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13章1節 到 13章10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4.第十三章:
這章可說是使徒保羅書信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美麗詩歌。在使徒保羅的看法裡,愛不是一種恩賜,而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在第一章22至23節,使徒保羅曾形容說:「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句話可再增添一句說:「羅馬人喜好權力。」但是,無論是神蹟、智慧、權力,如果沒有愛的基礎,這些都會對人的生命造成傷害。而十字架就是愛的記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在表明上帝對人類的愛。

5.第十三章1至10節: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先舉出四種與恩賜有關的例子,包括講各種方言的能力,講道的才能、知識,堅定的信心,以及賙濟窮人和獻身的勇氣等,這些都必須以愛作基礎才有意義。然後他進一步解釋愛的意義。

第1至3節,因為有人強調自己很會講各種方言,表示自己很有聖靈的恩賜,於是使徒保羅開始述說無論誰能講多少種不同的語言,甚至能講「天使的話」(其實這個世上沒有人有這種能力),不論有多少能力,就算可以「犧牲自己的身體被人焚燒」,這看起來似乎很有信心的樣子,如果不是因為愛的緣故,就算有許多才華或能力,也是枉然。

注意第3節所提起的「犧牲自己的身體被人焚燒」,在早期教會有的人為了信主耶穌被用極其殘酷的刑罰—火刑—對待。例如但以理書第三章就在記載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下令建造一座高27公尺、寬3公尺的大神像,並命令全國人民要向該神像敬拜,如果不聽話就要被「扔進烈火熊熊的窑裡」(參考但以理書三:1—7),但有三個但以理的朋友—沙得拉、米沙、亞伯尼歌,拒絕接受這樣的命令,就因此被丟在火窑裡燒,但上帝與他們同在,三個都沒有受到任何傷。使徒保羅要強調的是,即使有如此堅強的信心,也是要從愛的出發點開始,而不是因為有這樣堅定信心,而成為炫耀的一個誘因。

第4至7節,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解釋甚麼是愛。在第4節的「堅忍」,是和第5節的「不輕易發怒」有關係,因為「堅忍」是指對人容忍之意。也就是指對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會保持寬恕的心。第6節「不喜歡不義」,意思就是不從作惡的事中得到快樂。就像有的人會傳述別人的錯誤,當作「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只喜愛真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人最大的通病是,很不喜歡聽到真理的聲音,因為真理的另一面,就是會將人的惡給顯露出來。真理也可以說是上帝的另一個記號。第7節的「愛能包容一切」,這裡所謂的「包容」,是指將別人的錯誤「修補」過來,是暗中修補,設法將別人所犯的錯誤給予修正過來,而不是使那人在大庭廣眾下出糗、難堪。

第8至10節,使徒保羅在這裡說「愛是永恆的」,相對的,其它的則是暫時的,會隨著時間過去。所謂「永恆」,和「終止」、「過去」,以及第9節的「有限」、第10節:「可是,那完全的一到,有限的就會消失了。」這裡的「完全」,是指成熟,也就是最終極的目標,也可以指上帝的拯救來臨之意。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哥林多前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