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24章10節 到 24章25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11.第廿四章10至25節:
這段經文述說大衛後來發現因為這項人口調查行動,引起上帝極大的憤怒,導致以色列全國發生嚴重的瘟疫,死亡慘重,為此,他尋求上帝的寬恕憐憫,透過獻平安祭和燒化祭,才挽回上帝的憤怒,但為時已晚。這也說明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若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或是合乎上帝的旨意,那麼,執意堅持行自己的路,其結果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而已。

這段記事可對照歷代志上第廿一章7至30節來看,就會發現歷代志作者特別強調,瘟疫的事件,不僅是大衛主謀,連他身邊的參謀都連帶有份,因此,「大衛和長老們都穿著麻衣,面伏在地上叩拜」,表示他們都必須為此事件所帶來的瘟疫災難負責。

第10至13節,後來災難發生了,才喚醒大衛知道自己堅持的這項人口調查政策,確實是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使上帝不高興,因此決定要懲罰以色列。他可能是因為看見瘟疫開始出現了,趕緊透過祭司獻祭詢問上帝時(參考撒母耳記下廿一:1),才明白過來,知道自己做了件愚蠢的事。上帝差遣先知「迦得」去見大衛,傳遞上帝的話給大衛。他向大衛提出上帝要從三項懲罰的方式中讓大衛自己選擇。

第一項是「國中有三年饑荒」。
第二項是大衛在「敵人面前逃亡三個月」,意思是打敗仗逃難。
第三項是「國中有三天的瘟疫」。
這三項都有「三」的數字,從「三年」到「三個月」,在到「三天」。

第14至16節,大衛表示寧願接受上帝親自對他懲罰。大衛深知當上帝懲罰違背祂旨意的子民時,痛苦的哭號聲,上帝會垂聽。因為「上主有豐盛的憐憫」,這點是整本聖經的主題(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三:19、三十四:6,詩篇八十六:5、一0三:8、但以理書九:9)。因此,大衛做了這樣的選擇後,上帝就差派天使去執行這項懲罰,方式是用降瘟疫在以色列人民身上,直到上帝要天使停止為止。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而已,死亡人數卻多達「七萬以色列人死亡」。

問題是:為何大衛犯罪,卻由人民承擔罪責?這樣是否公平?這是讀者喜歡問的問題。其實,也可以這樣了解:當君王或是領袖做出錯誤的政策時,確實就是整體人民在承擔苦難。古往今來都是這樣。因為這些制訂政策,且將政策執行出來時,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普羅大眾。因此,人民若是對於錯誤的政策,沒有勇氣出來阻止、對抗,其結果是等於「參與執行、配合錯誤」之政策。
第17節,歷代志作者在這裡提供很重要的資料,就是大衛看見天使「手中握著劍,正要毀滅耶路撒冷」,就在此刻,「大衛和長老們都穿著麻衣,面伏在地上叩拜。」這也表示長老們知道,大衛進行戶口調查的事所引起之「瘟疫」災難,他們也需要負起重大責任。因此,他們同時和大衛都用最真誠懺悔的心意,祈求上帝的憐憫和寬恕。在這裡,大衛對執行此項懲罰任務的天使說,是他犯錯應該懲罰他和他的家人,而不是懲罰無辜的人民。

第18至23節,先知迦得再次傳達了上帝的信息,讓大衛知道願意接受他認罪。因此,要大衛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打麥場,建造一座祭壇敬拜上帝。大衛依照天使的指示去找亞勞拿,希望買下他的打麥場建造一座祭壇,好使上帝懲罰的瘟疫停下來。亞勞拿一聽大衛這樣講,以為大衛是故意這樣說,其實,若大衛真的要他的土地,他也不可能抗拒。因此,他表示可以全部都送給大衛,包括在打麥場上的牛也可殺之當作牲祭獻給上帝,又有打麥板可當之祭壇的柴火。因為他知道,與其和大衛討論價錢,贈送或許還可以保住性命安全。

第24至25節,但大衛堅持要「按價錢」向亞勞拿購買他的打麥場。原因是他不想佔亞勞拿的便宜。因為若是佔別人便宜所得到來奉獻,等於是在藐視上帝的神聖。再者,大衛已經因為「瘟疫」的事件惹起上帝憤怒,如今,若在奉獻的事上沒有用真誠懺悔之心意來表明,恐怕這次的「瘟疫」之災很難消除。於是他用「五十塊銀子」向亞勞拿買下打麥場和獻祭的牛隻。這數目和歷代志作者所提供的「六百塊金幣」,相差實在太大。有一種解釋,認為大衛不僅買下打麥場,連鄰近整片地都買了下來。因為他準備以後用該片土地作為建造聖殿之用。就這樣,大衛買下了土地,進行一場獻「燒化祭和平安祭」(參考利未記七:11—17、廿二:21—23)的祭祀禮儀,這種「祭」表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和諧(參考出埃及記廿四:5、11)。因為上帝「垂聽」了大衛為以色列全國的祈禱,這表示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又有了和好關係,所以作者用「瘟疫就在以色列停止了」作為結束。這個結尾,就像第廿一章14節所說的:「上帝垂聽他們為國家的祈禱。」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下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