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毕业离开新竹,来到高雄。从学生身份变成上班族,很多事情要适应,研究圣经
的动力就大幅低落。
但在,高雄三一长老教会认识 ksf 与 tzeyao。他们两人信主没多久,非常渴慕认识真
理,但教会当时没有牧师,所以就在家里带他们查经。从福音书开始,渐渐地他们熟稔
并喜欢上这种查经方式,于是成为研经资料的同工。
资料提供者:tjm,ksf,tzeyao
这份研经资料,都愿意放弃着作权,欢迎转载、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过这种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话传达给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这份研经资料的肩膀上继续改进,让网友可以有更好的资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查经资料
零、背景:
一、时间:
(一)使徒行传没有记载保罗、彼得、雅各(西元62年)等人之死,所以时间
不可能太晚。大约在西元60-70年之间,很可能在西元64年之前写成,
因为保罗在西元64年殉道。
二、作者:
(一)「路加」,是安提阿人,职业是医生 西 4:14 ,路加的作品大约占了新
约篇幅的28%。
(二)使徒行传与路加福音极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笔下。
1.使徒行传一开始就提到「前书」,并指出这卷「前书」是「论到
耶稣开头一切所行的所教训的」( 徒 1:1 )。
2.「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都是为同一个「提阿非罗大人」写的。
3.两书的文学语法研究都显示这两卷书都是一个人所写的。
4.西元180年爱任纽以路加为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的作者。
(三)路加可能是一个外邦人基督徒:
1.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希腊文极为优美。
2.路加省略了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有关律法和洁净问题的辩论。
3.路加以希腊人所能了解的方式记录一些巴勒斯坦地区的风土人情。
4. 西 4:11-14 中保罗提到「奉割礼的人」,没有包括路加。
(四)路加是新约圣经中唯一的史学家。
三、书名:
(一)「使徒行传」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针对马吉安异端写的第三福音书序
言中(西元150-180年)。「穆拉多利碎片」(西元170-180年)也称
本书为「全部的使徒之行传」。此两份资料也载明「路加」是作者。
(二)行传:是用来描写个别人物或城市英雄的事迹。
四、受信人:「提阿非罗」,意思是「爱神的」或「蒙爱的」。
五、信息:
(一)记载初期教会的历史,一开始以彼得为主要的人物,第九章以后保罗就
成为本书主角。
(二)说明福音对非犹太人与犹太人同样有意义。
(三)强调圣灵在教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描述福音由希伯来文化社会传到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再到非犹太人的发
展过程。
(五)说明基督信仰不是罗马禁止的宗教,而且是与犹太教衔接的信仰。
(六)说明基督徒受苦与福音工作的拓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七)本书一到七章描述教会在耶路撒冷与犹太地的工作,第八章描述教会
在撒玛利亚的工作,第九章描述保罗信主,十到二十八章记载普世的
宣教活动。
六、特点:
(一)本书一开头给提阿非罗的献词,表明这是一部文学作品。
(二)本书是第一世纪中,唯一以教会历史作为题材的书。
(三)本书的风格与七十士译本(旧约希腊文译本)相似,显示他认为新约
教会的历史,是上帝作为的一部分,与旧约的着作相衔接的。
(四)重要人士的讲章占大量的篇幅(全书的四分之一)。
(五)新约中大部分的书信是写在使徒行传所涵盖的年代中(约30年),本书
的记载正可以提供这些书信的历史背景资料。
(六)主要的抄本是亚历山大抄本与西方抄本,西方抄本的篇幅比亚历山大抄
本多百分之十,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抄本比较接近原着。
☆参考资料:
1.「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使徒行传」,马歇尔着,蒋黄心湄译,校园出版社。
2.「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四―使徒行传」,詹正义博士编辑,美国活泉出版社出版。
3.「天道圣经注释」,张永信着,天道书楼。
4.「中文圣经注释--使徒行传」,陈嘉式着,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5.「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
6.「启导本圣经」,海天书楼。
☆代号说明:
「●」:经文注释
「◎」:个人感想与应用
「○」:相关经文
「☆」:特殊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