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 5章1节 到 5章20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6.第五章:
	在第四章作者特别提到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时刻谨慎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会让人看到基督徒真正的信仰内涵。要特别注意的是,作者在第四章最后一节提到一个人若是知道该做的善事,却没有去做,就跟犯罪一样,都是上帝所不喜欢的事。因为上帝知道每个人的能力,他不会要求人去做他能力之外的事。因此,应该做的事就表示是责任,有时也是义务。

	然后,在第五章作者继续第四章所提到的社会行为问题,谈到当一个人有钱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因为钱财并不是永远都会在自己的身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拥有财富,因为财富也是上帝赏赐的。当一个人忘记了上帝的时候,上帝也会从这个人手上收回去。

	接着,作者劝勉信徒必须要用忍耐和祷告表明对上帝有绝对的信心。当作者鼓励基督徒要学习「忍耐」的态度看待那些欺压穷人而获取暴利的人,也就是要以「宽容」的心看待他们。用另一种眼光看他们,不要被他们的邪恶所迷惑,认为他们很有办法累积财富,而是要看他们「很可怜」,因为他们将会面临上帝严厉的审判。

第1至6节,这里一开始就提到有钱人要为「面临的灾难痛哭哀号」,然后从第2节开始到第6节提到这些灾难的内容,包括有:
一是财富将「丧失」(第2节)。这里将财富与「蛀虫」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古代的财富都是以五谷为主,比如说形容一个人财产多少,就是以他的田地多少、可收多少五谷杂粮来形容。因此,这里用「丧失」(这是《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文),其实这字的本意是指「败坏」(中文《和合本》译文),意思有「腐坏」的意思(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版本)。就像有好的衣服,可是却被蛀虫吃掉了一样,不能用了。耶稣基督就说过这样的教导(参考马太福音第六章19至21)。

二是财富会「生銹」,且成为犯罪的「证据」(第3节)。这里提到的财富用「金银」来表达,可是金银并不会生銹。因此,作者在这里用「金银」的意思,就是指钱财很贵重的意思。古代的钱币通常都是用铜、铁等铸造的。这些铜铁的钱币若埋在土地里,或是收藏不当,在湿冷之处当然会生銹。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世界的末期」,也就是审判来临的意思。这里所提到的是当一个人只知道积蓄财物,却忘记了还有更重要的是去帮助穷困的人,这就像在第二章14至17节所说的,如果我们的兄弟姊妹当中有人没得吃、穿,而却有财富可以多到被蛀虫吃掉、生銹坏掉,这又将怎样面对上帝?这里说这些朽坏、腐蚀掉的,都将成为上帝在世界末日审判的证据。

三是「剥削」、欺压工人(第4节)。这很清楚指出有的财主之财富是来自剥削工人。先知阿摩司就曾一再指责的那些宫廷大官员一样,他们在家中积聚了许多财富,但这些都是用「抢劫」和不公平的交易得来的(参考阿摩司书三:10)。这里说有钱人「克扣」工人的工资,在摩西法律是很清楚记载不可以如此对待工人的(参考利未记十九:13)。摩西法律很严格规定「不可剥削」工人,「要在太阳下山以前付给他当天的工资,因为他需要钱」(参考申命记廿四:14—15)。如果一个人说他信上帝,却刻薄地对待工人,甚至连基本的法律规定都没有遵守,那是说不过去的。

四是过「奢侈享乐」的生活(第5节)。圣经一直在教导不可以过奢侈的生活。就像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6至31节所记载,耶稣基督比喻中的那位富有的财主一样,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结果下场就是下阴间去受苦。他曾警告当时的犹太人,必须在上帝和钱财之间作个明确的抉择,原因就是钱财往往使人的心堕落,远离上帝的救恩。更严重的,就是把钱财当作上帝,而引诱人离弃上帝。圣经这样的例子很多,所罗门王的堕落就是个例子,他盖奢华的宫殿,结果是离弃上帝。先知的信息中更多(参考阿摩司书第四至六章)。

五是杀害「无辜者」(第6节)。这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也是圣经一再警告人们的信息,不准这样做,因为这是上帝所严厉禁止的事。十诫的第九诫就很清楚说:「不可作假证陷害人。」(出埃及记二十:16)之所以会发生「定无辜者的罪」,就是有捏造罪状的情形发生。列王纪上第廿一章记载拿伯的葡萄园事件,亚哈王和妻子耶洗碧就是用捏造的罪名杀害拿伯,然后将侵占他的葡萄园去盖王宫。同样的,耶稣也是被犹太宗教领袖用假证陷害而遭钉死在十字架上(参考马太福音廿七:59—61)。

