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4章1節 到 4章1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1.第四章:
從撒母耳記下第四章伊施波設被暗殺的事件,就可看出押尼珥的重要性,至少他穩定了北部以色列的軍心,會持續擁護掃羅的政權。但押尼珥被殺害之後,其他的軍事強人就想要搶功,但這兩位重要軍官所做的事,卻是大衛所厭惡的行為。作者透過這種方式在說明一件事:不可殺害無辜者,這一點也是聖經非常重要的教導。特別是擁有權力者若是會殺害無辜者,那將會造成社會的混亂和不安。更嚴重的是這樣的行徑,等於在藐視上帝創造生命的榮耀和尊嚴。
第1至3節,這段經文先提到伊施波設和以色列人聽到押尼珥被謀殺之後,都恐慌不安,就像前面所說的,押尼珥確實是北部以色列的領導者,而不是伊施波設。這裡也先介紹伊施波設身邊的兩要重要軍官——巴拿和利甲。

第4節,「米非波設」,這名字原本是指「米力‧巴力」(參考歷代志上八:34),意思是指:巴力的敵人。編者將這節編輯在這裡,用意要說明掃羅家最優先繼承王位的人,並不是伊施波設,而是約拿單。但是約拿單戰死沙場,而那時米非波設因年紀才僅五歲而已,不可能繼承王位,加上他的奶媽帶他逃亡時,不慎跌倒而使他因此變成瘸腿,根本就沒有條件跟最小的叔叔伊施波設或其他有意爭奪王位的人爭權。現在伊施波設已經統治以色列七年了,米非波設也應該是十二歲,作者特別要讓讀者知道,就算現在米非波設想要繼承王位,也會因為尚且年幼,而容易被擁有軍權的將領所挾持。

第5至8節,伊施波設身邊的兩位軍長巴拿和利甲,利用炎熱的中午侵入他寢室刺殺他,可見當時的軍隊已經不穩定。而且刺殺的手段相當殘忍,他們是將伊施波設的頭割下來,然後提著頭顱去見大衛,這情形就像那位亞瑪力人割下掃羅的頭一樣(參考一:10)。他們對大衛說那是他的「仇敵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的頭」,其實,在大衛的心中,掃羅並不是他的仇敵,是掃羅將大衛看成是仇敵,因此掃羅才會一直想要殺害大衛的行動。相反的,大衛一直尊崇掃羅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因此,他一再強調上帝揀選的君王不但不可以殺(參考撒母耳記上廿四:6、10、廿六:9),而是只能保護。為此,當巴拿和利甲將伊施波設的頭帶來給大衛時,還以為是替大衛報仇。但大衛和伊施波設之間根本毫無仇恨可言。

第9至12節,大衛不但沒有接納他們的作法,甚至嚴厲斥責他們這種不可原諒的行徑。大衛指著「永生上主發誓」,表示這位上帝是永活的上帝,祂親眼看到這兩位軍長所行的惡劣行為。因此,人的任何動機和行為都無法逃過上帝的眼睛。大衛強調伊施波設是「無辜的人」,現在,這兩位軍長竟然是侵入國王的家,將在熟睡中的國王殺死,更是罪不可赦。因此,大衛斥責他們是「罪大惡極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大衛能夠處理這兩位軍長的惡劣行徑,卻無法處置約押抗命的行為。理由是這兩位軍長,並沒有真正的實力,因為此時的北部以色列已經因押尼珥去世而失去戰鬥力。但約押是南部猶大的主將,仍然擁有極大的軍權。再者,大衛稱伊施波設是「無辜的人」,並沒有說他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跟他一再稱呼掃羅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很不一樣。顯然的,伊施波設在大衛眼中,地位並不高。但大衛依舊認為這種謀害人的事,是不可原諒的,何況是謀害自己的國王,更是罪不可赦。於是大衛下命令將這兩位軍長處死,而且是以接近分屍的極刑。然後大衛將伊施波設埋葬在「押尼珥的墳墓裡」,表示將之埋葬在以色列的國家墓園。然後,把這兩位軍長的屍體「掛在希伯崙的池旁」,這種處理屍體的方式,稱之為「曝屍」,是一種嚴厲懲罰被處死的人(參考約書亞記八:29),用來表示此人的後代子孫,將不會有幸福、安定的生活,這也是聖經時代中東地區的社會,羞辱被處死者之後裔的方式(參考列王紀上十六:4)。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下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