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一个太高的目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教养孩子有很多阶段,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比较多是身体方面,念书了又会操心学业品格甚至才艺,基督徒父母虽然常常从孩子还小就念圣经故事给他们听,孩子大了可能也会关心他们得救受洗的问题,但这是否完成了神托付的责任呢?

孩子不属于我们,为养育他们设定目标时,也许该问问原来的主人--把他们托付我们的主,什么是主的心意? 我一直以为基督徒父母对奉献儿女做宣教士一定没有问题,但当我生了第一个孩子,牧师来探访,因为先生当时做宣教的执事,我也参加过宣教大会,牧师就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做宣教士喔。”我听了居然很心痛,才第一次体会为什么很多基督徒父母也不肯将儿女献给主。后来我想到,若是孩子能以神为乐,做宣教士就不是痛苦的事,是乐事,那么孩子快乐,我也会快乐,就豁然开朗放心地交托了。

我们所爱的人有时会在我们眼前出事或消失。我想到一年前,美国的一位史都华先生因故在驾驶飞机时变成无意识,使许多人在电视机前为他祈祷,我想最煎熬的该是他的妻子,然而想尽办法他仍然在大家眼前失事。我也想到,有一次我带小女儿练脚踏车,她学会骑车但煞车还控制不灵光,我眼见她从一个长长的小斜坡冲下来,她惊恐万分地大叫,但我却束手无策,还好撞在大树前,她跑来投入我的怀中,又颤抖又受惊,那是令我很难忘怀的一种感觉,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其实无能为力。美国爱家协会的负责人杜布森博士,说到他告诉孩子的两个字,’若我无法向你们告别就离开世界,记得:”Be there!”(要在那里)’。我们每个人都得单独面对死亡,孩子们也必须长大单独面对世界,最放心的是把他们带到创造他们的主手中。

1983年,我在美国华府参加使者协会办的Mission 83,是第一届华人中间类似美国的Urbana 青年宣教大会,从此每三年举办一次持续至今。那次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和震撼,虽然我没有做成所谓的宣教士,但心志是没有变的。我把自己看成在家里的宣教士,先向自己的三个小孩传福音,同时向家人传福音,希望也在周围的邻居,学生或其他神所开的门宣教。甚至用文字做更深远的影响。

每次听得胜者讲到神要得着台湾的青少年,我都在心中说,是的,主啊,求你也得着我的孩子,让他们现在就在班上做你的宣教士。最近道生神学院的陈镭牧师来教会讲道,我再次被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宣教士,我再次提醒自己为孩子曾有过的目标。我们若现在没有宣教的生活和心态,也没有为孩子有一个更高的目标,下一个世纪,下一代的中国宣教士在哪里?希望这不是唱高调 ,基督徒父母若是一生为主而活,在为儿女定目标时,是否别忘了问问孩子的主人,他的一生要献给谁?