第7至8节,这里作者将重点转移到教会共同生活的层面。作者第一件提出的就是「要忍耐,等到主再来」,且是强调「主再来的日子快到了」、「主快要来了」。「忍耐」,这里的希腊文是「makrothumesste」,这是从「宽容」(makpothumos)这个字演变来的。作者提醒信徒知道世界末日即将来到。要学习农夫,他们都会很有耐心地等待上帝从天上降下春霖秋雨。作者这样举例说明,主要在劝勉当时的信徒,不用急躁,要像农夫一样耐心等待上帝的美好旨意。作者认为每件事都是有上帝的时间表。上帝一定会审判,只要时刻一到,审判就跟着来临。

第9节,这里说上帝「审判」的时间就「快要来了」,就在「门口」。因此,作者提醒信徒「不要互相埋怨」,因为上帝很清楚谁做了什么事。

第10节,这节提到「奉主名说话的先知们」,所谓先知,是指上帝的代言人。上帝要说甚么,他就必须说上帝要他讲的话(参考列王纪上廿二:14)。但上帝的话有时并不是人人爱听,也因为这样,忠实于上帝的先知,往往会受到迫害(参考列王记上十九:10)。但作者说要学习忠实于上帝先知们的「受苦和忍耐的榜样」,即使面临生命的威胁,也不妥协。

第11节,「忍耐到底」的人是「有福了」。作者提出「约伯」作例子,他是大家甚为耳熟的人物,在圣经中描述他遇到灾难之后生活陷入极大的痛苦中。但他一直对上帝很有信心、忠实,虽然有很多怨言,但上帝还是显示出「怜悯和慈爱」,亲自与他对话,并启示他明白上帝的旨意。因此约伯后来很感慨地说:「从前我听别人谈论你;现在我亲眼看见你。」(约伯记四十二:5)

第12节,这节作者引用耶稣基督的教导(参考马太福音五:33—37)。会有这种问题是在教会里可能有人因为听到许多不实的传言,使受到不实传言伤害的人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因此,往往必须发誓来表明清白。摩西告诉以色列人可以发誓,但只能奉上帝的名发誓(参考申命记十:20),因为上帝鉴察人的内心,因此,随便发誓就等于是在藐视上帝的神圣一样的严重。雅各书作者再次强调耶稣基督所说的这句话,原因就是要让基督徒用实际的行动来取代说话。

第13节,这节是相对应的句型。「痛苦」与「喜乐」相对照;痛苦时,最好就是以「祷告」将心中的痛陈述给上帝听(参考罗马书八:26—27)。

第14至15节,这里提到「害病」,与第13节提到的痛苦有关。为生病的人祈祷「抹油」,这油是一种医药用的油膏,从橄榄油提炼出来的,有治病的功效。这里提到要请教会的「长老」来祈祷,这里的「长老」就如同今天教会的牧师、传道、长老一样。作者说祷告若是「出于信心,就能治好病人」,而且说「病人所犯的罪会得到赦免」,这是因为和当时对生病的看法有关,有可能几个原因:

一是病人在病床上发现自己的病,确实与犯罪有关。因此,体验到生病乃是上帝对自己犯罪的惩罚。因此,透过祈祷认罪,恳求上帝的赦免。

二是当人生病的时候,才有机会安静下来省思自己和上帝的关系。藉此,人才会想到自己的软弱、有限,甚至这时才会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认识上帝,也知道自己确实需要上帝,这样的反省之下,会帮助人谦卑下来。

第16节,作者劝勉大家「要彼此互相认罪,彼此代祷」,这些都是在教会共同团契生活里非常重要的功课。作者说「义人的祷告有很大的功效」,所谓的「义人」,是指和上帝关系和好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会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人。因此,当一个人要替别人的病祈求上帝医治时,必须要先明白自己是否有保持与上帝和好的关系,这一点认识很重要。而这种和好的关系之第一件事,就是对上帝有绝对的信心。

第17至18节,作者用先知以利亚为例子,这是记载在列王纪上第十七至十九章的故事。作者认为先知以利亚和我们都一样是个普通的人,并没有甚么特别能力,只因他与上帝有非常好的关系,因此,他祈求上帝不要下雨,上帝就听他的祈祷。当他祈求上帝开始下雨时,上帝也听他的祈祷。作者用先知以利亚为例子,最重要就是在说明只要用真实的心向上帝祈祷,上帝一定会垂听,而真心敬拜上帝的人,也必定会在生活上见证自己所信的上帝。

第19至20节,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指出那些「迷失而离开了真理的人」,是为何离开或是他们离开的情形如何?有可能是因为遇到了「迫害」之后,又回到犹太教去,或是有的人干脆就不再参加任何宗教信仰活动。这里说寻回迷失的信徒,是教会存在的责任之一,也是信徒应该有的责任。因为这是「抢救」灵魂的工作,可以使人的「罪得到宽赦」。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雅各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