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把厨师工作 做得像牧师一样神圣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我们虽然无法替生命多添一点日子,却能赋予日子多一点生命」,对于癌末病人或是不知还能活多久的我们,既然无法增加生命的日子,那么就要想办法使日子多点生命的喜乐与意义。这个喜乐与意义因人而异,有人会打电话给远方的亲人,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人会去环游世界,看看世界的美好;有人只能躺在床上享受一点味觉的美好。

米其林大厨服事安宁病房

在德国安宁病房工作的厨师乌普雷希・史密特,他本来是米其林餐厅的优秀主厨,却选择了像牧师一样关顾垂死病人的工作。他不做一般的大锅菜,而是每天到病房中问:「我能为你做什么想吃的?」

他想尽办法让末期病人吃到想念的味道,给他们有尊严又有盼望的日子。每位被他服事的病人都期待他敲门进来问:「我今天做了红酒炖鸡,下午茶时烤的蛋糕是覆盆子口味,您还想点些什么吗?我知道您喜欢李子优格,要不要来一份?」

他经常需要重新做一碗汤,或烤另一种口味的蛋糕。但也有一些病人本来瘦骨嶙峋,吃了经过他精心料理的食材,每天胃口大开,甚至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增加十几磅的体重,有体力面对病痛或作复健。

「你看,甜点都被吃光光了,都是你啦,我还特地打电话告诉你下午茶三点开始,要你务必准时……」这是一位退休的财政官员父亲对儿子的抱怨,他好期待儿子准时来安宁病房的餐厅,好替他拿到喜欢的甜点。「你到厨房问问,还有没有鲜奶油,或是泥状慕斯。」这位父亲胃口好得很,让儿子觉得来安宁照护中心是作对了决定。原有的父子情结也在这最后的一段时光慢慢化解了。

竭尽所能使病人开心

但也有人只在短短六个礼拜中有了极大的退化,从一开始彷佛置身高级餐厅欢喜用餐,到拒食、到想把自己饿死,甚至挑剔厨师说:「你做什么烂菜」。其实,是因为发现吃了这些好东西,身体还是都不会好;其实,是不愿接受自己食不下咽,身体已经罢工的事实。

但即使是这样,大厨乌普雷希・史密特还是竭尽所能地使病人开心,骑着脚踏车去市场找寻新鲜食材,像做一道某位老先生爱吃的梨子培根炖青豆。因为很可能这是病人的最后一餐,是厨师最后一次可以为病人的服务。而这工作非但无法让他致富,他还必须在预算内精打细算。

厨师乌普雷希・史密特其实喜欢旅游,否则在这个名为「灯塔」的安宁照护中心,会天天神经紧绷,好像牧师般一通电话就要去救人。而他只要出门在外,就什么也不必做。但有时候旅游回来,原先还能吞咽的病人已经需要用鼻胃管喂食了,这时就是他为这病人服务的结束。

人生百态最后时光

有的病人很豁达,允许自己快乐。小学老师古德珑就是这样一位病人。她才五十五岁,得了胃肿瘤,她很需要安全感,所以对自己来安宁照护中心的决定很满意,每天都与来敲门的人说笑。常常说要少吃一点,才能在已经有肿瘤的胃中留个位子给甜点。

另一位七十五岁的女士,终于舍得花钱享受,要女儿给她买几件漂亮的新毛衣,以及她已经想要了很久的一幅画,好把画挂在病床前每天欣赏。她每天下楼去餐厅时都会好好打扮,像去赴一场盛宴。

进了餐厅,大家会看到已经摆好的一道道美食,大家随意坐哪儿都可以,若无法自己取用,会有亲人或助手帮忙。不论是红酒炖鸡、香煎马铃薯、优格、慕斯,只要病人吃得下,乌普雷希・史密特就把这份厨师的工作做得像牧师一样神圣。

为濒死的人做什么最值得?

「为濒死的人做饭值得吗?反正他们就快要死了。」别人问起他的职业后可能会这样说,甚至他自己也问过自己。病人对食物的记忆,常常融入了孩提时母亲的爱,或第一次与女朋友共度的甜蜜滋味,还有共享天伦的许多美好画面而使病人回味无穷。

牧师或基督徒也常常面对人的死亡,为濒死的人做什么才最值得呢?福音应该是最美味、最给人盼望的佳肴,虽然许多人拒绝,许多人反讥「这是什么烂菜」,我们服事濒死的人(谁不濒死呢?),真该有这位大厨一样的热情,常常去敲病人的门,想尽办法让病人愿意尝一口天恩的滋味。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久久不消失,感谢主,有这样一位厨师激励我。原来,他的父母都从事神学,也曾希望他成为牧师。我想,他与牧师没有两样。

书 名:《让日子多一点生命:安宁病房的美味大厨》
作 者:朵特席珀 (Dorte Schipper)
出版社:时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