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4章1節 到 4章16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8.第四章:
    在第三章提到享受上帝賞賜的「安息」,然後這一章進一步解釋「安息」這詞的意義。「安息」這詞,含有上帝的賜福之意,是指內心完全的平靜,與上帝分享祂創造萬物的喜樂。因此,安息日也可以說是盡情享受上帝創造的日子。

第1節,這節說「享受上帝所賜的安息」,是祂給信靠耶穌的基督徒之應許。因此,信徒就要有「畏懼的心」,意思是指必須小心、謹慎,才能免於「失敗」而落空。

    第2至3節,這裡提到有人同樣「聽見福音」的信息,但卻因為「沒有用信心去領受」而使上帝應許的「安息」落空,這就是第三章一再提起的,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期間所失掉的福氣。但有信心領受的人,且會堅持這福音信息的人,就會得到這樣的福氣。

第4節,這節提到「聖經有一處論到第七天」,這是指創世記第二章2節。

第5節,這節就是民數記第十四章26至35節的背景。

第6節,這裡用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民,因為心硬而無法進入迦南應許之地,比擬那些先聽到上帝拯救信息,後來又放棄的人,比起後來聽見卻會知道珍惜、堅持的信徒,二者之間的差別,就是前者失去了上帝的應許,後者則是享受上帝所賞賜的安息。

第7節,的「今天」,可參考第三章13節「今天」,指的就是「現在」。

第8至11節,這段經文很清楚地在說明一件事:進入迦南上帝應許之地,應該是可以享受「安息」,也就是上帝的賜福。但以色列人民在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之後,他那一代的人都去世了,以色列人民就離棄了上帝(參考士師記二:6—10),這說明以色列人民並沒有堅守所領受到的信息,他們放棄了和上帝之間永恆的約定。

為此,上帝再次以「另外的安息日」來表明祂對人類拯救的愛。這裡所謂的「安息日」,表示上帝對生命最大的賜福。但因為人犯了罪,結果使這項可安息的福氣流失了。因此,上帝差遣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界上,就是要使信他的人不再有勞苦、重擔(參考馬太福音十一:28—30)。這也是耶穌來到世界上的主要原因。

第12至13節,「上帝的話」,指的就是創造宇宙萬物之生命的動力。作者很清楚在這裡提出兩個基本認識:一是聽從上帝的話,有時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如「雙刃的劍」,非常「鋒利」,會刺透人的「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這會使人痛到無法忍受。但堅持下去的,就會得到上帝拯救的恩典。二是有審判,且是非常清楚地會依據人所做的一切進行審判,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逃避得了。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猶太人認為有亞伯拉罕作他們的祖先(參考馬太福音三:9—10),他們就可以免於審判,作者在這裡說不可能的事,每個人都要面對上帝的審判。

第14至16節,從第14節開始,直到到第七章28節,這段經文都是討論有關「大祭司」的工作和角色。這段經文也可說是希伯來書最中心的經文。作者很詳細描述大祭司的工作和角色,因此,不少聖經學者認為,此經書的作者必定是猶太人,且是相當熟悉猶太宗教事務者,這也就是有些聖經學者會認為此經書的作者乃是使徒保羅的原因之一。

第14節可參考詩篇第一一○篇4節。作者勉勵所有的信徒,要堅持所信的耶穌,他才是真正的「大祭司」,是「上帝的兒子」,已經復活「進到上帝的面前」。

作者再次強調耶穌成為人,跟我們一樣生活在人間,也跟我們一起工作,他也經歷了我們的缺點和試探,但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犯罪」(參考七:26)。這也讓我們明白:耶穌與我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他是無罪的,我們是有罪的。因此,當我們需要他拯救的恩典時,他就是我們「及時的幫助」。藉著耶穌,我們可以「大膽地來到上帝恩典的寶座前,好領受慈愛和恩典」。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希伯來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