降下主帆」。
●「甚急」:「強烈的」、「猛烈的」。
●「船上的器具拋棄了」:「器具」是單數,可能是指著「降下另一個
帆」、「拋下另一個錨」或者「拋棄備用的
帆」。
●「太陽....不顯露」:所以水手無法辨別方向。
●「狂風大浪」:原文是「很大的風暴」。
◎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遭遇這種暴風,自以為穩妥的時候,不能抗拒
的大風就襲擊過來,即使做了各種垂死掙扎都無濟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