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2章1節 到 22章14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第廿二章1至14節:
這是一段不太容易懂的比喻,有可能是來自兩個比喻(第2-10節、第11-13節)合併在一起的,也有可能是原始資料有遺漏,使這個比喻讀起來有點銜接不起來。

第2節,這節提到天國好像國王為兒子辦婚姻的宴席,這種用婚宴來解釋天國的比喻,在第廿五章1至13節再次出現。

第3節,因為是國王娶媳婦的婚宴,因此,都會事先邀請賓客,而被邀請的賓客應該感到相當榮幸才對。「可是他們不願意來」,這句話表示受邀請的賓客根本就瞧不起國王。

第4至6節,國王於是「再派遣另一批僕人」,並且宣告宴席已經準備就緒,只等賓客來就坐。但受邀請的賓客不但拒絕參加,且找出許多理由推辭,更嚴重的是不參加也就罷了,還毆打國王派去的僕人,甚至將國王的僕人給殺了。這樣的比喻很像第廿一章33至39節的園主將葡萄園放租給佃戶一樣。

第7節,國王對賓客的態度大為忿怒,決定採取制裁行動,這說明了天國是有審判的。而國王代表著上帝和受邀請賓客(上帝子民)之間的關係。

第8至10節,因為原先賓客的惡劣態度,終於改變國王的決定。他要僕人上街去,只要「看到的人,無論好壞都請來」,這句話跟第十三章47至48節的撒網之比喻類似。但也因為不論「好壞」都邀請入席,才會繼續下列的審判。

「使喜堂上坐滿了客人」,這原本是天國辦宴席的本意。但卻因為原先被邀請的賓客不理會,才會改變原本計畫,改為到街道上邀請所有遇到的人來參加宴席。
第11至13節,這段很可能是另一個比喻,不過也有可能是接續第10節所說的,只要到街上看到人就邀請進來,之後才來分別。

「沒有穿喜宴的禮服」,表示對國王的邀請態度輕視。因此,當國王詢問他們的時候,這些漠視國王邀請的人,答不出話來。國王對這種鄙視他邀請的人,會採取嚴厲的懲罰。表示鄙視上帝恩典的人,上帝不會寬待、饒恕。

比喻的重點是在第14節所說的,被邀請的人未必都是經過揀選的人,如果將這一節跟第十三章47至50節經文相對照來看就會更清楚明白,該段經文說,天國就像是撒網在湖裡,然後將所有撈起來的魚分類,把好的放在桶裡,壞的丟棄。這說明了天國有分別為聖的要件。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