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7章1節 到 7章17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第七章
這一章有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大衛王朝的延續性(第1至17節)。二是大衛王向上帝禱告,表白他內心的意念(第18至29節)。基本上,因為大衛政權已經穩定,特別是外患幾乎不復出現,因此,建造王宮之後,大衛隨即想到自己居住在美麗的王宮,上帝的約櫃卻一直存在簡陋的帳棚中。他這樣想並沒有錯,但聖經的教導是:聖殿屬於敬拜上帝的場所,特別是約櫃是代表著上帝,因此,應該由上帝主導這件事,才是正確之道。因此,上帝主動透過先知拿單傳遞信息給大衛,表示上帝並不希望他建造聖殿。但上帝卻應許要讓他的後裔傳承王權。大衛因此而去聖幕裡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也等於是表白他對上帝的忠實。

2.第七章1至17節:
這一段是有關大衛原本計劃要為上帝建造聖殿,好安置約櫃。但上帝差遣先知拿單去傳遞信息,表示大衛並不是為上帝建造聖殿的人,但上帝賞賜特殊的恩典給大衛,要讓他的子孫傳承治理以色列人民的王權地位。因此,從這段經文中可看出上帝對大衛的特別厚愛,在應許要讓他的後代永遠掌權下去。大衛也可說是以色列諸王中,唯一有得到上帝這種應許的王。

這段經文也同時記載在歷代志上第十七章1至15節,對照這兩段經文來看,會發現內容幾乎都相同。主要在說明:上帝並不需要一間富麗堂皇的聖殿,過去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時,他們住在帳棚裡,上帝也是和他們同住在帳棚裡,到處移動。

第1至2節,大衛執政的時代,「上主使他享太平,不受仇敵的侵擾」,這句話可以從第八章1至14節描述大衛在軍事上的勝利之記事看出來。這樣,可以理解大衛想要建造聖殿,並不是停止在構思,而是已經準備著手進行一段時間,例如勘查土地等等(參考歷代志上廿二:1)。可以看到當他將約櫃引進耶路撒冷時,就已經開始有這種想法,如今他向先知拿單說明這想法,這也可看出此時的先知,不再是像先知撒母耳時代是國家政事的決定、制訂者,現在的先知是參謀者。

第3節,這節可看出有些先知並沒有先詢問上帝,就直接回答了。先知拿單這裡所說的話就是個好例子。而這也說明了這是關於敬拜上帝的事,且牽涉的是代表著上帝同在的約櫃。因此,先知拿單所回答的,正好說明了他的回答是屬於自己的意見。

第4至7節,這段上帝啟示先知拿單的話,可說代表著整個耶和華宗教信仰的精髓——上帝並不在意人的手所建造敬拜祂的殿宇,也不會有這樣的要求。因為真實、敬虔的宗教心才是最重要的信仰告白。因此,上帝要先知拿單回應大衛想要建造聖殿的話,說他「不是建造殿宇給我(上帝)住的人」,撒母耳記作者用這句話很直接了當。而歷代志作者則是禁止的語氣——「不可」。再者,上帝表示即使早年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入曠野之後,上帝就一直跟著他們「到處移動」。因此,重點並不在有否殿堂,而是在遵行上帝的教訓。就像先知撒母耳在斥責掃羅擅作主張所說的話一樣(參考撒母耳記上十五:22)。

第8至9節,這兩節也是給大衛很大的兩項應許,一是表明無論大衛到哪裡去,上帝都要與他同在。二是上帝要賞賜給大衛能力,使他和「世界上最偉大的王」同列。第9節的「我擊敗了你所有的仇敵」這句話,表示不是大衛有甚麼能耐可以打敗仇敵,而是因為上帝的協助、出手,才使以色列人民的仇敵,特別是非利士人,都因此而懼怕大衛。

第10至11節,這兩節也是在回應這章第1節。除了表示要讓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居住不會再發生有外族侵犯的事發生。再者,是要賞賜給大衛有「後嗣」,這詞的意思,就是大衛的後裔將繼承他的王位(參考第16節),這點也說明了大衛和以掃完全不相同。

第12至13節,上帝給大衛的應許,是要給他「立一個兒子作王」,這也說明以色列人民的王,是上帝親自揀選。這樣的國王、領導者所治理的國度才會「強盛」,而不是用人的計謀來取得。可惜,後來大衛並沒有詢問上帝在一大群兒子當中,該揀選誰出來繼任他當王,而是自己聽了拔示巴的話而選了所羅門。而在這裡很清楚表示繼任他當王的人,才是建造聖殿的人。但他還是很用心地為所羅門準備了建造聖殿所必須有的土地、建材(參考歷代志上廿二:1、2—5)。這樣,在某一方面來說,大衛也是參與了聖殿建築的工作。

第14至16節,「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這是立約的語句。表明上帝要和大衛的兒子同在,而且會親自管教。再者,上帝再次表明要賞賜給大衛後裔讓他們永遠當領導者。

第17節,這節說出一個忠實的上帝僕人——先知,應該有的基本態度,就是將上帝所交代的話,照實說出來(參考列王紀上廿二:14)。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下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